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82.36KB ,
资源ID:23435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435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黄浦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黄浦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1、上海市黄浦区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5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16分)1._,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晴)2.衣带渐宽终不悔,_。 (蝶恋花)3. _,谁言天地宽。(别云间)4.吾视其辙乱,_,故逐之。(曹刿论战)5.小刘摆脱了喧闹忙乱的生活和公务,忍不住以陋室铭中“_,_”表达自己的释然和欣喜。(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跨越千年,总有一些精神和追求亘古不变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

2、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甲诗作者_(人名)是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乙文选自_。(3分)7.以下对甲诗理解分析不正确

3、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表现生平艰难、命运多舛。B.颔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表现国破家亡的痛苦。C.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地名表现被俘后孤苦无依的内心苦痛。D.尾联以自问自答,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一片赤诚。8.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句。(3分)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9.请根据要求填写以下表格。(4分)篇目摘录体现中心主旨的诗文原句共同的追求(用自己语言概括)甲诗(1)(3)乙文(2)(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

4、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堑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得贤之与失贤也。(节选自淮南子,有删改)【注】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越疆:越过(虞国)疆界。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不待:用不着,不必。渠:人工开的河道。堑:防御用的濠沟。冲降:即“冲隆”,古时兵车名。拔:高出,高大。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越疆而去( ) (2)荀息伐之( )11.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 B.宫之奇的告诫(虞君)不听,说了也没有用。C.宫之奇不听劝谏,进言(虞君),但没有用。 D.宫之奇规劝

5、(虞君)不听,不用再多说什么。12.上文画曲线句与曾学过的天时不如地利中“_,_”句的意思相近。虞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和虞君的_有关。(6分)二、现代文(3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7分)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高亚洲没有人会怀疑我们已身处“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不同,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从身份到契约。契约最大的特点就是“讲规则”。那么,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规则意识是否已经深入人心呢?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了一项关于“规则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

6、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据悉,被调查者以70后、80后和90后为主,而这正是目前社会的主要活跃群体。在此,有必要对“规则意识”的涵义先做一番厘清。“规则意识”是人们发自内心、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依照规则。当下,“规则意识”之所以被郑重地提出,原因有二:一是规则意识在现代文明语境下,越来越被推崇;二是在现实中,规则意识仍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就前者来说,以法治为主旋律的现代文明,本身就是以各种规则为基础的,对规则意识给予何等程度的强调,都不过分;而就后者来说,类似闯动物园、阻停高铁、景区刻字等热点事件,无不说明规

7、则意识在一些人内心可谓淡漠至极。而比照我们身边的现实,插队、随意闯红灯、随地吐痰等现象,又足以说明,规则意识的缺失依然是人们的通病。在上述调查中,虽然有将近七成的人认为社会规则意识在增强,但这只能说明情况得到好转,并不意味着规则意识已蔚然成风。规则意识的淡漠或缺失,_关乎个人素质,_会成为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就个体而言,规则意识缺乏,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就整个社会而言,没有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没有契约何谈文明。这就如同在市场交易中,如果市场规则完备,那么交易成本就会降低。虽然社会交往不完全是经济交易,但道理相似,没有成熟的规则意识,同样会影响人与人

8、之间的交流成本,让合作变得艰难。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到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再到今日对规则意识的强调,建立广泛的规则意识从来都没有被忽视过。但是,面对人性先天的逐利冲动和社会规范体系中的种种漏洞,从愿望到现实并不容易,建立全民规则意识需要长期的社会培养和全方位的训练。那么,培养规则意识该从何处着手?此次的调查结果其实也间接给出了部分答案。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应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孩子抓起,以学校培养为主。只有从细处入手,才能把规则意识贯穿到生活点滴中。也只有从孩子抓起,才能使规则意识在代际传递中,塑造成性格和品质。学校在培养孩子品行中的作用毋

9、庸多言,但是,每个人都是身边孩子的老师,每个人的举动,都将直接影响孩子对规则的认知。总而言之,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每个人都将置身其中,成为规则意识的操练者、受益者。 (选自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4期,有删改)【注】“从身份到契约”是英国著名法学家亨利梅因提出的一种社会进化的理论。他有句名言:“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身份”社会讲的是人的出身和地位,有了特殊身份就拥有特权;“契约”社会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对个人价值、个人权利、个人自由的尊重。13.以下填入第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不但而且

