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290.50KB ,
资源ID:233138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31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阶段检测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三;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2.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

2、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3.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4.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

3、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的巨变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5.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统治者注重用儒家伦理纲常维护统治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6.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

4、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影响 B.科举制的推行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九品中正制实行7. 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其思想( )A.实质上否定了“理”的存在 B.是对正统思想的大胆挑战C.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 D.是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抨击8.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9. 孔子曾有短暂的从政生涯,其

5、后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主要是由于(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的需要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10.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十六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11.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

6、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12.“下列书法作品的字体依次为() A隶书、草书、行书、楷书B草书、行书、楷书、隶书C隶书、草书、楷书、行书D行书、楷书、隶书、草书13.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14.“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

7、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中国城市建设史)这种变化反映了(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15. 农历2014年腊月腊八前后,我省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B.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C.精准的预测性 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16.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

8、,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C.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统一 D.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社会地位17.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A反映了人民的理想追求 B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大发展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1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

9、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19.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落后于西方国家 B求善而不存真C缺乏理性精神D具有很强的封闭性20. 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

10、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21.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天主教权被理性否定 B.有利于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C.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作用 D.设计了美好的社会蓝图22. 普罗泰格拉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 B.认为世

11、界是不可知的C.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23.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挑战教会的权威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C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D宣扬世俗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的权力24.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A.人民主权说 B.三权分立说 C.天赋人权说 D

12、.社会契约论25. 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被人们所传诵,它开宗明义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天赋人权学说 C.人民主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26.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时候,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他推翻了欧洲各大学所采用的陈旧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恩格斯意在说明康德( )A.用理性唤起德国的统一 B使哲学研究从唯心转向唯物C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发展 D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禁锢27.文

13、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28. 路德指出:“教宗没能当上皇帝,至少成功地做了太上皇。他羞辱我们的皇帝,让皇帝吻教宗的脚,当教宗骑驴时,还让皇帝给他拿脚蹬或缰绳。这哪像一个独立的帝国和掌权的皇帝呢?”路德的主张( )A.阐释了“因信称义” B.利于维护德意志的主权C.否定了宗教的存在价值 D.反对君权神授29. 卢梭说

14、:“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他认为“结合的形式”是 ( )A通过投票表达公共意志 B对现存制度进行道德改造 C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 D由自然状态进入社 会状态 30. 剑桥艺术史中提及某一画家的作品时说:“(他的画)却表明: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超越现状,引向追忆,哪怕仅此而已也罢。尽管他指望观众还能看出更深层的含义。(正如画家所述)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不停的描绘这样的地

15、方,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据此判断该画家作品的风格是(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31.“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C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D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来的精神危机32. 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一批评针对( )A

16、.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33. 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能成才。”“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 )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B.以“中西会通”宣传西方近代政治思想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D.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34.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

17、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35.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基于这一认识的主要背景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36. 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

18、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37.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这一主张后来被概括为()A独立自主的思想路线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8. 孙中山也提出过要实现社会主义,他在1912年的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据此判断,孙中山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指的是实现()A驱除

19、鞑虏B民主平等C平均地权D创立民国39. 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 ( ) 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 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继承中不断发展的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40.1952年至1956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 406项。材料说明( )A.科技领域

20、出现“大跃进”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D.“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初显成效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41题28分,第42题12分,共4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

21、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

22、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四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23、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六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6分)(3)比较材料三、四,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两者的不同;(6分)(4)材料五较之材料三、四,其内容有何进步?(2分)(5)材料六与材料五有何

24、联系?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在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其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另一种声音是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中国的两种不同认识,选择其中一种声音,概括其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

25、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理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的“理”指天理,是三纲五常,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故D项正确;理学的“理”没有指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项错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的说法没有突出理学的实质,故B项错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也不等于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故C项错误。故选D。2.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战国时期的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等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但是这在战国纷争时代,确属“逆势而动。故选A项。3.答案:A。分析:借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26、意识”的观点不难判断。从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孔子的地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只有A项更能说明孔子“命运”。故选A。B项错误,无法体现孔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对待;C项错误,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但是却和现实紧密相连;D项错误,是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4.答案:A。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几位思想家观点的认识。理解时必须要结合该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孟子处于战国时期,其“民贵君轻”思想的本意为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所以C、D两项错误。董仲舒处于汉武帝大一统时期,没有反映社会转型,B项错误。任何思想都是某一阶段历史特征的反映,故A项正确。5.答案:B。分析:材料

