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3.34MB ,
资源ID:23395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395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三章 第二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三章 第二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纲展示1.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5页基础梳理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特别提示(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为89 km;(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

2、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关系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3)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特别提示(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的很少。三、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2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如右图)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

3、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成一夹角特别提示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则夹角越小。图文拓展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能散射一部分太阳辐射。2.室内制冷空调多布置在高处,而暖气则安装在低处的原因热空气密度小,易向

4、上运动,促进房间内空气流通,使房间气温升高。冷空气密度大,易向下流动,促使室内热空气相对向上升浮,空气的自然循环使室内温度均衡。3巴山多夜雨的原因“巴山夜雨”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名。四川盆地潮湿,云层厚,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容易升温,加之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4.风向和风力随海拔的变化原理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变小,风速增大;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增大,北半球风向逐渐向右偏转(如图),南半球逐渐向左偏转。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变小,在高空与等压线平行。5狭管效应原理又称狭谷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地形时,由于空气不能大量

5、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这种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6页考点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解考点)(高考经典题)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 规范审答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B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时节,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2利用大气

6、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2019甘肃师大附中检测)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2图中反映近地面

7、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 BC D解析:第1题,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近地面大气升温,故选B。答案:1.C2.B(2019高考全国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

8、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35题。3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4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5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

9、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C对。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A、B、D错。第4题,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D对。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分布纬度较高,主要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弱。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主要受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较弱。B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虽然气温较高,但空气对流运动比热带雨林地带弱。C错。第5题,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

10、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A对。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其形成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B、C、D错。答案:3.C4.D5.A考点二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高考经典题)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据此完成(1)(2)题。(1),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

11、)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1)A(2)C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2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

12、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3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成雾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沙尘暴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沙尘暴航空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

13、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命题角度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BC D解析: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中,均有逆温层,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图大气垂直对流运动较强,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答案:A(2020安徽合肥二模)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0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图)和19

14、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23题。2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A1.5 kmB8.5 kmC12.5 km D22.5 km3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解析:第2题,南极地区近地面1月气温高于7月,则图中b月为1月、a月为7月。由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结合图中曲线特征,可判断1月该站对流层上界高度在510千米之间,即B正确。第3题,图示a月1.5千米以下气温垂直方向上下冷上热,与对流层规律相反,即出现了逆温现象。结合上题

15、分析,a月为冬季极夜期,无太阳照射,冰面辐射使近地面降温,导致下部气温低于上部现象。易错警示:注意图中哈雷站位于75S,冬半年处于极夜期,无太阳照射。此时冰面无太阳辐射带来热量,且冰面通过向大气释放热量,导致近地面不断降温。答案:2.B3.B考点三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应用)(高考经典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

16、响 规范审答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1)D(2)A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要抓住以下两点关系:(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示)(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如上图中处风向所示)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形成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

17、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山谷风形成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影响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在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影

18、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及城市热力环流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2019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12题。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辐散 D热力下沉辐散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解析:第1题,图中虚线为等温线,中心向上隆起,表明该地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实线为等压线,中部下凹,表明该地气压低于周边地区。图中示意的是热低压中心的温压

19、剖面,这种现象是由当地空气受热做垂直上升运动形成的,B正确。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是由于大气受热形成的,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大气受热最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D正确;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因水的比热容较大,水温较低,湖面空气冷却下沉,A错误;冬季晴朗的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空气冷重而沿坡面下滑,流向谷底,并抬升谷底的暖气流,谷底温度偏低,B错误;夏季晴朗的白天,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区受热上升的暖气流在郊区附近冷却下沉,C错误。答案:1.B2.D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

20、、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34题。3甲图中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处B处C处D处4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解析:第3题,图中两地分别位于近洋面与近地面,温度应高于高空的两地;由此时的海陆环流图得出,处气压高于处,气温低于处。第4题,面向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说明近地面此时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即海洋气温要低于陆地,依据图中海洋和陆地气温曲线可判断,一天中大约8时至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答案:3.D4.B(2018高考北京卷

21、)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5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6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 B小满C夏至 D立秋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根据等压线分布及数值特征可知北京吹西北风,A项错误;甲地为低压中心且等压线密集,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项正确;读图可知,极地并不是气压值最高的地区,C项错误;台风为气旋,热带太平洋地区并没有气旋出现,D项错误。第6题,读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出现高压中心,应该为北半球冬季,A项正确。答案:5.B6.A考点四等压

22、面图的判读(高考经典题)右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题。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 规范审答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P1和P2为甲所在区域某时刻的两个高空(高空或近地面)等压面,倾斜明显的是P2(P1或P2)。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B1判读气压高低(1)同一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即PAPC、PBPD。(2)作一辅助线即可判定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上的气压高低,如上图中C处比D处气压高;同理,A处气压低于B处。即PCPD、PBPA。(3)综上分析可知:PBPAPCPD。2判读

23、气流流向(1)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近地面B处空气流向A处。高空气流方向与近地面相反。(2)A处气压低,说明该地受热,空气膨胀,气流上升;而B处气压高,说明该地较冷,空气收缩,气流下沉。(3)该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为陆地、上凸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为海洋(湖泊),上凸为陆地。(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地区其近地面为低压,大气膨胀上升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如上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地区

24、其近地面为高压,大气收缩下沉,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如上图中B地。下图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2此时,图中M地吹()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第1题,在近地面附近,乙地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其为低压,气温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甲地的等压面向上凸,说明是高压,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同理可判断出,在高空的同一高度,丙地的气压较高,丁地的气压较低。第2题,在近地面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

25、风(要注意图中的指向标)。答案:1.D2.A右图为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读图,回答34题。3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BPOMNPCMNPOMDNMOPN4下面图中与N地在垂直方向上的等温面与等压面相符的是()解析:第3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由N上升至O。第4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

26、确。答案:3.A4.A考点五等压线的判读(高考经典题)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如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判断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规范审答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D等压线图判读的基本步骤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其可以显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利用等压线图,可以判读的内容主要有:1判断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如上图A处)(2)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如上图B处)(3)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

27、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上图L1处)(4)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上图L2处)2判断风向(1)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如上图C处);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如上图D处)(2)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向,偏转角度为3045。3判断风力大小在摩擦力一定的情况下,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上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4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

28、半球。(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6判断天气状况(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2020河南六校联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某月29日08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示天气系统正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12题。1图示M地29日08时的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2与29日08

29、时相比,M地风向基本逆转的时间大致是()A29日14时 B29日20时C30日02时 D30日08时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等压线1 022.5的闭合曲线内为一局部高压中心。M地位于高压中心东侧,该处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则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图中M地西侧的高压中心和M地大致相隔10个经度,与29日08时相比,风向基本逆转时,M地应位于该高压中心的西侧对称点附近,即该高压中心东移20个经度;结合图中M地纬度可大致计算出东移20个经度的距离,再结合75千米/小时的速度,可计算出约耗时24小时。答案:1.B2.D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34题。3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A1 004或1 006 B1 006或1 008C1 008或1 010 D1 004或1 0084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情况的是()A台湾岛风速变大B珠江口风速明显变大C长三角地区风速变小D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解析:第3题,根据等值线的性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相邻等值线的高值或者低值。第4题,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等压线在这段时间内变稀疏,因此风速明显变小;其他选项可通过对比等压线的疏密变化来判断。答案:3.B4.D- 2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