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全国卷)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字的发展历程。由材料信息可知,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这是由文字的广泛和频繁使用所要求的,A项正确;B项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与文字的发展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书同文”的推行是在秦统一后实行的,与题干中的“战国”的时间要求不符,D项错误。答案:A2(2
2、019山东蒙阴中学高二月考)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解析:郭沫若的评价强调的是采用隶书在秦始皇改革中的地位,并不是强调采用隶书或“隶变”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A项错误;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简省,容易辨认有利于中央政令的传达和执行,从而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
3、求,B项正确;小篆和隶书都属于实用性文字,当时文字还未发展到自觉阶段,不能标志书法艺术的成熟,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错误。答案:B3“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楷书B隶书C行书D草书解析:由“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可知,该字体兼具楷书与草书的特点,故本题选C项。答案:C4(2018山东济宁高二月考)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A理学思想兴盛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D政治上重文轻武
4、解析:材料中“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理学思想中“格物致知”一致,故A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促进风俗画产生,故B项错误;市民阶层兴起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C项错误;政治上重文轻武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5下面是南宋画家李唐的村医图,它描绘了江湖郎中给农夫做手术的情景,病人的痛苦、家眷的忧愁、小孩的害怕等,都通过面部表情作了细致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贫苦。下列与此画风格近似的是()A展子虔的游春图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郑板桥的墨兰图解析:村医图属于社会风俗画。游春图是山水画,A项排除;送子天王图是人物画,B项排除;墨兰图是文人写意画,D项排除;清明
5、上河图是典型的社会风俗画,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答案:C6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如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解析:中国文人画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写意,即表现个人情感,A项正确。答案:A7(2018山东寿光现代高中高二月考)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该作
6、品的风格为()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 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 D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解析:从材料“先秦的一部作品”“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可知,这部作品为屈原的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所以答案选C项。答案:C8(2018山东枣庄八中高二月考)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
7、树立唐代楷书典范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解析:杜甫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A项错误;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B项正确;北宋的程颐、程颢是理学的开创者,C项错误;吴道子主要从事宫廷画、宗教化,而不是风俗画,D项错误。答案:B9(2018广东肇庆一中高二期中)下图为一只四系瓷瓶,盛酒器,上饰“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关于其制作的可能时代说法,较为正确的是()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这应当是秦朝作品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这应当是晋代作品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这应当是唐朝作品
8、D所饰作品为小令,元代开始盛行,这应当是元代作品解析:图片中的文字是行书,A项错误;图中的作品是散曲应出现在元代,B、C两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10(2017海南卷)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杂剧。图中的图案体现了元曲中的不同角色,说明此时已经有了明确的角色分工,A项正确;京剧由昆曲和北方戏曲融合而成,B项错误;元杂剧的主要变现形式是唱和道白,C项错误;元杂剧,主要取材于社会生活,D项错误。答案:A11从元杂剧、昆曲、京剧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不包括()A艺
9、术不能脱离群众B艺术应随时代发展变化而推陈出新C艺术门类之间应相互学习、兼收并蓄D艺术应保持原有风貌,不要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解析:元杂剧、昆曲、京剧的兴衰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形式也要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答案:D12(2019河北邢台一中高二月考)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太守的女儿杜丽娘,梦中爱上少年书生柳梦梅,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赴试,杜丽娘的鬼魂与之见面,并获再生。杜父反对他们结合,经杜丽娘再三坚持,加上柳梦梅被点中状元,由皇帝做主,二人终于成婚。材料反映了()A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B婚姻自由成为了社会时尚C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
10、D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解析:从杜丽娘伤情而死,到杜父反对,再到最终成婚,反映了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和对追求美好爱情的肯定,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明代纲常礼教束缚着广大女性,B、D两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无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
11、与时代选择材料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材料三: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明清小说(1)材料一中提到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无与伦比”,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外交
12、官的感慨说明什么问题?(10分)(2)材料二中王国维所使用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它繁荣的原因有哪些?(8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4分)(4)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答案:(1)原因:唐朝的统一和巩固;科举制的推行;经济繁荣;对外政策;佛教文化的影响。说明问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2)词。原因: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数量不断增加;两宋之际山河破碎的社会现实;词更适宜抒发感情。(3)包容性;世俗化;创造性。(4)我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是市民化、通俗化;古代文学不断继承并发展。14(26分)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文徵明
13、书后赤壁赋材料二: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苏轼材料三:京剧,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报申报上,之所以叫京剧,是出于各地观众对于它出自北京的称谓,充分体现了它鲜明的地域特征。彭飞中国的戏剧(1)材料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这反映了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6分)(2)材料二评论的绘画应属于什么画种?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6分)(3)据材料三指出京剧得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12分)(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标题。(2分)答案:(1)书体:楷书。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2)画种:文人画。特点:强调抒情写意;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3)原因:出自北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戏剧和文学为其提供了丰富题材;各种戏剧的交融发展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4)标题:浓缩人生精华的中国古代文艺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