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15MB ,
资源ID:23352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35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阶段综合测评1 (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阶段综合测评1 (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

1、阶段综合测评(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D据材料“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和“无本者不立”可知并非抑儒而是尊儒,据材料“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和“无末者不成”可知并非抑法而是尚法,D项符合题意。2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A荀子倡导“隆礼至法”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D朱熹宣扬“格物致

2、知”B荀子虽然融合了法家思想,但其思想并没有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的基础,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不仅融合了法家思想,还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与题干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宣扬“格物致知”属于理学的内容,也与题干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C材料强调“民监”,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尚书是儒家经典,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而“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4孔

3、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D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这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但朱熹保留“仁”之含义,故D项正确。5“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D材料意思是最好的统治是百姓不知道统治者

4、的存在,执政的人要悠然恬静,不要轻易发号施令,干扰百姓的生活,要给百姓以自由。这反映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A根据材料中“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指人的本性是善的,故选A项。7“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D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

5、墨家的主张:主张兼爱,故D项正确;A项是儒家的主张;B项是法家的主张;C项是儒家的主张,都与题意不符。8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B孟子的话强调维护统治秩序。“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授予的,这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故B项符合题意。9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

6、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A朱熹主张“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即通过接触万事万物,贯通明理。A项强调“格物致知”,与材料观点一致。10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为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A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B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C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C这些例子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选C项。11王守仁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

7、名异而实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C黄宗羲思想是对王守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守仁思想的批判与否定C王守仁的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能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故A项错误;两者的思想均属于儒家思想范畴,故B项错误;王守仁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表明圣人与凡人无异,破除了权威崇拜,黄宗羲在此基础上提出君臣平等,是对王守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黄宗羲继承了王守仁破除权威的精神,故D项错误。1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

8、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思想学说应该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C项符合题意;A、B两项错误;D项是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13“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加强

9、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也就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个工具,也就完成了“政治转向”。所以本题选D项。14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集权”学说是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是为了树立君主权威,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在执政上体现人本和民本的理念,“天下为主,君为客”是中国早期的民本思想,他们的思想都有利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10、故D项正确。15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排除A项;实物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排除B项;“缣贵而简重”,因此选择成本更低的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为原料造纸,人们对价格低廉纸的需求推动造纸术的发展,因此C项错误;选择D项。16.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

11、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B促进了世界近代化进程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遏制了殖民扩张的开展B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两种观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四大发明与此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培根的言论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作用大”,说明对近代化进程主要起了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宗教信仰的弱化”不是四大发明引起的,故C项错误;四大发明没有起到遏制殖民扩张的作用,故D项错误。17阮元在畴人传(我国第一部记述中国历代天文学家学术活动的传记)中指出:“良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

12、其所以然。”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重视抽象规律B天文学居于首要地位C重视天人合一D重实践轻理论D中国古人“不复强求其所以然”,说明其在探索自然界时,认为人不能求其所以然,中国古人认为天道“非人力所能窥测”,因此不重视理论,导致理论不足,材料并没有表明中国古人重视抽象规律,故D项正确,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文学在中国古代没有居于首要地位,题干材料也没有比较天文学和其他学科,故B项错误;天人合一是一种思想和观念,题干说的是对天文的研究,故C项错误。18下图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A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D文化交流

13、推动百家争鸣A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马字的不同写法反映了各国文字不统一,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说明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故A项正确。19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A小篆B行书C楷书D草书D小篆的笔画较细,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不符合题意,

14、故C项错误;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20“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经”。下图为石经部分残石的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为隶书B反映了东汉思想的繁荣活跃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第一手资料B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拓片上的字体为隶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熹平石经”不能反映出整个东汉时期的思想状况,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熹平石经是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六经是儒家经典,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熹平石经”是实物资料,内容

15、反映的是儒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1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C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将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景交融在一起,故C项正确。22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如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A根据材料信息“文人画”和图片信息可知,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境,抒发个人情感,故A项正确。23清代朱履贞在

16、书学捷要中说:“书肇于画,象形之书,书即画也楷、真、草、行之变,书离于画也。昆虫、草木、山水、人物、黼黻藻绘、博采饰色,画异于书矣。”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A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B书法和绘画在本质上具有很大不同C书法艺术自由多样的线条具有特殊美感D绘画艺术注重景物的逼真摹写A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24明代小说繁荣。当时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说成为明代

