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2020届第11次周考试题语 文出题人、审题人: 第 I卷 阅读题(70分)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在中华文明中,足以担当精神价值之任的是中、和、乐三种价值。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及艺术所体现的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分别是: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在中华文明中,道术主要表现为对人道的探索,而“中”便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中”即不偏不倚、适中、中庸。从论语尧曰篇看,平在尧舜高时代,“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论语尧曰对尧、舜、禹传道过程的记述,已经充分表明儒家对“
2、中”的重视,其提出“中庸”“中和”等观念绝非偶然。至于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等学说,无疑也是对早期“中”思想的继承与弘扬。还有,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和”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在先秦早期,“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后来,孔子进而将“和”“同”引中为道德范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是指不同的事物、观念结合,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所谓“同”,是指同一种事物或观念的相加,显得十分单调。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和”也是道家和佛家
3、的基本价值范畴。老子一方面以“和”为宇宙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另一方面又以之为常道,即最高道德法则,“知和日常,知常日明”。“六和”观念,则体现了佛法的基本道德原则。至迟在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礼”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而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鉴于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这从早期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乐”字可以窥见端悦。以诗经为例,如“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4、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等等。由此可见,“乐”为中华最高艺术价值。“乐”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价值。见于论语的“孔颜乐处”一直为后儒所称颂,庄子至乐中的“至乐”“天乐”则是一种与道买合的超然之“乐”,更不用说佛教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了。(摘编自郭沂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和、乐集中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其对于人的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B早在尧舜禹时代,儒家的“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而代代相传。C“和”意味着和谐,“同”则显得单调,“和而不同”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D音乐之“乐”即快乐之“乐”,两
5、者密不可分,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先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进行论证,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B第四段通过先秦早期“和”“同”的比较及孔子对二者的论述,旨在论证两者截然不同。C文章四、五两段从儒家、道家、佛家三个层面,论证了“和”是中华文明的最高道德理念。D文章在论述“中、和、乐”是中华文明最高精神价值的体现时,都运用了引证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章内容看,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是对尧舜禹关于“中”的思想的继承发展。B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是因为早期音乐被赋了道
6、德意义和教化功能。C“中”侧重人道观,“和”侧重道德理念,“乐”侧重教化,由此可知三者功能各有不同。D在中华文明中,“中”是最高真理,“和”是最高道德理念,而“乐”是最高艺术价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材料一:他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也是耿直敢言的环保斗士。秉持着“饮冰室主人”梁启超那份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以及对社会的责任,他率先以公民的名义为环境发声,为“无告的自然”请命。有人评价,很大程度上,梁从诫是利用他的家族名望促进了“自然之友”的发展、壮大。然而,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知道,其实,梁从诫十分抗拒被贴上“名门之后”的
