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7.50KB ,
资源ID:23182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18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课时作业3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北京高三模拟)梁启超曾说,魏源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由今观之,诚幼稚可笑,然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其意在强调魏源(D)A抛弃了藐视西方人的传统观念B改变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C找到了反抗外国侵略正确途径D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先河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学习西方思潮。据题意可知,魏源之“攻夷”“款夷”“制夷”三大主义皆是回答如何学习西方,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首要话题,故能“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答案为D项。当时夷

2、夏之辨仍流行,对西方仍用蔑称,故A项错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设立,近代外交观念尚未形成,排除B项;魏源对西方的认识只是初步的,尚未找到反抗外来侵略的正确途径,排除C项。2(2020河北高三月考)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量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这表明林则徐(B)A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B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D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已经认识到侵略危险的存在,时常“探访夷情,知其

3、虚实”,并购买西洋炮及仿造西式战船,这表明林则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林则徐“探访夷情”,说明其没有摆脱传统“夷夏”观念;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此时尚未发生;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对英国的认识程度有限,并未洞悉英国的实力。3(2020迁西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A)A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B促使向西方学习的

4、新思想萌发C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洋务派实践了改革派的“师夷长技”主张,开展了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不是洋务派,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崇洋媚外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家的分裂问题,故D项错误。4(2020广西高三模拟)“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这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D)A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B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解析:

5、依据材料中“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可以看出,“中体西用”的思想认为“中学”“西学”并不矛盾,不会互相侵犯,可以同时兼具,这能推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解放思想,即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故答案为D项。A、B项,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进步,有利于近代中国的近(现)代化,排除;C项,洋务运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抵制住这种侵略,排除。5(2020湖北高三月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材料表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B)A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 B凸显

6、以国家主义为中心C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是西方国家侵略所致解析:材料指出君权尊民权衰是中国贫弱的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说明兴民权的目的是使中国富强,所以应选B;A项是西方思想启蒙追求的目标,材料中也没有体现;C、D项是中国思想启蒙的原因,不是材料本身反映的内容,排除。6(2020江苏高三月考)昌切在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中说:“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他评论的是(C)A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B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思想C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D陈独秀“民

7、主科学”的观点解析:据材料“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并依靠光绪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以发展资本主义,但反封建不彻底,以失败而告终,C符合题意; 林则徐“师夷长技”的夷是西方人而不是古人,A错误; 张之洞“中体西用”是用西方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与材料“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不符,B错误;陈独秀“民主科学”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的否定,故D错误。7(2020江西高三月考)18

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指古文经学,“新”是王莽的国号。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C)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特点D根本上动摇儒学主导地位解析: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是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儒学发展历程,B项排除,C项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康有为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这不仅是学术思想,也为以后的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康有为继承改造了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为其所用,但没有动摇传统儒学主导地位

9、,D项不符合题意。8(2020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旨在(A)A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 B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C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 D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解析:从材料“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可知,胡适强调“文的形式”的目的是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具体强调废除和推广的诗体,故B排除;“废止”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思想文化方面,没有提到政治

10、制度,故D排除。9(2020湖北高三模拟)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D)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由材料结合史实可知“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强调社会解放的结果,故选D项;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推动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这仅与“

11、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有影响,排除A项;十月革命与一战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推动“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但B项不是导致材料中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鸦片战争以后民族矛盾就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不是导致材料中转变的原因,排除C项。10(2020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三模拟)周恩来在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中写道:“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为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受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们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这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

12、D)A批判、揭露西方资本主义B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C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D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共产主义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可看出,周恩来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时良方”;而“我们不宜尽量接受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则表明周恩来认为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综合起来就是反对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而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故选D。A、B两项表述均不完整,而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1(2020湖北高三月考)1923年开始的科玄论战是一场关于人生观与科学的大论战。玄学派主张要反对科学主义,科学派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

