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409.50KB ,
资源ID:23249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24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給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 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D. 是宗法制强化的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

2、”表明士阶层崛起,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要求社会变革,这就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所以A符合题意;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题干无关,所以排除B;百家争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所以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宗法制,排除D。2.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A.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B.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C.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D.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A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思

3、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B项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故C项错误;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D项错误。3.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用楷书书写的文书,记录了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等中原地区盛行的典籍。由此可知,当时A. 书法艺术得到了推广与普及B. 科举制最早出现于西北地区C. 儒学作为正统影响范围扩大D. 统一因素因政治分裂而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由考古发掘得出5世纪初新疆吐鲁番地区“选举应试”、“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等”儒家典籍,可知新疆地区学习汉族的科举制和儒家文化等,由

4、此可以得出儒学的影响范围扩大,C项符合题意;一份文书得不出书法艺术得到了“普及”的结论,A项错误;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制度,当时是东晋时期,B项与史实不符;新疆地区在文化观念上受中原的影响,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因素在增长,D项错误。【点睛】本题关键信息是“记录了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等中原地区盛行的典籍”,强调的是儒家文化的扩散,考查的是学生材料分析能力。4.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A. 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B. 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 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D. 初步完成重建儒

5、学理论任务【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但朱熹认为人性是既有善又有恶,人要通过提高修养抑恶扬善,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人性问题,并未涉及纲常伦理方面的内容;B选项错误,朱熹认为善与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非难以调和;D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A. 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B. 具有早期启蒙思想C. 局限于传统文

6、化樊篱D. 思想引起社会变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范围很广泛,“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同,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 项正确;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历史史实不符,故D 项错误。6.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

7、0月中医针灸2010年11月中国珠算2013年12月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A. 技艺先进B. 实用性强C. 体系完整D. 注重实验【答案】B【解析】从表中的科技项目可知,都与现实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故B项正确;从表中看不出技艺先进,A项排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体系完整”,也不符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故排除C;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注重实验,故排除D。7.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不包括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8、四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根所指的这三种机械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其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对欧洲科学技术的传播、精神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指南针被用于航海事业,为欧洲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进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火药武器对打败欧洲封建骑士阶层,对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起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结合本题设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8.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A.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B.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中“弃家赎友”摔琴

9、谢知音”“孝廉让产“至孝受显荣”都与儒家思想中孝顺和义气等有关,显然该书具有教化的功能,故D正确; A项中个性不符合表格信息主旨。材料中章节设置并不是受到八股取士的影响,故B错误:小说反映出传统价值观问题,不是冲击,故C错误。9.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如图体现了汉字A. 形象化的发展方向B. 逐渐走向繁复化C. 将写意发挥到极致D. 实用性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汉字的笔画越来越简单,由此可见其实用性越来越强,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故选D;形象化是汉字最初的特点,它不是汉字演化的发展趋向,排除A;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而非由简到繁,排除B;将写意发挥到极致是草书的特点

10、,材料中的字体显然并非草书,排除C项。10.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 体现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B. 体现工笔重彩的宫廷风格C. 着重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D. 富有生活气息的写实描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并从图片可以看到此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可以判断出此画属于文人画,抒发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的变化,答案为C;A属于风俗画的特征,排除;B是宫廷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D是风俗画的特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

11、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具体考查文人画的特点。11.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 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D.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昆曲格律严格,文辞古奥典雅,逐渐远离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京剧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朝专制主义到达顶

12、峰,社会等级观念并未弱化;B选项错误,昆曲的衰落主要是大众层面的因素,统治阶层的旨趣变化不是昆曲没落的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的改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此时期民众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A. 顺应世界潮流B. 走向民主共和C. 启蒙国民思想D. 拯救民族命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深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民主共和是救亡图存的方案之一

13、,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AB项错误;自由平等的西方思想是外在的影响,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C项错误;挽救民族危机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拯救民族命运13.海国图志发表十年后,还有一些开明人土认为“中国水师与之争锋海上,即便招募夷士,仿其制作,面茫茫大海,无从把握,亦望洋而叹耳!然则将欲以御夷,将何道从之?”这表明当时A. 封建守旧势力逐渐占据上风B. 魏源的海防思想影响有限C. 开明人士质疑“师夷制夷D. 人们对海防状况极为担忧【答案】B【解析】【详解】海国图志发表十年后,一些开明人土慨叹“然则将欲以御夷,将何道从之?”,

14、表明魏源海国图志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影响有限,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封建守旧势力占据上风,排除A;材料表明当时人们的海防知识欠缺,不能体现质疑“师夷制夷”,排除C;材料表明当时人们的海防知识欠缺,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4. 康有为主张“改定地方新法,推行保民仁政”,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 之”。二者在民权主义主张上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哪个方面 ( )A. 国家政权的性质B. 反对外来侵略C. 国家政权的组成D. 主张断发易服【答案】C【解析】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符合题意。15.19世纪末,清王朝的钳口禁忌(限制言论自由)进一步被突

15、破,知识分子在许多地区创办学会、报馆、学堂。学会多达百余个,报纸也由19种增至70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B. 中学西学间矛盾的解决C. 中体西用观念的流行D. 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普及【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伴随着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教授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学堂和学会不断增多,作为大众信息传播媒介的报纸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清政府对思想和言论的控制力逐渐削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当时中学与西学间的矛盾并未解决;C选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

16、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的想法,与材料中思想的启蒙革新逐渐深入相反;D选项错误,民众共和思想逐渐普及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材料中时间“19世纪末”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6.下表搜集了重要的资产阶级文献首次完整出现在中国的概况。它表明A.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首次传入中国B. 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C. 清政府开始实践“师夷长技”的主张D. 西方民主科学观念通过报刊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对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英国权利法案的翻译介绍来看,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例如上述文献所体现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制衡等思想主张,故B