7、标签。每有学校请他演讲,打出“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徽因之子”的横幅,都会立即被他拿下。他跟人解释:“我都70多岁了,每次一介绍,我还是别人的儿子,甚至孙子,我不喜欢。”在梁从诫家中的墙上,有一张他很喜欢的照片,那是一扇微微开启透进亮光的门。梁从诫曾把这张照片用在他担任主编的知识分子杂志的封面上。梁从诫对自己的学生说,可惜杂志只出了两期。他和他的父辈们,一直在努力开启这扇门,让更多的亮光透进房屋。梁从诫去世后,1000多人自发前来陪伴这位从60岁开始重新行走的启蒙者,他离开了,与他挚爱的山水融合在一起,有人为他写了一副挽联:三代精英,一身正气,自然之友,公益楷模两袖清风,八方奔走,精神领袖,社
8、会乐活(摘编自梁从诫慢走,慢慢走,有删改)材料二:1994年,62岁的梁从诫创建“自然之友”,这是中国最早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注册的300元钱是梁从诫向亲戚借的,而“自然之友”的第一个志愿者,是梁从诫的夫人方晶,梁家成了“自然之友”的办公室。梁从诫在“自然之友”的很长时间,没有任何报酬,最初的几年,都是靠老伴一人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自然之友”以环境教育为重心,希望用潜移默化的力量教育公众。梁从诫也曾提起很多让人气馁的事,往往是呼吁再呼吁,林子还是被一片片砍伐。但“讲了白讲,白讲也要讲”。1994年以来,“自然之友”陆续开展过美境行动、绿色希望行动、绿地图、自然体验营等公众教育活动
9、,同时,它就如一只母鸡一样,孵化出了无数民间环保小鸡。某地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100平方公里的森林,这片森林里有200只国家保护动物金丝猴。“自然之友”给国务委员写信,使得这片森林得以留存。美国新闻周刊将此事视为中国环保运动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此后,为了保护藏羚羊,“自然之友”为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筹款40万元,以维持其运转的花销。在中国急速发展的现代化大潮中,梁从诫似乎是过时的旧人,衣服旧,骑自行车,用手帕,自己带筷子,不看电视但在另一方面,他和祖父,父亲一样,有着远远超乎现实的敏感意识。(摘编自“失败英雄”梁从诫,有删改)材料三:主持人:虽然个人在一个大的时代旋涡中所做的事
10、情是有限的,但是每一个人都仍然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是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你们祖孙三代的命运呢?梁从诫:我曾经说我们家三代都是失败者,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我的祖父,如果说他的主要事业是变法维新的话,那他是失败的,而如果说他的事业是向中国的知识分子介绍西方的现代思想,那么他是成功的;我的父亲,如果说他的主要事业是保护中国的文物,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失败的,但是我父亲做了这么多年的中国古建筑研究,他让西方世界知道我们中国有非常辉煌的建筑历史,这点是成功的。主持人:看您家的三代人,应该说都有这种所谓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的一个情结,您觉得你们祖孙三代是一脉相承的吗?梁从诫:我的祖
11、父也好,我父亲也好,一直到我,都觉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尽我们的力量,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摘编自梁从诫访谈录,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从诫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即使环保工作困难重重,他也不放弃。B有人认为“自然之友”的发展离不开梁从诫家族名望的支持,但梁从诫并不喜欢“名门之后”这个称谓。C现实生活中,梁从诫似乎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是他对很多现实问题却异常敏感。D梁从诫一生为民间环保事业奔走,在保护环境上做出了很大贡献,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评价。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12、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梁从诫创办的“自然之友”是民间环保组织,最初几年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甚至要靠梁从诫夫人的退休金维持运转,梁从诫很长时间都未有过报酬。B“自然之友”坚持以环境教育为工作重心,在教育大众的过程中屡屡遭遇挫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C自然保护和经济利益常常是矛盾的,为了保护自然,梁从诫只得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求助,此举被誉为中国环保运动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D“成”和“败”是相对的,梁从诫的先辈们从事的事业均遭遇失败,可是他们在介绍西方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上是成功的。6作为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梁从诫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