17、文学主要形式B小说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C小说的繁荣反映心学的盛行D小说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D根据材料“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可得出小说中宣扬的惩恶扬善的价值观,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认可,从而达到社会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25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D材料强

18、调的是昆曲的发展而非陆王心学,故A项错误;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官腔”“宫廷”“郡邑大夫”可知明清时期昆曲主要在达官贵族中流传,社会等级观念并没有弱化,故C项错误;由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可知昆曲为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

19、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4分)(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4

20、分)解析:第(1)问提取时间信息“晚周时期”,儒家学者即孔子、孟子、荀子,结合其主要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其作用回答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及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等因素分析。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3)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

21、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27(13分) 中国古代科技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重视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七经八脉以及气血、津液的有机联系。在对病源的诊断方面,它不仅注意身体内部机能的变化,还强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强调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互为根本、此消彼长关系,认为施治的终极目的就是达到阴阳关系的协调平衡。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22、,在于“爱人知物”“爱躬知己”。唐朝时期的医学家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那些出于国计民生需要的科学研究,同样也是出于“仁”“孝”之德。试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材料三但决不可认为中国对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近代科学的重大突破毫无贡献。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托勒密行星天文学无可置疑是起源于希腊,然而还有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磁现象的知识和基础都是中国提供的,当西方人对磁极性还一无所知时,中国人已在关心磁偏角和磁感应的性质了。李约瑟文集(选自世界科学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科技研究有何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张仲景和孙思邈

23、研究医学的动机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最后一句话?材料二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科技研究具有什么特征? (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约瑟的观点以及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还强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等分析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分析“动机”和“特征”;从古代国计民生与“仁”“孝”的关系入手理解材料二最后一句话。第(3)问根据材料三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注重事物的整体关联和辩证关系;注重天人关系的和谐;重视事物内部关系的协调

24、。(2)动机:为君亲、尽忠孝。理解:在古代,为关注国计民生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是“仁”“孝”之德的进一步推广,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与出于“仁”“孝”之德是一致的。特征:明显受儒学影响,具有儒家理念。(3)观点:中国的发明和创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理由:西方人关于磁现象问题的知识和基础都是中国提供的,中国人早于西方人认识磁偏角和磁感应的性质。2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明理学的兴起,是中国传统皇权专制时代士大夫阶层在长期的儒教思想束缚下,已经感受到思想上的困境,而进行的一次次思想上的突围过程,也是精神上的一次次试图振兴的过程。理

25、学家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进一步向宇宙本体与个人修养方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材料二当黄宗羲开始潜心于哲学思考之时,雄心勃勃的康熙大帝正为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一些御用的理学家受到重用,并有一批理学著作相继问世。程朱理学处于康乾盛世,似乎大有再度辉煌的势头。摘编自黄宗羲对儒学的批判与整合材料三顾炎武猛烈批判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也有微词,主张恢复原始儒学;黄宗羲维护王学道统,弥合朱陆,修正王学。摘编自黄宗羲顾炎武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顾炎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发展。(7分)解析:第(1)问

26、,根据材料一“士大夫阶层已经感受到思想上的困境”“精神上的一次次试图振兴的过程”并结合所学魏晋以来,儒学受到了来自佛、道两家的挑战等信息归纳。第(2)问,黄宗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等思想;顾炎武:积极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他们在批判传统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的需求,顺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趋势。答案:(1)背景: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民族矛盾的激化;唐末以来朝代更替频繁,威胁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需要重振儒学正统地位。(2)批判与发展:黄宗羲批判传统儒学的“君为臣纲”思想和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27、”“君臣平等”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陆王心学脱离实际的学风,倡导经世致用,提出了朴素的“民权”主张。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右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年)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解

28、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任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根据三教图,“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可以提取: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进行论述。如: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通过佛、道思想寻求精神寄托等;最后,对这一现象作简要总结。如:三教在相互辩驳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答案:示例一:信息:此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或明朝时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教和谐共处)说明: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佛、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示例二:信息: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