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234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 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 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 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 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迹”“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等信息可知,这时期江西出

2、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农具,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A项错误;根据材料“更无使用之痕迹”等信息可知,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得出成套青铜农具是否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结论,B项错误;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D项错误。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 强

3、调社会等级和谐D. 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即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子主要强调广大人民百姓的利益,没有体现要恢复前代礼乐制度的主张,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墨家学派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不强调社会等级和谐,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等级和谐的信息,C项错误;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没有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D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

4、,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 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 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 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后,以沉郁悲壮的情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盛唐时期的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为主,而安史之乱后由于唐朝逐渐由盛转衰,唐诗主要以沉郁悲壮色彩为主,说明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A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而不是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B项错误;唐诗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但不能表述为“再现社会真实”,夸大唐诗作用,C项错

5、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社会变迁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没有强调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的问题,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 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 阳明心学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详解】 材料“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儒佛的融合,而不是强调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无法体现地位动摇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

6、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问题,并且在南宋时理学才逐渐成为官方哲学,C项错误;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D项错误。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 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 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产品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农业产生领域有租佃、雇佣、面向

7、市场等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说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D项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雇佣劳动,但无法得出雇佣劳动普及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没有强调地主收入来源,无法得出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的结论,C项错误。 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人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 )A.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

8、深蒂固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 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 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简化了手工织布业的生产程序,客观上使手工织布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有所提高,促进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故选择D项;“纺”“织”分离,表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9世纪初,且手工织布工场没有使用机器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排除B项;手工织布只是“一度的兴盛和繁荣”,且进口机织棉布的销售情况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7.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

9、,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倭人(日本军队)在旅顺制造了大屠杀,在威海卫围攻北洋舰队,因此与此报道有关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择C项;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没有提出“割地之请”,排除D项。8.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

10、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 )A. 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 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 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原始档案光绪帝因病而亡,没有中毒现象,但现代高科技手段却检测出有中毒现象,这表明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才能进一步探寻历史真相,故选择B项;原始档案由于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限制,也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需要对史料进行考证和辨伪,排除A项;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是我们

11、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排除C项;文献史料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记录者的个人主观的限制,排除D项。9.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A. 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B. 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C. 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D. 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答案】B【解析】【详解】劳动音创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锤子、铁镐、齿轮代表工人阶级,禾苗、稻穗象征着农民阶级,火炬、拳头意在鼓励工农大众要团结起来同发动统治者进行斗争,故选择B项;1898年,在上

12、海出版的泰国民法志最早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项。10.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A.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B. 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C. 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D. 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

13、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王若飞在江苏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这些斗争都在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择D项;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排除A项;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B项;王若飞是农运委员会书记,领导的是农民队伍暴动,排除C项。11.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 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 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C. 运用革命理论武

14、装根据地群众D. 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利用关羽、岳飞等人的忠义形象来宣传抗日,团结民众抗战,体现出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B项正确;“开始”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关羽、岳飞的内容并不是革命的理论,排除C项;抗战并不是要“争当英雄”,排除D项。12.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 社会主义改造

15、成效显著B. 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 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 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中国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全面建立”不符合建国初期的史实,排除D项。13.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 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B. 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C. 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D. 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6

16、4年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图中“跟前辈学习,把青春献给农业”体现出了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故C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农业发展,并没有体现工业,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人物来看,其中还有中年,并不是只有青年,排除D项。14.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瘟疫后,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将军职务被罢免,并被判处巨额罚款。但是雅典人不久后又选举他为将军,并且把国家事务交托给他处理。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A. 平民权力至上B. 民主制度达到高峰C. 实行轮番而治D. 采用直接民主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

17、可以看出,伯里克利被罢免后,民众又把国家事务交给伯里克利,这些都是雅典民众直接投票的结果,体反映出在雅典政治事务中公民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做出决定,故D项正确;雅典的民主并不是“平民权力至上”,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民主政治的顶峰,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轮番而治无关,排除C项。15.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A. 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B. 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 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D. 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答

18、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87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官不愿留任,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院与各州间的关系,排除B项;宪法颁布后,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并不是处于无权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权力部门间的关系,排除D项。16.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 )A. 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B. 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 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D

19、.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从马克思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无产阶级获得了“崭新的武器”即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且“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由此可得出马克思坚信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必然会取得胜利,C正确,排除B项;马克思强调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不是突出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排除A项;马克思强调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最终将取得胜利,并没有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经成熟,排除D项。17.在西方绘画史上,有些画家“以表现罕见的或带有异邦情调的景象,或表现理想化的山水风光为主。在构图、用色、造型等方面均加以主观处理,并将浓厚的个人激情寓于风景的描绘之中,