27、中主要强调儒家思想中的“孝悌”,西周礼乐制度中强调的是世袭制和等级制,没有孝的内容,故A排除;材料明显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政治上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故B符合;历代王朝并不是全以孝廉为选官标准,科举制以考试为标准,故C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强调孝悌早在汉代察举制就有了,故D排除。6.答案:C。分析:汉初采用的道家思想休养生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故项正确;不是西汉时期思想出现原因;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实行,故B正确;D是魏晋时期实行。7.答案:B。分析:由材料可知,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这就是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所以答案选B。由材料

28、可知,李贽并没有否定“理”,排除A;C说法不符,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排除D。8.答案:A。分析:程朱理学崇尚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故多“仗义死节之士”,所以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说明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故C错误;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促进文化教育普及,故D错误。9.答案:B。分析:儒家思想在当时是显学,这也就说明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其没有得到统治者重视,主

29、要是由于不符合战争的环境,也就不适应各诸侯国的需要,所以答案选B,排除C。是孔子的思想的问题,并不是孔子个人的问题,排除A。D不是主要原因。10.答案:A。分析:实验是近代科学的特点,“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都体现了明代科学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故A项正确;一本农政全书不能表明明代科学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也不能体现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故BD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A。 11.答案:D。试题分析:明清时期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文学作品中国商人形象的变化,无法判断商业道德伦理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

30、及士人主流价值观的变化,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代表市民情感需求的文学作品逐渐丰富,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商人的外在形象必然要从过去的负面为主向当时的正面过渡,故D项正确。12.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我国书法字体主要是从阿叔、行书、楷书等字体,材料中从左面开始第一副是隶属、第二幅是从阿叔】第三幅是楷书、第四幅是行书,故C项正确,其余均错误。,不符合题意。13.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开始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崇儒抑佛思想,故B项错误;西游记

31、中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世俗化形象,迎合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佛、道、儒均属于中华文化体系,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14.答案:D。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末的时候,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代的时候,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火药及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这就对城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故出现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情况。所以应选D。15.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的谚语。可知道是长期经验总结的结果;AC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B。16.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32、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作品日趋世俗化,故本题选择A。B项中“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错误,应该是迎合了市民阶层;C项不选,题干中看不出社会价值取向;D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民间文学的发展,不是道教的地位。17.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深受其苦,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渴望能够在理想中实现人生的目标,故A项正确;“大团圆”主义往往说明人才上升的道路狭窄,故B项错误;无论科举还是戏剧都不会直接抨击封建

33、统治,故C项错误;“大团圆”主义的前提是维护纲常礼教,故D项错误。答案:A18.答案:C。解析:材料仅仅是说元曲不为明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及后世儒士所鄙弃,并不是元代所有文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厚古薄今”,而是鄙视市民倾向,故B项错误;材料和八股取士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特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而元曲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在当时属于市民文化受到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硕)的排斥。故选C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考

34、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中国的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故D项明显错误。B、C、D三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根据关键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故C项正确。故选C。20.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剧种逐渐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所以答案选A。B不正确,通俗化不能说明素养的低下。C明显错误。D是原因,材料中无法体现。21.:答案: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文艺复兴运

35、动宣传人文主义,肯定了人的作用和价值,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启蒙运动的特点,故排除。22.:答案: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普罗塔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普罗塔戈拉强调人的力量,肯定了人的价值,C项正确;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普认为“神是不可知的”,B项说法错误;题干未涉及“美德”,D项排除;23.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宗教改革。依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并不否认上帝,而是在信仰上帝中,否定的只是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自由和主体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说法与宗教改革内容不符;D项题干材料并为体现。所以应选A。24.答案:D。分析:“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

36、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和“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反映了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社会契约)的思想,故D正确;人民主权主张国家主权归全体人民所有,政府应由人民产生并服从人民意志。三权分立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天赋人权指人的自然权利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5.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题干中“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主要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的思想,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契约;C选项没有涉及到;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权力分工。26.答案:C。