10、 D.只要就14.本文论证思路清晰,首先通过两段引出论题,然后两段具体阐释“规则意识”的_和_,第段通过反面分析并以市场交易为喻,明确_,进而在第段提出“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以及_。(8分)1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第段的调查对象和数据显示,“规则意识”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B.从文中可知,如果社会中规则意识明确,人际交流合作可以更为简洁顺畅。C.第段引用了孔孟名言,意在证明古人规则意识强烈,值得后人借鉴传承。D.只要从细节、孩子和学校入手,经过长期培养和训练,就能形成规则意识。16.根据对上文的理解,以下不能体现“规则意识”的一项是(

11、)(3分)A.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走在上海的街头,随处可见市民们仍认真佩戴口罩。B.某校在教学楼张贴了“不能在楼道追逐打闹”“不能大声喧哗”等禁止性规定。C.自动取款机前,即使没有一米线的标识,人们也自觉地间隔一定距离排队等候。D.交通事故造成道路拥堵,行车速度十分缓慢,但车辆还是一辆接一辆交替通行。(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21分)补天之手明前茶老范做古籍修补已经15年了,直到今天他还zn xn( )着一条原则,那就是: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浆糊。老范修补古籍的浆糊可不是市面上买来的,而是自己当天清晨熬炼、捶打出来的。为什么?很简单,修补古籍需要使用裱褙(bi)新纸,而新纸

12、与残破书页之间的粘结全靠浆糊。浆糊只有涂得极薄,又具备极好的粘性,补好的书才不会在纸页与纸页之间鼓出一小块难看的硬痂,旧纸的肌理,才会完全融入新纸中,书页的气韵才一致。唯有自己熬出来的浆糊才有这样的效果。老范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打浆糊。先要自己和面、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面浆,再过滤、沉淀。然后把稠乎乎的面浆水用小火熬炼,熬到半透明状,再倒出来,放到打年糕的石臼里一下下捶打,让它产生韧性,直到能拉出丝来。这样的浆糊也只能用一天,因为经过24小时的水分蒸发,它的粘合力就下降了,不宜再拿来修补古籍。这么多年来,老范收徒弟,单是学习打浆糊就要三个月,就看他耐烦不耐烦。当然,要当老范的徒弟可不容易,

13、熬过这第一关,后面的考验依旧没有完,第二个关口就是选纸。师傅不说一句话,只是把人领到库房里,让他面对一屋子乌泱泱的纸,洁白莹润的、淡黄纤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样黄中泛褐的,像无花果的果皮一样呈半透明浅红褐色的,像夕阳中的芦苇一样雪白中笼罩一缕暖橘色的徒弟也不犹豫,把一张张纸铺在宽大的工作台上,与原书比对。一开始,徒弟很有信心,起码能找出五六种纸来,对师傅说,这些,还有这些,都很合适。老范说,翻开古籍,再去看看。这一看,越看越没有信心。从上百种纸中找出来的这五六种,细究起来,有的与原纸厚度不一,有的纤维纹理的走向不同,有的韧性与松紧程度有差异。可别小看这些差异,就是这些细微处,将直接导致补纸刷上浆

14、糊后,膨胀系数与原纸不一样,补完后书页上就会出现皱纹。徒弟再到库房里细找,又坐着乡村巴士,到泾县的各个宣纸作坊里,去问有没有老底子的纸。因为,只有在作坊的纸库里呆了起码一二十年的老纸,边缘与纸芯之间才有微妙的色彩过渡,才可能在一片手掌大的范围内,找到那种古旧的味道。等到终于找到与原纸厚度、纹理、松紧完全一致的纸,你以为就能得到师傅的表扬吗?未必。老范眯着眼睛觑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寻来的、充满古味的那些纸拨到了一边去,留下的反而是与之相近、但老旧的味道并不明显的一张纸。老范解释说:修旧不能完全如旧,打上去的补丁既不能看得出这书明显补过,也不能毫无修补的痕迹,因为这也不符合古籍所承载的历史。有