20、使人观后联想无限,回味无穷”。他们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印象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现理想化的山水风光为主”“加以主观处理”“个人激情寓于风景的描绘之中”等关键信息,可得出这与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突出个人主观感受,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的特点相符合,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是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印象主义突出光与色的结合,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现代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与题意不符合,排除D项。18.1873年12月,英国伦敦

21、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A. 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 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 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A项正确;垄断产生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19.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

22、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A. 余粮收集效果良好B. 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 农民税收负担较重D. 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答案】C【解析】【详解】从“1921至1922年”这一时间,以及“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政策,但是“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等反映出了在新经济政策刚推行的时候,农民的负担沉重,商品的自

23、由贸易还没有得到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固定的粮食税,而不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各省并不是经济独立,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之下,农民可以支配交完税后的粮食,排除D项。20.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欧盟坚持召开朗布伊埃和谈,希望在欧盟的主导下解决问题。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决定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表一职,充分表现了独立解决欧洲问题的决心。这表明( )A. 欧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B. 欧盟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C.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D. 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欧盟通过和谈试图解决科索沃危机,并通过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试图独立地解决欧洲的

24、问题,这反映出欧盟逐渐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故D项正确;“已经实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欧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并没有最终形成,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1.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楚

25、、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

26、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答案】(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

27、秦统-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3)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解析】【详解】(1)演变:根据所学可得出周朝实行分封制;根据“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可得出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得出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根据“郡县制为汉代沿用”并结合所

28、学得出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可得出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根据“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得出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根据“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得出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根据“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得出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3)积极作用:根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确立行政区划模式等角度概括。

29、22.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材料二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

30、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1982年6月购物中心开业,很快这家店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业区建设

31、初期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答案】(1)举措: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引进项目;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封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两极格局的形成)。(2)问题:修建通讯站遇到困难(通讯设施落后);港商投资购物中心受阻;对外开放无先例可循。主要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中央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意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解析】【详解】(1)举措:根据“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得出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根据“中

32、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可得出引进项目、聘请外国专家)。背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可从帝国主义国家封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两极格局的形成等角度概括。(2)问题:根据“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可得出修建通讯站遇到困难(通讯设施落后);根据“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得出港商投资购物中心受阻、对外开放无先例可循。主要原因:根据“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

33、,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并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影响,可从思想解放、中央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落实等角度概括。意义:根据所学可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中国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角度概括。23.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是“人和世界的发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文艺复兴开始,“再生”和新生的思想就作为一种纲领和追求,伴随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方面“再生”这个概念所肯定和颂扬的东西,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从艺术到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对人、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所以,从初始阶段起,作

34、家和历史学家们最关心的题材就是人、人的世界和人们在世界上的活动在这样的现实中人的历史、人的命运、人的形象和人的身体成为关注的中心。(意)欧金尼奧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材料二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时,恐怕没有比“人和世界的发现”这句话说得更为精辟了。它是150年前由法国史学家米什莱首先提出来在此卷(法国史第7卷)开头明言:“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此言一出,立即传遍欧洲,成为赞誉文艺复兴最响亮的口号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意义,也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了。刘明翰等欧洲文艺复

35、兴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中“再生”概念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米什莱在研究文艺复兴时提出的“人和世界的发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内涵:复兴古典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历史背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教会压抑人性(宗教文化钳制思想)。(2)略【解析】【详解】(1)内涵:根据“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可得出是指复兴古典文化。历史背景:根据所学从经济、阶级、宗教的压迫等角度概括,可

36、得出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教会压抑人性(宗教文化钳制思想。(2)小论文:根据“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人和世界的发现”分别是指,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因此可经从这两个事件入手,提炼出主题,比如,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共同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论述时结合所学,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即可,也可以谈二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时要史实充分,条理清晰。【选做题】本题包括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

37、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4.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洋

38、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答案】(1)原因:明治政府的推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铁路优越性被广泛认同;京滨之间易于修建铁路;预期经济效益高(人员往来密切)。(2)影响:推动铁路(交通)事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文明开化(改变思想观念);成为日本近代化的示范。【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

39、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可得出明治政府的推动;根据“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根据“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得出铁路优越性被广泛认同;根据“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得出京滨之间易于修建铁路;根据“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得出预期经济效益高(人员往来密切)。(2)影响:根据“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并结合所学可从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文明开化(改变思想观念)、对日本近代化示范作用等角度概括。

40、25.康熙帝一生,投入颇多的精力整饬吏治、研究吏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康熙帝毕生亲理朝政,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总督、巡抚等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研讨问题,并及时予以指示和纠正。除地方大员外,他还严格考察和整饬在京部院官员。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谕诸臣“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他认为“吏尤以廉为贵也”,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在廉静论中指出:“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由于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