13、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隆兴寺铁凝少年时听父亲讲过正定。建国前后正定曾是培养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著名的华大、建设学校校址都曾设在那里。成年之后,每逢我乘火车路过正定,望见那一带灰黄的宽厚城墙,便立刻想到父亲讲过的那教堂、那钟声和月季。不知为什么,父亲讲正定却很少讲那里的其他:那壮观的佛教建筑群“九楼四塔八大寺”,那俯拾即是的民族文化古迹。我认识的第一位正定人是作家贾大山。几年前他作了县文化局长,曾几次约我去正定走走。我只是答应着。直到今年夏天大山正式约我,我才真的动了心,却仍旧想着那教堂。但大山约我不是为了这些,那座“洋寺庙”的文化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什么痕迹。相反,他那忠
14、厚与温良、质朴与幽默并存的北方知识分子气质,是与这座古常山郡的民族文化紧紧联系着的。一个深秋绵绵细雨的日子,我来到正定。果然,大山陪我走进的首先就是那座始建于隋的隆兴寺。人所共知,隆兴寺以寺里的大佛而闻名。一座大悲阁突立在这片具有北方气质的建筑群中,那铜铸的大佛便伫立在阁内,同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被誉“河北四宝”。隆兴寺既是以大佛而闻名,游人也皆闻那大佛之名而来。大佛高20余米,浑身攀错着四十二臂,游人在这个只有高度、没有纵深的空间里,须竭力仰视才可窥见这个大悲菩萨的全貌。而他的面容靠了这仰视的角度,则更显出了居高临下、悲天悯人,既威摄着人心、又疏远着人心的气度。他是自信的,这自信似渗
15、透着他那四十二臂上二百一十根手指的每一根指尖。人在他那四十二条手臂的感召之下,有时虽然也感到自身一刹那的空洞,空洞到你就要拜倒在他的脚下。然而一旦压抑感涌上心境,距离感便接踵而来。人对他还是敬而远之的居多。这也许就是大悲菩萨自身的悲剧。距大悲阁不远是摩尼殿,在摩尼殿内,在释迦牟尼金装坐像的背面,泥塑的五彩悬山之中,有一躯明代成化年间塑绘的五彩倒坐观音像。和大悲菩萨比较,她虽不具他那悲天悯人的气度,却表现出了对人类的亲近,她那十足的女相,那被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佛教殿堂的外在威严,因而使殿堂弥漫起温馨的人性精神。她那微微俯视的身姿,双手扶膝、一脚踏莲、一脚踞起、端庄中又含几分活泼的体态,她那安然
16、、聪慧的目光,生动、秀丽的脸庞,无不令人感受着母性光辉的照耀。松弛而柔韧的手腕给了她娴雅;那轻轻翘起的脚趾又给了她些许俏皮。她的右眼微微眯起,丰满的双唇半启开,却形成了一个神秘的有意味的微笑。这微笑不能不令人想起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位意大利的艺术巨匠,同我国明代这位无名工匠,在艺术上竟是这样的不谋而合。他们都刻画了一个宁静的形象,然而这种宁静却是寓于不宁静之中的。蒙娜丽莎被称作“永远的微笑”,这尊倒坐观音为什么不能?没有人能够窥透她的微笑,没有人能够明悉这微笑是苦难之后的平静,抑或是平静之后的再生。这微笑却浓郁了摩尼殿,浓郁了隆兴寺,浓郁了人对于人生世界之爱。不可窥透的微笑才可称作永远的微笑。
17、游人却还是纷纷奔了那著名的大悲阁而去,摩尼殿倒像是一条参观者和朝拜者的走廊。走出寺门,我用心思索着大悲菩萨和倒坐观音,谁知威严无比的大悲菩萨我竟无从记起,眼前只浮起一个意味无穷的微笑。原来神越是被神化则越是容易被人遗忘,只有人格化了的神,才能给人深切的印象。我又想起了那座曾作过革命者摇篮的教堂。原来它和隆兴寺仅一墙之隔。当年,寺内伴着朝霞而起的声声诵经,随着晚风而响的阵阵抢铃,是怎样与隔壁教堂的悠远钟声在空中交织、碰撞?正定给予神和人的宽容是那么宏博、广大。东西方文化滋润了这座古城镇,这古城又慷慨地包容了这一切。被深秋绵绵细雨浸润的正定,如柳丝一般绿。(节选自正定三日,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
18、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贾大山忠厚与温良、质朴与幽默并存的北方知识分子气质,同正定的民族传统文化相联系,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地域的文化投射在人身上的印记。B大悲菩萨高20余米,让人感到空洞与压抑,但也给人以威慑与自信,仰视角度更增添了他的威严与神秘,也因此吸引众多的游人膜拜。C文章划线部分对倒坐观音进行了生动形象细致地描绘,与大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D意大利的艺术巨匠,同我国明代这位无名工匠,在艺术上不谋而合,但倒坐观音的微笑却无人能够窥透,也无法如蒙娜丽莎一样被称作“永远的微笑”。8隆兴寺以大佛闻名,游人亦为大佛而来,作者为何独钟情于倒坐观音
19、?请简要概述。(6分)9“被深秋绵绵细雨浸润的正定,如柳丝一般绿。”请结合文本就这句话的内涵做简要的探究。(6分)二、文言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幼聪敏,精识强记。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徵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徵,字希祥。梁承圣初,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补迎主簿。寻授太学博士。天嘉初,迁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所居以干理称。至德二年,迁廷尉卿,寻为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诏诰。寻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后主器其材干,
