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 综 历史试 题13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御前会议的礼仪作了一个概括,下列各项表述中对应准确的是 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 B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 C领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D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14(唐)杨国忠专权时。“多征蒲州县农人令铸钱”,因农民无专门技术,结果是“费力无功”。韦纶建议“厚悬市估价,募工晓者为之”,“由是役用减而鼓铸多”。这个变化反映的是A为政者应轻徭薄赋 B韦纶重农抑商C杨国忠发用民力D扈专制提高了劳动效率15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
2、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垒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视。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1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仝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17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两国某项指标的统计数字。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组数据呈现的是 A商船运载能力,单
3、位是吨 B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 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 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18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A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19“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上述现象应出现于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4、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20有学者认为,它“开始了关于政府的社会和福利责任的一场思想革命政府对于经济方面发生的事不能袖手旁观这一原则,在此之后已不再受到严重挑战了。”这场“思想革命”是指 A启蒙运动 B新经济政策 C新文化运动 D罗斯福新政21右图是从旧货市场收购的民间资料,为菜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 Al950年 B1954年 C1957年 D1966年22“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和平共处五项
5、原则 B“一边倒”的方针 C不结盟政策 D多边外交战略23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各方共同维护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它们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美国的资本主义霸主地位 B体现美元的真实价值 C稳定汇率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 D维护黄金的真实价值38(22分)史料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A中江(上海)界,申江髦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一一摘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二1850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在厦门,大批
6、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美国驻厦门领事 材料三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1)材料一、二的研究主题都是关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不相同。依据研究主题,分别写出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简要分析各自出现的原因。(8分)(2)材料三中的“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2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
7、对该“变乱”的看法。(8分)(3)依如何看待材料三的史料价值。(4分)39(24分)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诬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族共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1)依据材料,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并归纳存在差异的原因。(8分)探究主题二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
8、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拳足轻重的地位。宄算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一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结合所学,分析美洲作物是如何传入中国的?(6分)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3)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
9、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2分)运用该的观点,选择中西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中的一个,谈谈你的看法。(8分)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1)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4分)(2)与商鞅变法相比较,在土地问题上魏孝文帝改革有何不同?简要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6分)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级第五次诊断考试 文 综 试 题 参考答案 (2015.
10、4)历史参考答案1323 DDB BAACD BAC38.(22分)(1)材料一,耕织结合的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材料二,外国的工业制成品在中国销售遇阻,小农经济解体缓慢;中国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8分)(2)辛亥革命(2分)积极: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2分)政治上: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分)思想上: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1)社会风俗上:实行公历纪元、易服:中山装和旗袍;剪辫,废除跪拜等,推进社会风俗的文明化。(1分)不足:辛亥革命有他的局限性,没有真正改变中国半
11、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2分)(3)价值:日记记录作者的亲身经历,具有一定史料价值。(2分)但由于日记难免带有作者的主观性,需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作为史料使用要慎重。(2分)39.(24分)(1)西方:民主制度。东方:君主专制(2分)原因:(1)古希腊是多山多岛自然地理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2)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则是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3)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末遭到破坏。(6分)(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从美洲得到新式农产品;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与中国的贸易使之传入中国。( 6分)(3)
12、观点:辩证的观点。(2分) 评价:“保存国粹”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2分) 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的进程。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6分)评价:“醉心欧化”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 (2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6分)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取信于民;奖励军功;实行县制;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4分)(2)不同: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2分)原因:商鞍变法:土地私有制发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