15、一点点补过的痕迹,但整体上依旧很舒服,手感非常之平整、松软、敦厚,就像度过浩劫的人依旧有足够温暖的晚年,这样的古籍修缮才算是“得其所哉”。找到修补的材料还只是开始,真的着手修补那还真是精细到极致。一旦开工,老范与他的徒弟们都不开手机,不喝水,不上厕所。尤其是那些书页已像残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气就可能让某些碎片消失不见的古籍,修补起来更是大气儿不敢喘一口。补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纸的大青石压书,让古籍阴干压平。之后,还有折页、锤平、压实、齐栏、打眼、穿稔、捆结、装订等几十道工序在等待他们。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就说古籍修复师需要有一双“补天之手”,同时需要有“贯虱之睛”,气质禀赋上更需要“灵慧虚和、

16、心细如发”。从前当过兵的老范,竟能在50岁左右锤炼出这等气场,着实了不起。(摘自扬子晚报2018年3月20日,有删改)【注】周嘉胄(zhu),明朝收藏家。所著装潢志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总结装裱经验的著作。“贯虱之睛”中的“贯虱”是指贯穿虱子之心,言其精准。“灵慧虚和”中的“虚和”意为平和。17.根据拼音,写出第节中的汉字。(2分)zn xn( )18.结合注释,第段装潢志所引内容指的是古籍修复师必须具备的_和_。其中“贯虱之睛”和“心细如发”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_和_。(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8分)19.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纸张的_。(4分)20.有人说,上文只有第段写到老范

17、修补古籍,而写收徒和准备工作占了大量篇幅,详略不当。你觉得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是:_。(4分)21.对于文章题目“补天之手”,以下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题目出自“女娲补天”的典故,意在表现老范具有改造古籍的气魄和无畏的精神。B.文章以“补天之手”为题,是因为老范就是凭着一双神奇的手才能完成古籍修补。C.文章以“补天之手”为题,意在暗示古籍修补是难如补天、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D.题目运用夸张的手法,意在表现老范是个能够拯救古籍的能人,具有高超的技艺。三、综合运用(12分)某校计划开展主题为“戏剧知多少”的系列活动,为了使活动更吸引学生,组织者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环境布置等环节。请你

18、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22.阅读以下表格,概括主要信息。某校学生对戏剧了解程度的调查是否进入剧场观剧是否了解戏剧很多次6.7%非常了解12.8%偶尔一次57.8%知道一点22.2%从来没有35.5%不了解65%主要信息:_。(4分)23.学校图书馆准备布置戏剧长廊,但准备好的资料被弄乱了,请你帮助图书管理员根据所列表格,从以下各项中寻找匹配的作者和特色标签,并填入相应字母,完成整理工作。(6分)剧名窦娥冤屈原茶馆枣儿威尼斯商人作者(1)郭沫若(3)孙鸿(5)特色标签元杂剧代表作(2)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化的浓缩(4)(6)A.莎士比亚 B.关汉卿 C.白朴 D.老舍 E.曹禺 F.反应社会现实的

19、独幕剧 G.独白精彩的历史剧 H.构思巧妙、冲突鲜明的喜剧 I.揭示封建家庭罪恶的悲剧24.活动期间,校园贴出一张海报(如右图)。请你根据海报上的关键词,为本次戏剧主题活动创作一句宣传语:。(不包括“戏剧”一词,至少用到两个)(2分)四、写作(60分)25.请以“等待”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1)以记叙为主。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上海市黄浦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5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16分)1._,雨后全无叶底

20、花。(雨晴)2.衣带渐宽终不悔,_。 (蝶恋花)3. _,谁言天地宽。(别云间)4.吾视其辙乱,_,故逐之。(曹刿论战)5.小刘摆脱了喧闹忙乱的生活和公务,忍不住以陋室铭中“_,_”表达自己的释然和欣喜。【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雨前初见花间蕊(注意“蕊”的书写)(2)为伊消得人憔悴(3)无限山河泪(注意“限”的书写)(4)望其旗靡(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注意“牍”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

21、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跨越千年,总有一些精神和追求亘古不变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

22、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甲诗作者_(人名)是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乙文选自_。(3分)7.以下对甲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表现生平艰难、命运多舛。B.颔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表现国破家亡的痛苦。C.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地名表现被俘后孤苦无依的内心苦痛。D.尾联以自问自答,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一

23、片赤诚。8.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句。(3分)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9.请根据要求填写以下表格。(4分)篇目摘录体现中心主旨的诗文原句共同的追求(用自己语言概括)甲诗(1)(3)乙文(2)【分析】译文:【甲】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乙】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