20、任寄日重,迁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日一往东宫,于太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又敕以廷尉寺狱,事无大小,取徵议决。俄有敕遣徵收募兵士,自为部曲,徵善抚恤,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近一万。徵位望既重,兼声势熏灼,物议咸忌惮之。寻徙为中书令,将军如故。中令清简无事,或云徵有怨言,事闻后主,后主大怒,收夺人马,将诛之,有固谏者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徵日夜勤苦,备尽心力,后主嘉焉,谓曰“事宁有以相报”。及决战于钟山南岗,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督众军战事。城陷,随例入关。 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至于士流官宦,皇家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户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
21、对。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节选自陈书蔡徵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B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
22、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C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D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右迁”“陟”表示晋升;“左迁”“迁谪”表示降职等。B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C后主,在本文指陈朝的末代君王。我们熟知的“后主”还有蜀汉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
23、D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徵孝顺父母,笃守孝道。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就按成人礼节为母亲服丧;他的父亲认为蔡徵有孝子王祥的品行,替蔡徵改名。B蔡徵政务娴熟,办事干练。陈后主诏令蔡徵决断廷尉寺狱大小事情;蔡徵受命招募兵士,十天到一个月之间,招募兵士将近一万人。C蔡徵位高权重,险遭不测。蔡徵担任中书令时,有人说他有怨言,陈后主听闻后大怒,想杀蔡徵,幸有人极力谏诤,蔡徵才免于一死。D蔡徵历官三朝,颇受器重。梁高祖征召他为主簿;陈后主让他给太子讲述古今得失和当时政务;隋文帝召他咨询,授予太常丞
24、。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2) 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思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备,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不
25、是单纯的描写雨中景物,而是写动物、植物以及诗人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雨的喜爱。B本诗首联即点出“雨”,说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潇潇”,小雨貌:“稳”,稳当,稳步。C颔联不写雨,写秋天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了,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D颈联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觉。“一凉”“恩到骨”,写出了滴落在身上的秋雨带给诗人的冰凉透骨。15这首诗隐含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分别运用了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2)如果想表达
26、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我们可以吟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可以吟咏“_,_”。琵琶行并序(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第II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最近一段时间,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新文化形态之一。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_,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片段式、瞬间性的“表演式”展开生活记录,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短小的片段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
27、味,( ),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_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_,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草根文化的滋养和丰富也_。