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建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合课后习题反复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语文:4.1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一、文学常识卡尔马克思(18181883),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出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18201895)在巴黎相见。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成就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作为马克思完成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
2、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无产阶级的导师”。二、背景材料马克思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两岁,都因贫病
3、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位法国流亡者资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斗争,勤奋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做过摘记的书就有1 500种以上。马克思于 1883 年 3 月 14 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 月 17 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朋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
4、思的遗体献了花圈后,恩格斯就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悼念,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目标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指什么内容?提示: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包括理解词语的指代义、语境义、比喻义、临时义等,一般要结合词语的本义与词语所在的语境来理解。参考答案: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不仅仅指“事实”,而且包含由“事实”导引出的结论。这里的“事实”是指“吃、喝、住、穿”与“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谁是“首
5、先”,谁是“然后”的客观顺序,它规定了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即如果没有农民种地,工人盖房、织布,人们就根本无法进行学习和从事政治、宗教等活动。“所以”标明由这个“简单事实”导引出以下的结论:要解决“吃、喝、住、穿”,首先就要进行“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在这个生产中,人们就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这个生产关系标志着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就是“基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都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是指“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而且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这个顺序在过去却是
6、“做得相反”的。目标二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2.“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意是什么?提示: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除了关注句子本身的含意外,还要关注句子所在文章中的位置,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参考答案:恩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从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目标三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3.马克思逝世,“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
7、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提示:本题考查对文中艺术手法的分析,作为一种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法,对照可以从侧面衬托、强化人物的某种性格与特点。参考答案: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阶级不可调和的敌人。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对照(对比)定义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分类1.反面对比:把一个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加以对比。2.反物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对比
8、。作用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目标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节文字在本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提示: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一考点。这节文字位于悼文的起始部分,起始部分的文字往往起到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作用。但是具体的文段我们要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这节文字位于悼文的起始部分,两个并列的“对于”总起下文,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
9、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从而使全文的思路更加清晰。1.精彩回放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2.技法点拨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运用了细节刻画,写出了马克思逝世之前的安详。这种细节刻画的手法,在对人物进行形神塑造时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细微之处见真实,只有人物的不被人留意的最真实的细微之处,才能真实地折射人物的内心世界。3.成功运用 “今天又是中秋节,他已经50多年没回来了。”姥姥踮起脚尖站在门槛旁,又在重复着她每年的今天都会说的话了。我听这句话也听了十多年了,看
10、到她一步步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如今,她显然已经绝望了,却仍然强迫自己相信,他还会回来。他,指的是我姥爷。姥姥常对我们说姥爷个儿很大,皮肤很白,很有看相,只可惜结婚第二年,他跟国民党军一起到台湾去了,之后一直没有音讯。听爷爷说,他也没见过姥爷,所以姥爷对于我们家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几乎是位可有可无的人物。只有姥姥,每天把他念在嘴里,挂在心上,想在梦中。这么多年来她踮起脚尖,日盼夜盼,结果却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作文踮起脚尖)点评:作者一开始就极力描写“踮起脚尖站在门槛”这个细节,通过这个细节揭示了国家不能统一给普通家庭带来的苦难,深刻地反映了海峡两岸人民“踮起脚尖”盼家人团聚、祖国统一这一时代主题。4.我来试试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