13、核心,认为科学是万能的,而陈独秀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C)A使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B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C体现了国人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D使国人认识到欧洲政治制度的弊端解析:科玄论战是一场关于人生观与科学的大论战,后来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参与进来,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促进了科学的传播,使人们进一步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国人认识科学与人文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故C正确;科玄论战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A;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欧洲政治制度的弊端,排除D。12(2020东营市第二中学高三

14、检测)台湾著名时政评论家李敖认为:“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D)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五四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区别,故排除A;B项中的背道而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正好是改变了胡适的思想初衷,排除C;五

15、四运动主要是一场政治革命运动,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轨迹,故选D。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5分,共40分)13(2020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此外,他主张“有教无类”,将崇高神圣的教育爱倾注到贫苦子弟的身上,他对待学生真诚无私,传播知识毫无保留。孟子提倡“尚志”,也就是重视立志,认为教师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为着某种信念,向着某个目标去奋斗,他还提倡“贵气”,即人应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脱离

16、低级趣味;美其道,乐其业,即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以教为乐。董仲舒认为“圣化”的教师的首要条件就是热爱本职工作,“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东汉王充强调教师在学问上要做到“博”和“通”。摘编自章泽中国古代教师素质观浅论等材料二:康有为指出:“大学之师,不论男女,择其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者为之大学更重德行。每日皆有歌诗说教,以辅翼其德,涵养其性。”这是他对大学教师的要求,在注重精深“学问”的同时,更把“德”摆在重要的位置。孙中山主张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形成一个弘扬正气、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而这一氛围的形成有赖于有效的激励机制。蔡元培主张改良讲义反对大学讲义过于详尽,提

17、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研究学问。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摘编自陈光明近代教育家论教师队伍建设今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教师素质观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基础。(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古代教师素质的要求相比,近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将崇高神圣的教育爱倾注到贫苦子弟的身上,他对待学生真诚无私,传播知识毫无保留”可得出强调热爱学生,无私无隐;“尚志”“贵气”及其解释可得出重视立志和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美其道,乐其业,即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牢固的专

18、业思想,以教为乐”等信息,可得出教师需要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以教为乐等特点。社会基础: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价值观、伦理观、重学尊师重教风气等方面概括古代中国教师素质观产生的社会基础。(2)新发展:对照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注重精深学问的同时,更把德摆在重要的位置”“必须形成一个弘扬正气、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而这一氛围的形成有赖于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研究学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师德、师风、机制、创新和稳定教师,吸引人才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发展。答案:(1)特点:强调热爱学生,无私无隐;重视立志和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需要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以教为

19、乐。社会基础:儒家伦理道德;“重人事”“轻天命”思想;古代社会尊师重教风气。(2)新发展:加强师德建设,营造师德新风;完善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创新教育;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14(2020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儒家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或代表,远不是什么新鲜意见,问题在于如何解释它。所谓“解释”却包含解释者的历史立场和现实态度在内。在中国近代直到今天,对此就有激烈的分歧和争论。保守派经常以保卫孔孟之道作为维护民族传统的旗帜,来对付实际是抵抗时代的挑战;急进派则以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儒家来作为振兴民族、改造文化的出发点。但无论是保守派或急进派

20、,都似乎并未对儒家或儒学的根基、内容和形式真正作出多少深刻的研究,并没有客观地分析它的各个主要方面、特征、优缺点及其可能的前途;也就是说,对民族传统缺乏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反思。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依据材料中“所谓解释却包含解释者的历史立场和现实态度在内”信息可提炼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中“保守派经常以保卫孔孟之道作为维护民族传统的旗帜,来对付实际是抵抗时代的挑战;急进派则以打

21、倒孔家店彻底否定儒家来作为振兴民族、改造文化的出发点”信息结合所学从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儒家文化的主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儒家优秀文化重新受到重视等方面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观点: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阐述: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需要常常影响人们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认为儒家文化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及与西方文化的接轨,提出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儒家文化的主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重要目标,儒家优秀文化适应了社会建设需要,因而重新受到重视。因此,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