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读实用类文本的一般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文本实用类文本一般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深入解读文本,必然关涉到社会历史的相关背景。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人物的生平事件,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去理解文本,是谓知人论世。人物传记虽然多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当然有一部分传记写当下公众人物),但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无不从当下的价值观念出发,有所选择,有所评判,从而阐释出历史人物的当下意义。所以,留心现实生活,把握当代社会,是解读实用类文本的一把钥匙。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社会,是现代高中生必备的应考素质。2.了解文体特征,从结构要素方面把握文本基本内容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相比,有一种固
2、定的格式和程式化的语言。这种固定的格式和程式化的语言决定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结构要素。理解一篇实用文,要在把握文体特征的基础上,从结构要素方面去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如访谈围绕“提问对答”展开,理解文本就包含设问技巧、回答技巧、问与答的情境互动等方面。如新闻,就要从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五个方面去把握。调查报告则要从调查的主题、被访对象、调查获取的事实、调查结论方面去把握。人物传记则从典型事实、人物特征、作者评价三个方面去把握。3.阐释文本意蕴,发掘文本特色格式固定、语言程式化并不妨碍实用类文本传送出深层的意蕴,也不妨碍作者在“规定动作”内表现出自身的特色。保持客观,秉持价值中立,用事
3、实说话是实用类文本的共同追求。事实本身可以获得多种多样的解释,读者完全可以从文本出发,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背景,对文本呈现的事实作一番自我解读。文本在陈述事实、展示人物时,一般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这一点在文学倾向比较浓厚的通讯和人物传记上表现尤为显著。对文本意蕴的阐释要注意三点:其一,从文本内容出发,不可另起炉灶;其二,广泛结合社会生活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其三,要有自我见解。对文本特色的发掘要注意横向比较,即拿同类文本的基本范式与此文本相比较,发现差异,品析高下。4.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独立探究实用类文本阅读多数设置探究题,这是新课程理念的需要,更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需要
4、。文学类文本阅读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为主旨和归宿,实用类文本则以有所创见、有所发现为目标。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囿于成见,拘于作者观念之下是没有前途的。这里不谈论目前高考中探究试题是否为考生设置了足够的探究空间,只谈一谈考生如何解答探究试题。所谓探究,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不是一种研究方式)。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探究过程获得的体验,而不在于结果本身。所以,评阅探究试题关键看考生是否进入了问题情境,是否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是否显示出探究的意趣。考生答题时,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显示探究的特性。探究答题的文字表述一般分为
5、四部分:(1)铺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答题时,考生可以把问题的形成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并用简明的语言明确自己探究的问题。不宜开头就提出观点。开头提出观点再辅之以论证,就成了证明而不是探究。(2)提供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面对已经明确的问题,按照一般的逻辑,选择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答题时,这些角度和思路要用明示语言一一标明。(3)引述事实,尝试从多种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决问题。在明确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后,引述文本和生活中的事实,逐一尝试解决问题,无法通达的角度和思路也要真实呈现出来,这样更具探究色彩。(4)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多种角度和思路中,可能有一种会通达问题的解答,据此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对这一角度和思路,可以稍加详尽地表述。如果各种角度和思路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给出一个阶段性的结论。只要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这种答案也不应该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