“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瑕瑜互见 不容置疑 乐此不疲 至关重要B鱼龙混杂 不容置疑 乐此不疲 不可或缺C鱼龙混杂 不容小觑 喜闻乐见 至关重要D瑕瑜互见 不容小觑 喜闻乐见 不可或缺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8、A它通过片段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B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段式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C它通过片段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D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段式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B因为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C但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D因为这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确实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20在下面一段文
29、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的确,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人类如果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 。知识必须转化为思想才有意义。即如培根,他的代表性著作新工具论所给予我们的, ,而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新方法,新工具;我们凭借这工具,可以更便捷地打开思想之门。思想产生于知识是一个事实,可是, 。用赫尔岑的说法,那些拥有知识却不带思想的学者,其实处于反刍动物的第二胃的地位,他们咀嚼着被反复咀嚼过的食物,惟是爱好咀嚼而已。 21.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右上角四个字是:别出圈儿。中间四个字是:坐井观天。(5分
30、)(1) 介绍漫画的内容。(3分)(2) 指出漫画的寓意。(2分)四、材料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问:哪些技能,经过较短时间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话带来巨大帮助?答:夸奖他人。(2)最近“夸夸群”火了,不少年轻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夸夸群。在群里,不管你说什么,都会受到其他群成员的夸奖。例如,有人提出“学习了一下午,求夸”,便会有群友夸赞称“能抵制住外界的诱惑而认真学习,说明您是一个自制力很高的好孩子”。除了在年轻人中流行,还有电商平台商家推出“夸人服务”,购买服务后,便会被拉进一个群里,群里人会从长相、性格等各个方面夸赞购买服务的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31、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D 【解析】A项,结合原文第一段可知,应是“精神生命”,而非“生命”,扩大了范围。B项,“早在尧舜禹时代,儒家的”理解偏差,根据对文本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尧舜禹时代并没有儒家。C项,对“和而不同”理解错误。选项“和而不同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原文第三段说的是“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原文中的“又”字表明,和而不同除了“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还有其他意蕴。而选项是以偏概全。“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2B
32、“旨在论证两者截然不同”错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论证的是“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3C “三者功能各不相同”错误,五段说的是“和也是道家和佛家的基本价值范畴。和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价值”以及最后一段“乐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价值”可知,这就说明有相同之处。4D “梁从诫一生为民间环保事业奔走”有误,材料二说他62岁创建“自然之友”,材料一说他是“从60岁开始重新行走的启蒙者”,可见“一生”概括错误。5B 【解析】A项,“甚至要靠梁从诫夫人的退休金维持运转”有误。材料二第一段说“靠老伴一人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而不是维持“自然之友”的运转。C项,“此举被誉为中国环保运动
33、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有误,材料二第三段“某地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100平方公里的森林,这片森林里有200只国家保护动物金丝猴。自然之友给国务委员写信,使得这片森林得以留存。美国新闻周刊将此事视为中国环保运动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由此可知,成为“分水岭”的是留存森林,保护金丝猴这件事。D项,“梁从诫的先辈们从事的事业均遭遇失败”有误。材料三中梁从诫说“我的祖父,如果说他的主要事业是变法维新的话,那他是失败的,而如果说他的事业是向中国的知识分子介绍西方的现代思想,那么他是成功的;我的父亲,如果说他的主要事业是保护中国的文物,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失败的,但是我父亲做了这么多年的中国
