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课西学东渐 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解析: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且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是美国,美国总统由民主
2、选举产生,且任期四年;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在当时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C项正确。答案:C2(2018新疆哈密二中高二月考)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解析:“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表明人们关注社会现实;“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
3、西方书刊”反映了关注世界形势,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答案:A3有人说:“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这反映出其思想主张是()A反对学习西方 B中体西用C变法改制 D民主共和解析:题干材料“取西人制造之长”,不反对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纲常名教”不变,学习西方的“制造之长”,符合“中体西用”思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涉及变法改制,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4“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
4、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材料表明该言论反对只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这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D项正确。答案:D5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矣。”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A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B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C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D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主要表述
5、的是婚姻和家庭与人类大同之间的关系,C项正确;而没有涉及私有制,同时作为资产阶级的康有为不可能提出消灭私有制的主张,A项错误;题干中也没有涉及要求人类的平等,B项错误;D项无家可归错误。答案:C6(2018天津卷)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
6、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答案:C7(2018河北邢台一中高二月考)下表是对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印证当时中国()类别数量比重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39970.4%社会科学与史地哲等113 19.9%A.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 B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C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 D资产阶级
7、主导了社会变革解析:从材料中翻译西方著作中自然科学技术和应用技术比社会科学所占比重大得多可知,当时中国学习西方主要停留在器物方面,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B项正确。答案:B8(2019山东寿光现代高中高二月考)范文澜曾指出:维新变法使“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整封建思想来,应该说行进了一步”。这实际上是肯定了维新变法()A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引起了洋务阵营的分化D实现了社会政治变革解析:根据“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整封建思想来,应该说行进了一步”可知,该评论实际上是肯定维新变法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答案为A项;材
8、料是从思想方面来讨论的,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不能反映,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9“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
9、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三:“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结合所学知识,从
10、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答案:(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2)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
11、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中国当代的改革,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10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心是性、情的统一。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明李颙答顾宁人先生材料三: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懵然无所
12、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1861年)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的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1)结合所学,指出宋明理学家关注“心之体用”的根本目的。(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述李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3)根据材料三,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答案:(1)规范社会道德,维护社会秩序。(2)官场黑暗,人心道德沦丧;知识分子醉心四书五经,忽视社会现实问题。(3)异:冯桂芬主张中学为主(本、体),西学为辅(末、用),康有为主张中西融会,无分上下。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