1、1(2011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测试)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念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主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解析:选D。孙中山先生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是其发展经济的体现,也是其民生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2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
2、法的诞生解析:选D。临时约法就是一部宪法性的法律,所以A、B两项与之毫不相干;至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既不是出自临时约法,更不是临时政府所为。本题的解答宜用排除法。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解析:选D。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破坏了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为了维护民主革命的成果,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积极的斗争。4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A BC D解析:选A。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内容。结合这一变化,可得出正确答案。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2:“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
4、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3:“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4:“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2)根据材料2,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
5、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3)根据材料3、4,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关键在于明白“本”是全面的变法;第(2)问重点考查孙中山组织政党的活动和三民主义的提出;第(3)问重点考查孙中山思想上的转变即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及影响其转变的因素。答案:(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原因有:孙
6、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一、选择题1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是因为孙中山()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C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D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析:选D。革命的任务决定革命的性质。所给选项中只有D项任务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B明确提出
7、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C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纲领解析:选C。本题用排除法,三民主义表达的只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选项A错。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思想,选项B错。三民主义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选项D错。故A、B、D均排除,答案为C。3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 BC D解析:选A。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倡导与各国人民平等相处、共同发展,要求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至今具有很大
8、的借鉴意义,故A项符合题意;和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国内外反动势力,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均以国家没有完全独立为前提条件,与当今中国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现状不符,故排除含或的选项。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C俄国 D德国解析:选A。孙中山效仿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51913年夏秋之际,“二次革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通过这次革命()A迫使袁世凯实行民主政治B废除“善后大借款”合同C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D要求政府实行政党政治解析:选C。“二次革命”爆发前,一些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他们
9、进行革命,就是要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6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全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解析:选A。“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已成为众矢之的。7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A同意改组国民党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
10、作C召开国民党一大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解析:选D。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8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当时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和平统一就必须()A召开国民会议B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C与共产党合作D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孙中山在北上途中发表北上宣言,指出阻碍国家统一的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
11、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钦定宪法大纲材料2: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1)材料1中的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2)材料2“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材料1与材料2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4)材料2中哪些规定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5)材料2中“中
12、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两部不同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新的、进步的法律内容的理解,通过对照比较、分析综合,找出差异,得出结论。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答案:(1)君权神授。(2)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思想。(3)材料1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2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5)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
13、念。附:课内答疑站一、学思之窗1你怎样看待孙中山对职业选择的认识?(教材P58)提示:孙中山弃医从政,说明个人职业选择应以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2你认为上述表现是不是社会的进步?(教材P61)提示:是。因为变革了旧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和社会丑恶现象。3在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下,孙中山的这个计划有没有实施的可能?为什么?(教材P63)提示:没有实施的可能。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势力横行,封建势力强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如故。不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无法实现中国的富强,中国的社会经济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获得大发展。二、本课测评1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社
14、会变革作出了哪些贡献?(教材P64)提示: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兴起和发展。2如何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教材P64)提示: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孙中山系统地提出和发展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
15、第一次巨变。之后又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进了首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三、学习延伸1查找资料,看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在衣、食、住、行及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教材P64)提示:可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辛亥革命的具体特征分析历史影响。2在以上材料中,孙中山认为中国之大患各是什么?将材料(2)与材料(1)对比,可以看出孙中山在思想认识上有哪些进步?(教材P64)提示:材料(1)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军阀割据混战;材料(2)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军阀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奴役。其思想认识上的进步:由最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要使中国独立富强,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