34、古建筑研究,他让西方世界知道我们中国有非常辉煌的建筑历史,这点是成功的”。6面对国家,他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懂得感恩和回报。面对事业,他执着,有远见。面对自己,他有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每点2分,共6分)7 A 解析:B项,“也给人以威慑与自信”错误,依据第七段“他是自信的,这自信似渗透着他那四十二臂上二百一十根手指的每一根指尖”可知,是大佛本身自信,而不是给人感觉自信。同时,“吸引众多的游人膜拜”的原因错误,第七段说的是“隆兴寺既是以大佛而闻名,游人也皆闻那大佛之名而来”,即还因为大佛的名气而来。C项,“突出表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错误,依据第八段“她虽不具他那
35、悲天悯人的气度,却表现出了对人类的亲近,她那十足的女相,那被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佛教殿堂的外在威严,因而使殿堂弥漫起温馨的人性精神”可知,表现了观音的人性特质和精神。D项,“倒坐观音的微笑却无人能够窥透,也无法如蒙娜丽莎一样被称作永远的微笑”错误,依据第九段“这微笑却浓郁了摩尼殿,浓郁了隆兴寺,浓郁了人对于人生世界之爱。不可窥透的微笑才可称作永远的微笑”可知,倒坐观音的微笑可以被称作“永远的微笑”。8大佛虽高大威严,却威慑疏远人心;观音仪表人格化,更亲近人;她的微笑浓郁了人对于人生世界之爱。(每点2分,共6分)9东西方文化融合下的正定宁静和谐;正定的民族文化如柳丝一般生机勃勃,生生不息,对人产
36、生深远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正定细腻、包容、慷慨的文化氛围的赞美和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期盼。(每点2分,共6分)10C 句中“吏部尚书”官职名,不要断开;“授”的对象是“蔡徵”不要断开;“后主”新的陈述对象,作主语,前面断开。11D 文帝是谥号。 12D 文中“高祖”应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也不能说明隋文帝对他器重。13(1)继母刘氏性格凶悍妒忌(蛮横猜忌),不按常道对待他,蔡徵供奉侍候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悍忌:凶悍妒忌;视:对待;不以道:不按常道;初无:从没有各1分,句意1分)(2)隋军渡江,后主认为(译为“因为”亦可)蔡徵有才干,(让他)暂时代任
37、中领军。/暂时掌管中领军(济:渡;以:认为;干用:有才干;权知:暂时代任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蔡景历的儿子。幼年聪敏,强于记忆。七岁,母亲去世,按成年人的礼节服丧。继母刘氏性格凶悍妒忌(蛮横猜忌),不按常道对待他,蔡徵供奉侍候(她)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蔡徵本名蔡览,蔡景历认为他有王祥的品性,替他改名蔡徵,字希祥。梁朝承圣初年,(陈)高祖担任南徐州刺史,征召蔡徵补任迎主簿。天嘉初年,改任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任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任职期间以办事干练为人所称道。至德二年,改任廷尉卿,不久担任吏部郎。改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管诏诰。不久授左民尚书
38、,与仆射江总负责编撰五礼事宜。后主器重他的才干,任用寄望日趋加重。改任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天去东宫一次,在太子面前论述古今得失和当时的政务。又诏令廷尉寺狱,事无大小,都采纳蔡徵的议论决断。不久有诏令派蔡徵收募兵士,自为编制,蔡徵善于安抚体恤士兵,很得人心,十天到一个月之间,士兵已近一万。蔡徵地位威望已经很高,加上声势逼人,众人议论都妒忌惧怕他。不久转为中书令,将军照旧。中书令清简无事,有人说蔡徵有怨言,此事传到后主耳中,后主大怒,收夺他的人马,将要杀他,有人极力谏诤,使他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渡江,后主认为(因为)蔡徵有才干,暂时代任中领军。蔡徵辛勤劳苦,尽心尽力,后主嘉奖他,说道:“事情平
39、定后一定有报答。”到了在钟山南岗决战,命蔡徵守卫宫城西北大营,不久命令他统领众军作战。城被攻陷,按通例入关。蔡徵容貌仪态很美,有口才,(对许多事情)都有深入研究。诸如士流官宦,皇家戚属,以及当朝制度,宪章礼仪,户口风俗,山川土地,凡问无所不能对答。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迎进取,不能以谦退淡泊自守。起初被授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主管官员说:“鼓吹军乐,有功者才能授予,蔡徵不自量度,扰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蔡景历有着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授官完毕就把它追讨回来。”蔡徵不注重廉洁自律,大都像这样。隋文帝听说蔡徵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但多年没有获得调任,过
40、了很久,才被任命为太常丞。历任尚书民部仪曹郎,转任给事郎,六十七岁时去世。14A 本诗表达的情感是悲凄的,并未表达“对雨的喜爱”。15怀旧、失落的感情。看到南飞的燕子,不觉感叹又过了一年,回首往事,恍如一梦。梧桐树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已面目而非。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痛苦。诗人家徒四壁,本想有所作为,却事与愿违。漂泊在外的苦楚,对家乡的思念。为了干一番事业,诗人漂泊在繁华的都城,秋风吹着身上的衣衫,苦楚涌上心头。(每点2分,共6分)1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7
