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备课内容二次备课【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普遍性。(2)新、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理解 :(1)发展的实质。(2)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学科。(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概括比较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
2、程】导入新课上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复习)。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主学习1.运动与发展有什么关系?2.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那些方面?3.发展的实质是什么?4.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要求的方法论是什么?推进新课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到有机,从无生命到生命,再到人的漫长过程,这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一句话概括,自然界是发展的教法: 动物的进化:原始生命 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低等鱼类出现 古代两栖类出现 爬行类动物出现 鸟类、高等哺乳类出现 类人猿出现、人类出现问题探究: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
3、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说明自然界的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史,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仍会继续发展。这是从低到高不断发展的过程。教法:展示中国20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背景,20世纪中国百年的巨大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说明中国社会处于不断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从低到高不断发展的过程。说明人类社会是发展的,进一步设问:那么,是什么在推动着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更替呢?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变革遵循着生产关
4、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法:案例解释: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到“电母持镜、形成电光”到“雷为天怒”到雷电属自然现象到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放电现象。 人们对雷电的认识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人类的对雷电现象的解释越来越科学。同时说明人类的认识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人的认识能呈上升性前进性,人的认识是发展的。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所以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2、发展的实质(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5、,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才是发展,向后和下降是倒退教法: 合作探究:袁世凯复辟和新中国成立都是社会的发展吗?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吗?运动变化和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侧重于状态、性质的改变,既有上升、向前、进步,也有下降、向后、退步指明事物中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都承认运动,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凝固不变运动引起变化,变化促进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但只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来源:学#科#网Z#X#X#K(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日趋灭亡的东西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是
6、否符合客观规律 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三者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根本标志是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原理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勇于创新。【反对】 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安于现状。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认识总的趋势都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体现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是理解发展实质是什么?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最后我们关注几个概念之间的
7、区别和联系,一个是要区分运动、变化、发展;另一个是区分新事物与旧事物。误区点拨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点拨:发展也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一种上升的、向前的变化。因此,事物的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点拔:判断一种事物是否为新事物,应以该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终点。 点拔:还会继续发展 课堂检测基础练习【题目1】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立. 从哲
8、学上看 ( C ) A.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 B.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 C.坚持了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 【题目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 B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物质是运动的 ,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来源:学*科*网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题目3】“城市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韦恩麦克金农用了一连串的
9、“越来越”。这一连串的“越来越”反映了( B ) 认识的发展 实践的发展 自然界的进化 社会的进步 A B C D 【题目4】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中都存在着相对静止提高演练【题目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A)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 B 来源:学&科&网Z&X&X&KC D来
10、源:学_科_网【解析】蕴含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A入选。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故B、C、D不能入选。【题目6】下列现象或诗句中包含事物的发展这一哲理的有(C)。来源:Zxxk.Com全新的三星GALAXY S4手机上市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六星连珠”现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A.B.C.D.【题目7】【背景材料】伴随着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各类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2014年4月22日,由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主导、耗时八年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出炉。这项调研被业界
11、普遍认为是首次摸家底式的土壤污染调查。公报结果称,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规范居民应尽的义务。 问题: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请选用其中的一个特征,并结合材料,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选“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等之间的固有联系,善于分析和把握影响当前环境保护问题的各种条件;正确认识整体与部
12、分的辩证关系,立足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选“发展的观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以创新精神推动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各种利益冲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既需要各方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落实应有责任,又需要我们立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完善环境保护法,着重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课后作业】作业一:背诵知识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原因: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识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4.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途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