41、得以稳定,康熙也就有力量实现他的抱负,建设强盛的大清帝国。摘编自孟昭信康熙评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概括他的吏治思想。(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整饬吏治所取得的实效。【答案】(1)举措:直接考察高级官员;重点考察官员的德才;表彰(奖励)廉吏。吏治思想:强调官员表率作用;清廉为重;察吏为安民(治天下)。(2)实效:官吏治理能力提升;官场作风改进;社会局面安定;开创康乾盛世(国力强盛)。【解析】【详解】(1)举措:根据“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得出直接考察高级官员;根据“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得出重点考察官员的德才;根

42、据“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得出表彰廉吏。吏治思想:根据“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得出强调官员表率作用;根据“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得出清廉为重;根据“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得出察吏为安民(治天下)。(2)实效: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提升官吏治理能力、改进官场作风、安定社会局面、开创康乾盛世等角度概括。26.章学诚是清代著名学者,主张将地方志纳入史书的范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地方志简称方志,是记述地方疆城沿革、古迹险要、人物、物产、风俗的著作。章学诚积极提倡编修方志,并参与或指导一些地方的修志工作,形成了一套编修方志的

43、理论。他提出的修志主张有“乘二便,尽三长,去五难,除八忌,而立四体,以归四要”。其中所谓乘二便者:地近易核;时近迹真也。这是说要利用两个便利条件,既然是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事情,就应当就近核实,以免以讹传讹。所谓尽三长者: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以绝请托也。这是说编修方志的人应该具备并充分发挥三方面的长处,“识”即是卓识,对体例有正确的认识;“明”即是对所掌握的材料具有清晰的认识;“公”即是具有公正的“志德”,谢绝一切不合原则的请托。摘编自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章学诚的修志主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章学诚修志主张。【答案】(1)主张:地方志属于

44、史书;当地当代史料便于验证;对方志体例要有正确认识;对史料要有判别能力;修志要公正无私。(2)评价:其修志主张内容丰富;扩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注重修志者品德;使修志有了可行的依据;对后世修志有指导作用。【解析】【详解】(1)主张:根据“章学诚是清代的著名学者,主张将地方志纳入史书的范围”得出地方志属于史书;根据“既然是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事情,就应当就近核实,以免以讹传讹”得出当地当代史料便于验证;根据“识”即是卓识,对体例有正确的认识;“明”即是对所掌握的材料具有清晰的认识;“公”即是具有公正的“志德”,谢绝一切不合原则的请托。”得出对方志体例要有正确认识、对史料要有判别能力;修志要公正无私。(

45、2)评价: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其修志主张内容丰富、扩展史学研究范围、注重修志者品德、使修志有可行的依据、对后世修志的指导作用等角度评析。27.1989年希腊的奥林匹亚遗址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古代奥林匹亚曾召开奥林匹克竞技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宙斯神崇拜是希腊地区的重要信仰,古希腊人为纪念宙斯在奥林匹亚建造了规模巨大的神庙。该神庙很早就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神庙内原有宙斯神像,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骨架为木质,外覆黄金和象牙。该雕像于公元475年毁于大火。在现存宙斯神庙遗址的东、西山墙有精美的浮雕。在东山墙所有浮雕都是静止的,力量呈现平衡;在西山墙冲突的力量已经

46、爆发,好似正经历一场肉搏战。古希腊人在这里举行祭祀宙斯的庆典,同时举行盛大的体育竞技会(古奥运会)。这一竞技活动是古希腊各城邦之间广泛交流的盛会,虽未能将各邦国统一成一个大希腊,但具有凝聚全体希腊人的作用。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摘编自傅朝卿西洋建筑发展史话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奧林匹亚遗址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奥运会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答案】(1)理由:奥林匹亚是古希腊宗教崇拜的中心;在古代世界有重要地位;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艺术水平高;古今奥运会有传承关系。(2

47、)影响:现代奥运会是在恢复古奥运会的基础上兴起;现代奥运会在奥林匹亚遗址采集火种;展示综合性运动会的竞技样式;体现各国参与的合作精神;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理念。【解析】【详解】(1)理由:根据“宙斯神崇拜是希腊地区的重要信仰,古希腊人为纪念宙斯在奥林匹亚建造了规模巨大的神庙”得出奥林匹亚是古希腊宗教崇拜的中心;根据“该神庙很早就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得出在古代世界有重要地位;根据其记录的内容可得出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根据“神庙内原有宙斯神像,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骨架为木质,外覆黄金和象牙”得出艺术水平高;根据“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得出古今奥运会有传承关系。(2)影响:根据“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可得出展示综合性运动会的竞技样式;根据“但具有凝聚全体希腊人的作用”可得出体现各国参与的合作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的学还可从现代奥运会是在恢复古奥运会的基础上兴起、现代奥运会在奥林匹亚遗址采集火种、倡导奥林匹克运动和平理念等角度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