41、D 第一空: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表示客观的评价。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此处指的是流行短视频作品,不是指人,应选“瑕瑜互见”。第二空:不容小觑,指的是不能小看,不能轻视。不容置疑,意思是不允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此处指对待短视频的积极作业不能轻视,没有“怀疑”的意思,应选“不容小觑”。第三空: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此处指短视频这种艺术的形式很受大众欢迎,应选“喜闻乐见”。第四空:不可或缺,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至关重要,相当重要,要紧关头不可缺少。此处指草根文化的作用也是不能缺少的 ,应选“
42、不可或缺”。18C 画线句子中,“表达”和“追求”不搭配,“体现”与“追求”更配,可排除AB;“片段式”“瞬间性”都是对“生活记录”特点的描述,可排除D。19A 首先,根据转折关系,排除BD项。其次根据句式一致性,前文说“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联系选项,衔接句应为“是现象”。排除C项。20. 还必须有思想 就不是单纯的知识(答“就不仅仅是知识”不行) 拥有知识不一定拥有思想(知识是决不可能代替思想的,或知识绝不等于是思想 )(每点2分,共6分) 【解析】第一空,第一句是总括性语句,根据“人类如果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知识必须转化为思想才有意义”的内容推知第一空应填“还必须有思想”。第二
43、空,根据后面的“而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新方法,新工具”,推出“就不是单纯的知识”。第三空,根据“思想产生于知识是一个事实,可是”可知,“拥有知识不一定拥有思想”。21. (1)一个大救生圈中心坐着个背书包的孩子,手拿笔,仰望着天空,眼前一张纸上有“坐井观天”四字;圈外坐着孩子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轮流紧盯着圈内的孩子,右上角是“别出圈儿”的标题。(2)长辈的溺爱严重危害孩子的心智健康、阻碍孩子的发展。22.【解析】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材料共有两则,第一则材料阐明夸奖可以给人的生话带来巨大帮助;第二则材料讲的是最近“夸夸群”火这一这会现象
44、,立意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从材料看,首先要肯定“夸奖”的意义,然后从第二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夸奖”作的过火的行为应该制止,行文时注意从为什么风行“夸奖”的社会原因,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的角度分析即可。参考立意:(1)“夸奖”是最好的鼓励和教育;(2)“夸奖”要适度;(3)“夸奖”能助人减压。【参考】“夸夸群”火了,可以减压但不能依赖最近,“夸夸群”火了,不少年轻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夸夸群。在群里,不管你说什么,都会收到其他群成员的夸奖。“没有规则,各种夸,直接夸,随意夸”。“这些夸,都是假的!”同在一个学校可彼此不认识就夸来夸去,不明就里就送上溢美之词,如此无原则的夸奖,当然是假的。受过高等教育的
45、青年们其实心知肚明。可为什么明知是假,还乐此不疲地彼此互夸呢?对夸夸群不屑的人,说这不过是年轻人无聊,凑在一起恶搞,以发泄用不完的精力;貌似客观的人,说这是吹吹拍拍的不良社会风气对年轻人的侵蚀,夸夸群不过是一个“拍马屁”的演习基地;痛心疾首的人,则视之为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迷恋,发现了年轻人“三观”不正的兆头,并一如既往地推到“人性”身上。言重了!正如报道中一些被夸者所说,他们知道夸夸群的性质,也知道那些夸赞的含金量,更不会信以为真并因此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所以,要相信年轻人具有基本的鉴别力和判断力,而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无情打击。事实上,上述对夸夸群现象的误解,恰恰在于没有真正了解并尊重年轻
46、人的感情和心理他们渴望被夸奖、需要被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并不是一直无忧无虑,还未上学就被提前拉上起跑线,一入学就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能享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大多数都只有“向人家学习”的份儿。好不容易挤过高考独木桥,才发现象牙塔里依然要靠成绩说话。青年们还在成长期间,他们受到来自学业、就业、恋爱方方面面的压力,确实需要一种轻松的方式宣泄。通过陌生人的夸赞调整心情,不失为一个排解压力的好方法。可以说,夸夸群是年轻人自我创建的一种心理互助形式,契合了年轻人的社交和尊重需求。据一位夸夸群群主介绍,建群的初衷就是传递快乐,“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也希望通过夸夸群让大家得以放松”。不过,正如心理专家所言,这种方式虽然能让人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但年轻人遇到压力时应该选择更健康的排解方式。因为到头来,夸夸群中的人会发现,这样的夸奖与批评都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社会各界应当因势利导,提供更专业的心理疏导,特别是对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及时发现、及时干预,让他们正确认识压力、批评、夸奖,使更多人顶住压力愈挫愈勇、受到批评不丧失信心、得到表扬而不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