24、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25、)。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该文段都是课内文章的节选,因此对学生来说很简单。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鱼我所欲选自孟子告子上。(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颈联中的“惶恐”“零丁”用了双关,有两层含义,一指地名,二是指形式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不是展示诗人因个人危难而内心颤栗痛苦。故选:C。(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

26、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中重点词有:是故,这是因为。欲,想要。甚,胜于。于,比。恶,厌恶。句意:所以(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情)。(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阅读乙文,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过零

27、丁洋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答案:(1)文天祥南宋 孟子告子上(2)C(3)所以(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情)。(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面临选择时为了正义付出生命。【点评】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

28、则生而有不用也。(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堑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得贤之与失贤也。(节选自淮南子,有删改)【注】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越疆:越过(虞国)疆界。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不待:用不着,不必。渠:人工开的河道。堑:防御用的濠沟。冲降:即“冲隆”,古时兵车名。拔:高出,高大。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越疆而去( ) (2)荀息伐之( )11.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9、)A.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 B.宫之奇的告诫(虞君)不听,说了也没有用。C.宫之奇不听劝谏,进言(虞君),但没有用。 D.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不用再多说什么。12.上文画曲线句与曾学过的天时不如地利中“_,_”句的意思相近。虞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和虞君的_有关。(6分)【分析】参考译文: 晋献公想讨伐虞国,但宫之奇在那里,晋献公为此寝食不安,因而不敢轻易派兵攻打虞国。后来晋献公用宝玉和骏马来贿赂虞国国君,虞国国君很喜欢。宫之奇知道其中有诈,劝谏虞君,虞君贪宝玉和骏马不听宫之奇的劝谏。宫之奇见自己的劝阻无效,就越出国境逃走了。荀息在灭掉了虢国以后顺路又将虞国灭掉了,

30、这样兵不血刃又将宝玉和骏马带回晋国。所以防守不仅仅依靠壕堑的坚固,攻城不单单凭借冲车的高大,而是取决于是否得到贤人来辅佐。【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就越出国境逃走了;去:离开。句意为:荀息在灭掉了虢国以后顺路又将虞国灭掉了;伐:攻打,讨伐。(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谏,规劝。言,进言。句意为: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故选:A。(3

3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及人物性格的理解,要注意结合语言提示及平时的积累理解即可。“故守不待渠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意思是所以防守不仅仅依靠壕堑的坚固,攻城不单单凭借冲车的高大,由此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虞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和虞君的贪图小利、不听劝谏、固执己见有关。答案:(1)离开 攻打,讨伐(2)A(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听劝谏、留不住贤人【点评】文言知识积累:“假”的用法:1借。如:每假借于。2假装。如:乃悟前狼假寐。二、现代文(3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7分)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

32、行证高亚洲没有人会怀疑我们已身处“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不同,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从身份到契约。契约最大的特点就是“讲规则”。那么,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规则意识是否已经深入人心呢?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了一项关于“规则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据悉,被调查者以70后、80后和90后为主,而这正是目前社会的主要活跃群体。在此,有必要对“规则意识”的涵义先做一番厘清。“规则意识”是人们发

33、自内心、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依照规则。当下,“规则意识”之所以被郑重地提出,原因有二:一是规则意识在现代文明语境下,越来越被推崇;二是在现实中,规则意识仍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就前者来说,以法治为主旋律的现代文明,本身就是以各种规则为基础的,对规则意识给予何等程度的强调,都不过分;而就后者来说,类似闯动物园、阻停高铁、景区刻字等热点事件,无不说明规则意识在一些人内心可谓淡漠至极。而比照我们身边的现实,插队、随意闯红灯、随地吐痰等现象,又足以说明,规则意识的缺失依然是人们的通病。在上述调查中,虽然有将近七成的人认为社会规则意识在增强,但这只能说明情况得到好转,并不意味着规则意识

34、已蔚然成风。规则意识的淡漠或缺失,_关乎个人素质,_会成为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就个体而言,规则意识缺乏,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就整个社会而言,没有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没有契约何谈文明。这就如同在市场交易中,如果市场规则完备,那么交易成本就会降低。虽然社会交往不完全是经济交易,但道理相似,没有成熟的规则意识,同样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让合作变得艰难。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到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再到今日对规则意识的强调,建立广泛的规则意识从来都没有被忽视过。但是,面对人性先天的逐利冲动和社会规