37、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恩格斯意在德国发生了康德推动的哲学革命,康德强度人非工具,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主体地位,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用理性唤起德国的统一,排除A;根据材料康德的哲学强调人的理性思维,而不是使哲学研究从唯心转向唯物,排除B;根据材料康德的哲学强调人的理性思维,而不是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禁锢,排除D。所以选C。27.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也有大量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的美术作品中,但其中的宗教人物是充满浓郁现实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作品更多反映的人类现实生活的幸福而非表达对宗教来生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答案选D;A项出现与宗教改革运动中,B C两项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

38、。28.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羞辱我们的皇帝,让皇帝吻教宗的脚,当教宗骑驴时,还让皇帝给他拿脚蹬或缰绳。这哪像一个独立的帝国和掌权的皇帝呢?”显然是说德意志皇帝的尊严大失,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否定宗教价值不符合史实;不是宗教改革内涵。29.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契约论。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他认为“结合的形式”就是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非通过投票表达公共意志,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

39、意,排除;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是卢梭的主张,但不属于“结合的形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0.答案:B。材料强调此绘画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画派是浪漫主义的绘画,B项与题意相符。A项表述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项表述强调瞬间的印象,D项表述强调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艺术,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31.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创作风格语现代主义手法相符,故D项正确;AB项是浪漫主义风格,C项是批

40、判现实主义,故排除。32.答案:A。分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仅仅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资本主义,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从“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材料反映了维新派的主张,批评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故答案选A。B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主张;“军事为主,民生为辅”与“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不符,不选C项;D项是守旧顽固派的主张。33.答案:B。分析:提取题干中“二者相需缺一不可”和“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可知康有为主张体用并举并没有彻底否定“中体西用”,故A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资本

41、主义君主立宪制并没有维护传统体制,故D项错误;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故C项错误;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中西会通”符合体用并举,故B项正确。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34.答案:B。分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特点,海国图志“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正确。海国图志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史地知识,故A错误。海国图志没有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故C排除。海国图志与戊戌变法没有直接联系,故D排除。35.答案:C。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42、1920年时间信息;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主张等,可以判断出这一思想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题选C项。AB项与本题无关联;D项1921年我党成立,与本材料无关。36.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是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正确;A项是农民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项只是“影响器物的技术”;D项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所以答案选C。37.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题

43、干材料“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知这一主张是走群众路线,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江泽民的思想。故选C。38.答案:B。解析:孙中山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指的是他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故C项正确;A项是民族主义的内容;B项是其所思想当中所体现的原则;D项是民权主义的内容故选C39.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科技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牛顿在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力学进行了补充发展,可见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

44、前发展的,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中的“共同”,D项中的“终于打破了”表述均不符合史实。考点:近现代科学理论物理学相对论40.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根据材料信息“1958年”“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 406项”,远远超出以往的水平,这是受“大跃进”运动影响的结果,故A项正确。B、C、D项均与此无关。41.答案: (1)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之失去存在的经济基础。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兴起,使儒学成为众矢之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地位。西方民主思想的

45、传播使人们思想得到解放。“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之失去传承的文字载体。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每点2分,任答五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分)(2)相似之处:儒学对中、韩两国都起到了丰富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4分)根本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3)材料三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四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4分)材料三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四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2分)(4)材料五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

46、封建统治。(2分)(5)材料六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4分)分析:(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师夷长技以制夷”可得出其认为对中国的威胁在于外来侵略,从“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可看出其认为威胁中国稳定的是国内民权思想。第二小问,材料阐述了新文化运动内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其进步性是反对封建思想。进行评价可依据课本内容。第三小文问,材料4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内容,引导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思

47、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42.答案:(1)观点一: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借助孔子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不断东来,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文化;伏尔泰论及中国、宣传孔子,在一定程度上市是出于实际斗争的需要;伏尔泰主张与儒家思想有共同之处,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它的基本含义是爱人”。(2)观点二:以孔多塞为代表的思想家认为中国是“停滞的国家”,对中国文化加以批判。原因: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其它国家经济交流;政治上的日益腐败;文化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生产力有了巨大提高;对外扩张掠夺。分析:材料中给出了对于孔子思想的不同观点,我们要认清:伏尔泰为代表的一派是对孔子儒家思想与自身资产阶级发展相联系,因此宣传孔子也就是为自身资产阶级斗争做出努力,借着孔子的仁爱思想来提出平等仁爱思想。而反对孔子的一派则是从中国的发展状况出发,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出发。明确这一点,在论述的时候就有了基本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