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63.50KB ,
资源ID:2328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288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导学案 选修一 第15课 戊戌变法.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导学案 选修一 第15课 戊戌变法.doc

1、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导学案 时间:2014-12-20 班级: 姓名 第15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编制:万宝奎 审核:万宝奎 审批: 编号:2014LS15【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认识变法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

2、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而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影响【学习难点】评价戊戌变法的成败得失【自主学习】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 成为最高亢的呼声。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发展。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 经

3、济上发展 。教育上兴办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建立 的政治制度。(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思想特点:托古改制 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 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代表人物及主张: 梁启超:思想核心是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影响最大的是 ,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二、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1、兴起公车上书(1895)

4、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主要内容:下诏、迁都、练兵,拒约再战权宜之计。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 一职。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影响: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 走向 。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1)表现: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建立政治团体:1895年8月,由 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

5、会。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补充)论战焦点:要不要变法(首要问题)、要不要兴民权(中心问题)、要不要西学。影响:资产阶级同封建和第一次正面交锋;中国近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正面猛烈抨击封建理论基础。(2)影响: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 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3、高潮百日维新(1898、6、11-9、21)直接原因:德国强占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康有为的准备工作:1898年呈递 ,请求变法,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1898年4月,在北京组织 ,宗旨是“保国、保教、保种”,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各地设立分会。在保国会的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相

6、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诏书,宣布变法。史称“百日维新”。内容:详见教材108页表格对变法内容的评价:积极性: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局限性:变法内容没有涉及到维新派所提出的 、 、 等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变法的内容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变法内容有缺陷,只是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因而没有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1)新政危机四伏:废除八股取士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慈禧控制认识任免权,实际上已经做好扑

7、灭新政的准备;“王照上书”事件使矛盾冲突白热化;慈禧与荣禄密谋;维新派求助在华列强,争取袁世凯。(2)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将 六人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被罢官、监禁、戍边达40多人。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性质1、失败原因: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没有彻底反封建的纲领(采取改良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求助袁世凯)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2、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 运动,也是一次 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3、意义:引发思想巨浪,昭示

8、着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在维新时期形成。通过变法,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版印刷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认知空间空前扩大。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开创了新的 、 和 ,这是它贡献给时代,也是它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4、局限:内容没有涉及维新派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缺乏艰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改革最终失败。5、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合作探究】1日本明治维新与中

9、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考察学生理解、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 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 2、(09年 山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考查学生理解、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10、(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课堂达标训练】1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

11、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四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依据。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

12、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行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

13、下策。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5分)(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材料2: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

14、、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司长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编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3: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编自梦蕉亭杂记(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认为“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2)戊戌变

15、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第15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答案: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力量强大,武装倒幕。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弱小。具体措施强制推行,大刀阔斧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 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合作探究二】(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

16、,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课堂达标训练】答案1.第一问:解析:抓住材料中关键的词语“变法神速”、“一日千里之势”回答第一问。第二问应结合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利影响,为以后改革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答案:看法:节奏很快。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第二问:解析:材料三的先判断观点,然后据材料归纳失败

17、的原因即可。答案:正确;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第三问:历史依据: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2解析本题是典型的材料分析题,必须充分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回答问题。如第(1)问康有为变法的意图,如只是根据所学知识,不阅读材料,势必有所遗漏。第(2)问也是如此,要根据材料中的“上策”、“惟中国风气未开”等信息提炼。第(3)问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答案(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材料三是效法日俄变法成功的经验;材料四是中国风气未开。(3)原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脱离群众,变法失去人民支持;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3答案:(1)西方和日本变法取得成功;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有分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