35、范体系中的种种漏洞,从愿望到现实并不容易,建立全民规则意识需要长期的社会培养和全方位的训练。那么,培养规则意识该从何处着手?此次的调查结果其实也间接给出了部分答案。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应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孩子抓起,以学校培养为主。只有从细处入手,才能把规则意识贯穿到生活点滴中。也只有从孩子抓起,才能使规则意识在代际传递中,塑造成性格和品质。学校在培养孩子品行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但是,每个人都是身边孩子的老师,每个人的举动,都将直接影响孩子对规则的认知。总而言之,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每个人都将置身其中,成为规则意识的操练者、受益者。 (选自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4期,有删改)【注】

36、“从身份到契约”是英国著名法学家亨利梅因提出的一种社会进化的理论。他有句名言:“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身份”社会讲的是人的出身和地位,有了特殊身份就拥有特权;“契约”社会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对个人价值、个人权利、个人自由的尊重。13.以下填入第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不但而且 D.只要就14.本文论证思路清晰,首先通过两段引出论题,然后两段具体阐释“规则意识”的_和_,第段通过反面分析并以市场交易为喻,明确_,进而在第段提出“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以及_。(8分)1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

37、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第段的调查对象和数据显示,“规则意识”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B.从文中可知,如果社会中规则意识明确,人际交流合作可以更为简洁顺畅。C.第段引用了孔孟名言,意在证明古人规则意识强烈,值得后人借鉴传承。D.只要从细节、孩子和学校入手,经过长期培养和训练,就能形成规则意识。16.根据对上文的理解,以下不能体现“规则意识”的一项是( )(3分)A.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走在上海的街头,随处可见市民们仍认真佩戴口罩。B.某校在教学楼张贴了“不能在楼道追逐打闹”“不能大声喧哗”等禁止性规定。C.自动取款机前,即使没有一米线的标识,人们也自觉地间隔一定距离排队等候。

38、D.交通事故造成道路拥堵,行车速度十分缓慢,但车辆还是一辆接一辆交替通行。【分析】本文首先通过两段引出论题,然后两段具体阐释“规则意识”的涵义和被提出的原因。第段通过反面分析并以市场交易为喻,明确“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进而在第段提出“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以及应该从何做起。第段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解答】(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关乎个人素质”与“会成为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是递进关系,后者造成的影响会更大。因此应选取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即“不但而且”。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第段“在此,有必要对规则意识的涵义先做一番厘清。规则意识是人们发自

39、内心、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依照规则”是介绍“规则意识”的涵义。第段后半部分和第段以道理和举例论证论述“规则意识”被提出的原因。第段“规则意识的淡漠或缺失,不但关乎个人素质,而且会成为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是从反面论述“规则意识”的重要性。第段论述“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段论述“那么,培养规则意识该从何处着手”。可据此回答。(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有误,由第段“虽然有将近七成的人认为社会规则意识在增强,但这只能说明情况得到好转,并不意味着规则意识已蔚然成风”可知,本项“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的表述错误;B正确;C有误,第段引用了孔孟名言

40、,意在表明建立广泛的规则意识从来都没有被忽视过,从而论证本段“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分论点;D有误,第段论述培养规则意识的方法时,运用的是“只有才”,即必要条件,本项中使用“只要就”,误认为是充分条件了。故选:B。(4)本题考查实际运用能力。ACD正确;B有误,此项所述不能体现“人们发自内心、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故选:B。答案:(1)C(2)涵义 被提出的原因“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应该从何做起(3)B(4)B【点评】表示递进关系的常用关联词有:1单用的;例如: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并、甚至、更、以至、何况、况且、尤其、还、甚至于等。2配对使用的;例如:不但

41、(不仅、不光),而且(并且、还、也、甚至);尚且(况且),何况(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21分)补天之手明前茶老范做古籍修补已经15年了,直到今天他还znxn( )着一条原则,那就是: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浆糊。老范修补古籍的浆糊可不是市面上买来的,而是自己当天清晨熬炼、捶打出来的。为什么?很简单,修补古籍需要使用裱褙(bi)新纸,而新纸与残破书页之间的粘结全靠浆糊。浆糊只有涂得极薄,又具备极好的粘性,补好的书才不会在纸页与纸页之间鼓出一小块难看的硬痂,旧纸的肌理,才会完全融入新纸中,书页的气韵才一致。唯有自己熬出来的浆糊才有这样的效果。老范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打浆糊。先要自己和