17、项正确;西方的民主思想早已传入中国,故A项“首次”说法错误;中国人实践“师夷长技”是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故C项排除;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故D项排除。17.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 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B. 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C. 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D. 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答案】D【

18、解析】【详解】洋务运动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突破的表现,实业救国推动的是第一次思想解放向第二次思想解放的转变,故排除A项;清末“新政”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对“道器”观念突破的表现,故排除B项;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都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对“道器”观念突破的表现,故排除C项;袁世凯独裁说明制度上的变革也无法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加之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的出现,符合题意主旨,故选D项。【点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属于第一个阶段,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新文化运动。18.“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

19、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A.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B. 文学革命的发展C.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D.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前期以宣扬民主与科学为主,后期逐渐转向宣扬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可以看做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故选A;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都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表现,无法体现出“突破”,排除B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的思想,它深

20、入人心也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的突破,排除D。故选A。19.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C.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 新民主主义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21、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井冈山时期形成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无关;B选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无关;C选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国人民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0.俄罗斯学者潘佐夫所著毛泽东传记述了毛泽东“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的社

22、会主义模式的努力”。下列著作体现毛泽东这一探索的是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论持久战C. 论联合政府D. 论十大关系【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可知这是在建立新中国之后,而十大关系是依照中国国情进行的论述,与材料中的“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相符,D正确。A是国民革命时期,B是抗日战争时期,C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均不符合题意。2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 开始改革开放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 建立社会

23、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会议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要早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展开,要早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C项错误。22.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

24、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A. 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 正式确立对外开放政策C 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邓小平提到中国人“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可知该思想是正确的,遵循实事求是的路线,符合题意的是D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排除A项;B项中的“正式”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开始”表述错误。23.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表中高考录取率的变化说明我国高等教育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

25、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4.76.028724.65772.3A. 在短时期内已经实现了普及B. 已经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 是在曲折中发展起来的D. 录取率是与经济发展一致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数据分析可知,19771984年,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从4.7%增长到28.7%,1988年略有下降,之后的2008年、2011年迅猛增长到72.3%,总体呈现出阶段性攀升的发展趋势,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发展为大众化教育。故答案为B项。A项,表格显示2011年高考录取率达到72.3%,但并非“普及”,排除;C项,材料数据显示仅1988年时高考录取率比19

26、84年有所下降,不能得出我国高等教育在曲折中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表格中并没有提供经济发展的数据,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4.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这是对谁的褒奖A. 钱学森B.

27、袁隆平C. 李四光D. 杨利伟【答案】B【解析】【分析】略【详解】根据“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撒播智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褒奖的是杂交水稻的发明者袁隆平,故选B;钱学森是物理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都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ACD。故选B。25.时代不同,思想主张和作用就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信道德原则是恰当

28、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官吏们必不可少的一门官场哲学。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学说为什么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材料二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甲午战后,更多的人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谈谈西学不再如以往那样被诋毁为“士林败类”“名教罪人”,而是“识者渐

29、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务者不以为为深耻”维新人士试图建构的全新内涵的“中体西用”思想是在曲折中不断得到认同的。康、梁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洋务派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表层。摘编自刘长生、郑征成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相比,有何新发展和局限?材料三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

30、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材料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4)材料四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答案】(1)未被接受的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需要。被接受原因: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2)洋务运动:以中国传统的思想

31、、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运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旧政体。局限:没有从思想上扫除旧思想,仍然以维护君主制为中心。(3)观点:新旧(中西)文化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评价: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不能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4)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或武装夺取政权,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原因: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回答具体史实也可);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孔子的学说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是因为他主张“仁”和“礼”,这些主张不符合

3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需要。根据“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信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可知孔子的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还是因为他的学说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2)根据“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洋务派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表层”等信息可知维新派的“中体西用”与洋务派相比,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的旧政体;而洋务派则主要是强调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

33、引进并运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维新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仍然维护君主制,没有从根本上扫除旧思想。(3)根据“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可知陈独秀的观点是新旧中西文化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对于陈独秀的观点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方面是动摇了儒家的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但另一方面他没有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很多消极思想。(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俄国人的路”指的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之所以选择“俄国人的路”是因为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中国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26.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

35、,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

36、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拟定一个论题,论题观点要正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题进行阐述,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论题”,由材料中春秋时期孔子和孟子的活动,明清时期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活动,晚清时期林则徐和康有为的活动可知:这些知识分子的活动都和时代要求有关,或者说都肩

37、负了时代的重任,但是多少都有局限。由此可以得出“论题”:“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或“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依据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之际和晚清时期的时代要求角度进行阐述即可,最后回扣主题进行总结。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一批诸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图说、火攻挈要等书的翻译以及世界地图的传入,打开了明朝知识界认识和了解“西学”的窗口,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

38、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材料二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

39、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摘编自林延清、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影响:对中国: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西方: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影响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2)特点:不平等下的中国向西方学习;在列强侵略下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具有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原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文化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

40、产生发展;仁人志士的推动。【解析】【详解】(1)影响:对中国:根据“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得出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根据“打开了明朝知识界认识和了解西学的窗口”得出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西方:根据“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得出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影响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2)特点:根据“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得出不平等下的中国向西方学习;根据“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得出在列强侵略下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根据“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得出具有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根据“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得出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原因:根据“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结合所学,思想上的原因有西方文化的传播,经济上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另外仁人志士的推动也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重要原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