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记忆不牢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C和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D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理解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转化关系是出错的主要原因,对内环境的成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判断不清,也易出错。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血浆。【试题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由淋巴、血浆、组织液组成的,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
2、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B错误;血浆和组织液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蛋白质较多,C错误;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氧气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膜参与反应,D正确。【参考答案】D1“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一看二看三看2巧判四种体液的名称(1)巧用单箭头识别四种体液分析单方向(箭头)双方向(箭头)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2)巧用内环境示意图识别四种体液a b c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1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促胰液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呼
3、吸酶、CO2、Na+C胰液、Ca2+、脂肪、葡萄糖D血红蛋白、尿酸、胆固醇【答案】A【解析】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胰腺发挥作用,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随尿液排出,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抗体等蛋白质,细胞代谢需要的氧气需要通过血液运输,故促胰液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都可以在血浆中找到,A正确;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血浆中没有呼吸酶,B错误;胰液含有消化酶,通过导管分泌到消化道中,故血浆中没有胰液,C错误
4、;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血浆中没有血红蛋白,D错误。二、对内环境的稳态理解不透彻2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免疫调节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二氧化碳等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机体能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从而维持稳态【错因分析】对稳态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准确而出错,对内环境的成分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也易出错。内环境的稳态既包括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也包括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当稳态遭到破坏时,要依据具体的破坏因素来确定对机体的影响
5、,不能一概而论。【试题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A正确;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其微粒浓度决定着渗透压大小,C正确;机体能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从而维持稳态,D正确。【参考答案】B一、渗透压(l)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成因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附力渗透压大小越多越大越大越少越小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4)与人体的健康:当患肠胃炎时,我
6、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营养不良使合成量减少;肾小球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患者出现水肿现象。当代谢废物含量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会患尿毒症。二、酸碱度(l)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在7.357.45之间。(2)维持因素:与含有HCO3 -, HPO42-等离子有关。(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K+和HCO3 -, HPO42-、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三、温度(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
7、也是37左右。 (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3)与人体健康: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2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基酸、唾液淀粉酶、神经递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保障的必要条件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血红蛋白及无机盐的含量【答案】C【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
8、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唾液淀粉酶分布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B错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保障的必要条件,C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D错误。三、分析免疫调节问题的能力不足3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和都有分泌功能,物质I不
9、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BA细胞能识别抗原,且仅参与特异性免疫C某小鼠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完全丧失D图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或细胞【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对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过程中细胞的作用的理解,是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吞噬细胞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T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起作用。【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其中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表示留在骨髓中成熟的B细胞;表示T细胞;表示效应T细胞;表示记忆细胞;表示浆细胞;A为吞噬细胞;I表示抗体。细胞和分别代表T细胞和浆细胞,可分别分泌淋巴因子和抗体,物质
10、I(抗体)不能进入靶细胞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A正确;A细胞是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中也可发挥作用,B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影响T细胞的产生,没有T细胞的小鼠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C错误;细胞是记忆细胞,除来自细胞(B细胞)或细胞(T细胞)外,也可来自记忆细胞自身的增殖分化,D错误。【参考答案】A1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分泌淋巴因子,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
11、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参与二次免疫,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2“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2)二次免疫反应概念: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反应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3研究者发现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
12、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起源于胸腺,在体液免疫中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B人体中随着HIV浓度的增大,效应T细胞数量会逐渐增多C某人感染HIV而患艾滋病,说明HIV已突破人体第三道防线DCCR5蛋白由T细胞合成分泌,与神经递质一样属于信息分子【答案】C【解析】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其中免疫细胞又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两种,都在骨髓中产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2、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
13、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体液免疫中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错误;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随HIV浓度增大,机体效应T细胞数量将减少,B错误;因感染病毒而患病,说明亥病毒已经突破了人体的三道防线,C正确;信息分子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等统称为信息分子,它们的唯一功能是与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细胞信息,CCR5蛋白分布于T细胞膜表面,具有受体的作用但不属于信息分子,D错误。一、血浆、组织液、淋巴的不同点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
14、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从消化道吸收而来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二、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组织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又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具体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直接与内环境的物
15、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包括循环、泌尿、呼吸和消化系统;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3)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三、组织水肿的含义及原因组织水肿简单理解就是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造成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有:(1)严重营养不良或肝脏功能减弱,引起合成血浆蛋白减少,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力量减弱,组
16、织液增加。(2)花粉等过敏原导致过敏反应时,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血浆中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加。(3)在某些病理条件下,淋巴管道堵塞,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液增加。(4)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如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引起水滞留。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联系激素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
17、调节可以看做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七、免疫系统的组成八、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体液免疫(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2)免疫过程(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细胞免疫(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2
18、)免疫过程(3)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九、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1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2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十、免疫功能的失调1防卫功能过强(1)自身免疫病举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2)过敏反应a概念: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
19、原。2防卫功能过弱免疫缺陷症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
20、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2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刺激能够合成分泌多种蛋白质激活B细胞或细胞毒性
21、T细胞,使其开始分裂分化进行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在人体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详解】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则接受移植器官时可以降低机体发生细胞免疫破坏移植器官的情况,A选项正确;T淋巴细胞是由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B选项正确;阻断这些分子,可以使T细胞活性免受抑制,即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C选项正确;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MHC抗体,而不是直接识别抗体,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3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A【解析】输尿管内的液
22、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A正确。4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答案】B【解析】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减少,B正确。5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
23、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答案】B【解析】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的“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说明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B正确,A、C、D均错误。6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答案】
24、C【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学科网考点定位】免疫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要求考生熟记非特异性免疫的类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解析】浆细胞
25、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理解体温调节的相关过程。8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
26、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血红蛋白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乙酰胆碱尿素维生素ABCD【答案】B【解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相关知识点。内环境组成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中含有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及调节物质(如激素),所以葡萄糖、二氧化碳、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乙酰胆碱尿素维生素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都在人体内环境中;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因此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故选B。9下列关于内环
27、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引起渗透压下降C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血浆蛋白、钠离子、二氧化碳、葡萄糖、血红蛋白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