42、面、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面浆,再过滤、沉淀。然后把稠乎乎的面浆水用小火熬炼,熬到半透明状,再倒出来,放到打年糕的石臼里一下下捶打,让它产生韧性,直到能拉出丝来。这样的浆糊也只能用一天,因为经过24小时的水分蒸发,它的粘合力就下降了,不宜再拿来修补古籍。这么多年来,老范收徒弟,单是学习打浆糊就要三个月,就看他耐烦不耐烦。当然,要当老范的徒弟可不容易,熬过这第一关,后面的考验依旧没有完,第二个关口就是选纸。师傅不说一句话,只是把人领到库房里,让他面对一屋子乌泱泱的纸,洁白莹润的、淡黄纤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样黄中泛褐的,像无花果的果皮一样呈半透明浅红褐色的,像夕阳中的芦苇一样雪白中笼罩一缕暖橘色

43、的徒弟也不犹豫,把一张张纸铺在宽大的工作台上,与原书比对。一开始,徒弟很有信心,起码能找出五六种纸来,对师傅说,这些,还有这些,都很合适。老范说,翻开古籍,再去看看。这一看,越看越没有信心。从上百种纸中找出来的这五六种,细究起来,有的与原纸厚度不一,有的纤维纹理的走向不同,有的韧性与松紧程度有差异。可别小看这些差异,就是这些细微处,将直接导致补纸刷上浆糊后,膨胀系数与原纸不一样,补完后书页上就会出现皱纹。徒弟再到库房里细找,又坐着乡村巴士,到泾县的各个宣纸作坊里,去问有没有老底子的纸。因为,只有在作坊的纸库里呆了起码一二十年的老纸,边缘与纸芯之间才有微妙的色彩过渡,才可能在一片手掌大的范围内,

44、找到那种古旧的味道。等到终于找到与原纸厚度、纹理、松紧完全一致的纸,你以为就能得到师傅的表扬吗?未必。老范眯着眼睛觑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寻来的、充满古味的那些纸拨到了一边去,留下的反而是与之相近、但老旧的味道并不明显的一张纸。老范解释说:修旧不能完全如旧,打上去的补丁既不能看得出这书明显补过,也不能毫无修补的痕迹,因为这也不符合古籍所承载的历史。有一点点补过的痕迹,但整体上依旧很舒服,手感非常之平整、松软、敦厚,就像度过浩劫的人依旧有足够温暖的晚年,这样的古籍修缮才算是“得其所哉”。找到修补的材料还只是开始,真的着手修补那还真是精细到极致。一旦开工,老范与他的徒弟们都不开手机,不喝水,不上

45、厕所。尤其是那些书页已像残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气就可能让某些碎片消失不见的古籍,修补起来更是大气儿不敢喘一口。补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纸的大青石压书,让古籍阴干压平。之后,还有折页、锤平、压实、齐栏、打眼、穿稔、捆结、装订等几十道工序在等待他们。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就说古籍修复师需要有一双“补天之手”,同时需要有“贯虱之睛”,气质禀赋上更需要“灵慧虚和、心细如发”。从前当过兵的老范,竟能在50岁左右锤炼出这等气场,着实了不起。(摘自扬子晚报2018年3月20日,有删改)【注】周嘉胄(zhu),明朝收藏家。所著装潢志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总结装裱经验的著作。“贯虱之睛”中的“贯虱”是指贯穿虱子之心,言

46、其精准。“灵慧虚和”中的“虚和”意为平和。17.根据拼音,写出第节中的汉字。(2分)znxn( )18.结合注释,第段装潢志所引内容指的是古籍修复师必须具备的_和_。其中“贯虱之睛”和“心细如发”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_和_。(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8分)19.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纸张的_。(4分)20.有人说,上文只有第段写到老范修补古籍,而写收徒和准备工作占了大量篇幅,详略不当。你觉得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是:_。(4分)21.对于文章题目“补天之手”,以下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题目出自“女娲补天”的典故,意在表现老范具有改造古籍的气魄和无畏的精神。B.文章以“

