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艺 第33讲 宋明理学(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265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艺 第33讲 宋明理学(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艺 第33讲 宋明理学(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艺 第33讲 宋明理学(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艺 第33讲 宋明理学(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1单元 第33讲宋明理学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重庆一中高二期末)山西恒山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建筑包括禅房、太乙殿、送子观音殿、三教殿等。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这种建筑风格反映了北魏时期()A建筑水平达到了古代顶峰B佛教在中国境内迅速传播C儒学已失去社会主流地位D“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说明,出现佛教、道教、儒学三教合流现象,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佛教在中国境内迅速传播”,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

2、各放假一天;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反映了宋代()A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 B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强C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D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答案A解析唐朝统治者实行尊道、礼佛、崇儒的三教并行政策,因此将佛诞和老子的诞辰也作为法定假日;从材料中的“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来看,佛教和道教地位下降,说明宋朝时期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皇权的变化,排除B项;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从材料中只能看出佛诞和老子诞辰不再是法定假日,不能得出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的结论,排除D项。3(2019安徽安庆期末)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

3、,按天理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朱熹在此强调的是()A“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B“君为臣纲”,规范君臣之秩序C“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D“服从天道”,君主应存理灭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治理国家,要完全摒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可知,朱熹强调君主要“服从天道”、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主权力的来源问题,也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故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君主的行为规范问题,而不是君主对民众的教化,与“天人感应”无关,故C项错误。4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

4、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答案B解析程朱理学是唯心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体现了“科学”,故B项正确;C项不是“科学”的表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人的私欲问题,故D项错误。5(2019北京四中高二期末)古代某学者主张“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知”,“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此种主张()A奠定了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B提倡“存天理”和“格物致知”C推动了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D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材料“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

5、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反映了王阳明的主张,他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故D项正确。王阳明的心学并不是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朱熹提倡“存天理”和“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是“知行合一”思想产生的条件之一,故C项错误。6(2020山东滨州调研)王阳明认为:“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材料表明()A将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B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D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

6、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找到的良知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故A项错误;王阳明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但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可知王阳明的思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但王阳明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可知,王阳明的思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7(2019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月考)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

7、:“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A主张改造理学 B重书本轻实践C注重道统权威 D强调学术创新答案C解析程颐认为程颢得圣人不传之学,王阳明也认为自己的“致良知”主张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二者都着意强调自己学说的正统性,体现了对道统权威的重视,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改造理学、重书本轻实践的信息,且材料强调的是对传统的继承而非学术创新,故A、B、D三项错误。8(2020哈尔滨六中月考)朱熹认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

8、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表明()A儒学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答案B解析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认为日常行为是成为圣人的阶梯,这说明二者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二、非选择题9(2020金华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百世之下,使百世以上之大道昭如日月,沛若江河,微朱子,孰与归!故曰:朱子者,孔孟后一人也。朱子之道,既上接孔孟,下轶周程,则朱

9、子者,天下之朱子也,万世之朱子也!摘编自婺源县志卷六十六材料二我们需要把朱熹真正从“圣”再还原为人,让他重新回到多维文化视野中。朱熹的历史功绩不过是完成了一次文化超越,使整个民族完成了一次理性的文化超越,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他的文化思想积淀成为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潜移默化着民族的思维模式、心理习惯、性格气质、生活方式。孔子建立的仁学强调了人的群体价值,而忽视了人的个性价值;强调了人的伦理价值,而忽视了人的认知价值。朱熹发展孔子这种仁学,也就同时承袭了这两个缺陷。摘编自束景南朱子大传(1)材料一中,作者对朱熹持何种态度?试结合朱熹的主张,分析作者持该种态度的原因。(2)材料二中,作者对朱熹本

10、人和朱熹的主张分别是如何评价的?答案(1)态度:高度赞扬并神化。原因: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符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的需要,故作者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大肆宣扬。(2)对朱熹的评价:仅从文化角度对朱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对其主张的评价:认为朱熹传承了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为朱熹继承了孔子主张中的部分缺陷,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天下之朱子也,万世之朱子也”突出表明了作者对朱熹的高度评价与无限的崇拜。第二小问,根据作者的观点与立场,并结合朱熹思想的影响来分析。第(2)问,作者对朱熹本人的评价,根据材料“我们需要把朱熹真正从圣再还原为人,让他重新回到多维文化视野中”可知,把朱熹从圣人还原成“人”,去掉了他身上神圣的光环,客观评价了他;对朱熹思想的评价,材料中的观点是一分为二的,既肯定了这种思想的积极意义,也阐明了朱熹思想的消极影响,是客观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