28、激素,如O、CO、胰岛素等;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HO酶;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手和脚有时磨出的水泡是由表皮被擦伤,组织间隙的组织液渗出造成,主要为组织液,A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故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引起渗透压下降,B正确;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C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D错误。10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淋巴、血浆、组
29、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中C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中【答案】A【解析】由图分析可知、依次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A错误。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B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比组织液和淋巴中多,C正确。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应存在于肠道中,不会在血浆中,因为血浆中有血浆蛋白,D正确。11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毛细胞血管壁破损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喝水过多ABCD【答案】D【解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30、)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破损,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正确;淋巴
31、管阻塞,组织液中的大分子代谢废物无法运输出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正确;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正确;喝水过多,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不会组织水肿,错误。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因此A、B、C错误,D正确。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C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D饥饿时,
32、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答案】D【解析】吞噬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A错误;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进入组织液,与突触后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C错误;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则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会增加,D正确。【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
33、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13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泌溶菌酶杀灭病原体是一种特异性免疫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C先天胸腺发育不良会导致免疫缺陷病,影响全部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D体液免疫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4、。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3、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4、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分泌溶菌酶杀灭病原体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溶菌酶没有特异性,B错误;由于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细胞免疫主要依靠T细胞发挥作用,而体液免疫中少量抗原可以在没有T细胞的参与下完成,因此先天胸腺发育不良会导
35、致免疫缺陷病,影响全部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C正确;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错误。14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答案】C【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没有传染性,A错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
36、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C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D错误。15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出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如图是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重症肌无力属于免疫缺陷病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图可知,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
37、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正确;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从而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正确。16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小
38、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填“抗体”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答出2点即可)。【答案】(1)抗体(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抗原与抗体
39、特异性结合(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及过敏反应的有关知识。抗原进入体内,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胞,T细胞一方面会发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会攻击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方面,T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免疫异常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综合征。【详解】(1)抗体、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会引发免疫反应。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2)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
40、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这些记忆细胞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更多的抗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3)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血清中含有抗体,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4)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病,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点睛】是否能够发生二次免疫,需要看
41、两次注射的抗原是否相同,若相同,可以发生二次免疫;若不相同,则不能发生二次免疫。17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
42、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特异性结合。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答案】(1)活细胞 吸附(2)浆/效应B(3
43、)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故需每年接种疫苗。(4)a、c、eD63 流感病毒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5)包括遵医嘱治疗和避免病毒传播两个方面。(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本题渗透了生命观念的考查,以流感病毒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分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详解】(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病毒增殖过程:吸附: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
44、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注入:病毒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复制合成: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病毒蛋白质,同时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组装:病毒复制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到一起,在宿主细胞中形成许许多多的子病毒。释放: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被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解体,子病毒被释放出来。(2)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即抗原,由于HA、NA的氨基酸序列变异频率非常高,当HA、NA结构出现变异的
45、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因此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4)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抗原对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毒必须侵入细胞才能增殖,因此要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该培养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与流感病毒结合,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来对抗流感病毒。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殖量,即可得到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由图可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抗体。选用对照抗体的一组为对照组,所选用的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NA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
46、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制备疫苗,其实验思路为: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进行治疗。(5)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因此流感患者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等。【点睛】1、病毒增殖过程包括: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五个步骤。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3、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抗体进行结构分析,可用于疫苗的研制。18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
47、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分泌抗体,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大量(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
48、,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据此并结合题意“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免疫功能下降,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甲疫苗可作为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大量分泌抗体,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有: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考点定位】免疫调节、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名师点睛】本题以病毒甲通过
49、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为题材,综合考查学生对免疫调节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信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将这一信息与所学特异性免疫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并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建立联系,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9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用图中标号表示)。(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用图中标号表示)。(3)人体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 _。和相比,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主要是_。(4)人体内环境通过_调节、_调节和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5)中的
50、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6)正常人体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的渗透压将_,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1) (2)(3) 淋巴、组织液 蛋白质(4)神经 体液 免疫(5)pH (6)吸水 升高【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是淋巴,是毛细淋巴管壁,是毛细血管壁,是血浆,是红细胞,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1)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即图中的。(2)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3)人体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
51、淋巴、组织液。和相比,组织液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4)人体内环境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5)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是缓冲物质,能维持pH稳定。(6)细胞外液的Na+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吸收能力增强。20下图所示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2)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的功能是_。(3)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原因是_。(4)当相同
52、抗原再次入侵时,浆细胞来源于_的增殖分化,指_。【答案】(1)同种抗原再次入侵 淋巴因子 (2)与SARS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其侵入细胞 (3)康复者血清中含有针对SARS病毒的抗体 (4)记忆细胞和B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原体 【解析】据图分析: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抗原,表示吞噬细胞呈递抗原,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表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表示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二次免疫应答。图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某物质为淋巴因子。(2)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与SARS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其侵入细胞。(3)由于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SARS病毒的抗体,因此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4)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同时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也形成浆细胞;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