47、补天之手”为题,是因为老范就是凭着一双神奇的手才能完成古籍修补。C.文章以“补天之手”为题,意在暗示古籍修补是难如补天、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D.题目运用夸张的手法,意在表现老范是个能够拯救古籍的能人,具有高超的技艺。【分析】本文题目运用夸张的手法,意在表现老范是个能够拯救古籍的能人,具有高超的技艺。老范做古籍修补已经15年了,老范修补古籍的浆糊是自己当天清晨熬炼、捶打出来的。老范收徒弟,单是学习打浆糊就要三个月,就看他耐烦不耐烦。古籍修复师必须具备选纸时能很快从上百种纸中确定最合适的一种;对修补痕迹的手感要求十分细致、补书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细致。【解答】(1)本题考查文字书写。“zn

48、xn”应写作“遵循”。(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提取和概括。根据注释:“贯虱之睛”中的“贯虱”是指贯穿虱子之心,言其精准。“灵慧虚和”中的“虚和”意为平和。可以概括出:古籍修复师必须具备的本领和品性,从文中第段“从上百种纸中找出来的这五六种,细究起来,有的与原纸厚度不一,有的纤维纹理的走向不同,有的韧性与松紧程度有差异”,可以概括出“贯虱之睛”的具体表现:选纸时能很快从上百种纸中确定最合适的一种;从文中第段“尤其是那些书页已像残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气就可能让某些碎片消失不见的古籍,修补起来更是大气儿不敢喘一口。补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纸的大青石压书,让古籍阴干压平。之后,还有折页、锤平、压实、齐栏、

49、打眼、穿稔、捆结、装订等几十道工序在等待他们”,可以概括出“心细如发”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对修补痕迹的手感要求十分细致、补书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细致。(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作用。“让他面对一屋子乌泱泱的纸,洁白莹润的、淡黄纤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样黄中泛褐的,像无花果的果皮一样呈半透明浅红褐色的,像夕阳中的芦苇一样雪白中笼罩一缕暖橘色的”,从“像老僧的面皮一样黄中泛褐的,像无花果的果皮一样呈半透明浅红褐色的,像夕阳中的芦苇一样雪白中笼罩一缕暖橘色的”,可以看出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张的数量多、样式多、颜色丰富、质地不同。(4)本题考查材料详略的安排。材料的详略是由写

50、作的中心决定的。这篇文章要赞颂老范的技艺高超,写收徒和准备工作也是为中心服务,理应详写,准备过程也是修补的一部分;更能表现其技艺高超,具有匠人之心。(5)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理解。A有误,文章主要表现老范的技艺高超,而不是表现老范具有改造古籍的气魄和无畏的精神。B有误,根据第段“就说古籍修复师需要有一双补天之手,同时需要有贯虱之睛,气质禀赋上更需要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可以看出古籍修复师必须具备的是本领和品性,而不是“一双神奇的手”。C有误,从文章第 段“老范做古籍修补已经15年了”,可以看出古籍修补不是难如补天、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D正确。故选:D。答案:(1)遵循(2)本领(技能) 品性(

51、气质、禀赋) 选纸时能很快从上百种纸中确定最合适的一种;浆糊用料、熬炼及捶打的过程细致(对修补痕迹的手感要求十分细致、补书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细致)。(3)排比 比喻 数量多、样式多、颜色丰富、质地不同。(4)前期制作浆糊和选择纸张都是修补古籍的重要环节,是基础,缺一不可;且老范收徒及前期过程都如此细致、专业、用心,更不用说最终的修补,因此更能表现出老范的技艺高超,具有匠心。(5)D【点评】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

52、地表达出来。三、综合运用(12分)某校计划开展主题为“戏剧知多少”的系列活动,为了使活动更吸引学生,组织者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环境布置等环节。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22.阅读以下表格,概括主要信息。某校学生对戏剧了解程度的调查是否进入剧场观剧是否了解戏剧很多次6.7%非常了解12.8%偶尔一次57.8%知道一点22.2%从来没有35.5%不了解65%主要信息:_。(4分)【分析】本题考查图表的理解与信息概括能力。解答此题注意抓住表格的名称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题干给出的是某校学生对戏剧了解程度的调查表,将二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有不少进入过剧场观剧,但真正了解戏剧的极少;某校学生中有一部

53、分从来没有进入过剧场观剧,且绝大多数对戏剧不了解。对两列内容分别有概括,且表述正确,前后不矛盾即可。【解答】答案:某校学生有不少进入过剧场观剧,但绝大多数对戏剧缺乏了解。【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23.学校图书馆准备布置戏剧长廊,但准备好的资料被弄乱了,请你帮助图书管

54、理员根据所列表格,从以下各项中寻找匹配的作者和特色标签,并填入相应字母,完成整理工作。(6分)剧名窦娥冤屈原茶馆枣儿威尼斯商人作者(1)郭沫若(3)孙鸿(5)特色标签元杂剧代表作(2)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化的浓缩(4)(6)A.莎士比亚 B.关汉卿 C.白朴 D.老舍 E.曹禺 F.反应社会现实的独幕剧 G.独白精彩的历史剧 H.构思巧妙、冲突鲜明的喜剧 I.揭示封建家庭罪恶的悲剧【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故选:B。(2)本题考查对作品特色的掌握。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年在重庆写

55、的一部历史剧,它借历史上屈原的悲剧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压抑已久的渴望自由与反抗的愿望。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白,一是对光明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故选:G。(3)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是中国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该剧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故选:D。(4)本题考查对作品特色的掌握。枣儿作者孙鸿,是反应社会现实的独幕剧。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

56、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故选:F。(5)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威尼斯商人是由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喜剧,是作者的传世经典之一。故选:A。(6)本题考查对作品特色的掌握。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故选:H。答案:(1)B(2)G(3)D(4)F(5)A(6

57、)H【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24.活动期间,校园贴出一张海报(如右图)。请你根据海报上的关键词,为本次戏剧主题活动创作一句宣传语:。(不包括“戏剧”一词,至少用到两个)(2分)【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根据海报上的关键词。据此可拟写为:戏剧-穿越时空的舞台,让我们回望历史!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时常带给我们哲理的思考。精美的服装、优美的音

58、乐,带来审美的享受、文化的浸润【解答】答案:示例:戏剧-穿越时空的舞台,让我们回望历史!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时常带给我们哲理的思考。精美的服装、优美的音乐,带来审美的享受、文化的浸润【点评】宣传标语的拟写。回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撰写此标语时一定围绕着主题来回答,要求语句简练优美,主题突出,一下让人记住。四、写作(60分)25.请以“等待”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1)以记叙为主。

59、(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简单易懂,不设审题障碍。由题意可知,本文要创作一篇记叙文或是小说。等待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态度,等待花开,等待成长,等待亲人或朋友等,都可以写入文中。创作本文,应从生活中取材,以真实事件来寄托自己从某一次等待中获得的独特感悟,写出真情实感。【写作思路】文体选择记叙文。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从生活中选取一件与等待有关的事件,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

60、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解答】【例文】等待公共电话亭边,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话机,爬满皱纹的脸上写满期待。今天是老人七十岁的生日,以前每次过生日,老人总是在这儿接女儿的电话,听她甜甜的说:“妈妈,生日快乐!”-那时,女儿上大学。老人脸带微笑,也许她正在回忆以前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小时侯女儿那么天真,可爱,坐在老人的身上,看见老人的白发,她说:“妈妈,你要等我一起老哦!”老人很开心,亲亲她的小脸蛋-老人的眼角出现了泪珠。现在,女儿大学毕业了,在大城市里工作,出门时说:“妈妈,过不了多久我会来接你的。”老人眼含泪珠仍欢笑送她上车。每天她望着门口。女儿快回来了,她每天

61、这么想着。过年的时候,老人望着路口,最后咽下了那冰凉而丰盛的年饭。老人起身,拿下电话筒,听听!线路没故障啊!她颤抖的挂下电话,慢慢的退回到座位上,看看头上的太阳,阴沉沉的,被云遮住不能出来,这样的天气不会太热。老人再次起身,又听听,老人的眼中掠过一丝悲哀,但她仍带微笑,回家去,太阳也无可奈何的被压到地平线下。老人摸摸电话,走了,回家去!老人失望的蹒跚走着,在风中,她的身体如同一株落光叶子的残树。大风吹乱她的满头银发,她慢慢的走着,没有回头,任凭身后被刮得打转的落叶,纷纷飞飞【点评】这篇小说通过叙述一个老人等女儿的电话的故事表达了现代空巢老人的现实生活处境。每个母亲都渴望孩子常回家看看,而这却成为一种奢望。作者通过叙述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现象的批判。全文把现实和回忆结合,有虚有实,作者没有一句评论,而批判之意溢于言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