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虎林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卷类型(A)涂写在答题纸上。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
2、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绵延 170 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 4 个发展阶段,推出 6 万多种传统菜点、2 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我们享有“烹饪王国”的美誉。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
3、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
4、养阴气也”(礼记),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2“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
5、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 100 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 170 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既重视
6、药膳和进补的作用,又讲究“色、香、味”俱全。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D
7、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B道教继承的饮食理论认为只有以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为一个出发点,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
8、的启发3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
9、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言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
10、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亡:逃亡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灭口:杀死C更虑之更:重新D乃造焉造:拜访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A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置:放置B所善荆轲,可使也善:交好C驽马先之先,跑在前面D却行为道,跪地拂席却:后退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之际/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B.太傅之际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
11、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C.太傅之际/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D太傅之际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每 5 题分)(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2)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 分)_5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6
12、分)_(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2)荆 轲 刺 秦 王 通 过 众 宾 客 的 神 态 表 现 出 送 行 气 氛 的 两 句 是“,”。(3)沁 园 春 长 沙 词 人 关 注 国 家 命 运,对 国 家 命 运 发 出 感 叹 的 句 子 是“,?”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回忆老舍梁实秋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
13、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严,一天七百字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他后来自己说:“什么字都要想好久。”他的楼下住着老向一家,但是他们彼此往来并不太繁。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现在不是谜了。他死得惨。他的父亲也死得惨。胡洁青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父亲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
14、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攻打正阳门的八国联军的烧夷弹把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他自己爬到这6个粮店等死。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后来父亲的小小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这时老舍不足两岁。这段悲惨的家史是天然的小说题材,在老舍的一生中,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的记忆里,勾起他的无限辛酸和义愤。老舍父子都是惨死,一死于八国联军,一死于“四人帮”的爪牙。前者以旗兵身份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犹可说也,老舍一介文人,竟也死于邪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毒箭之下,真是惨事。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
15、,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何况他也因恪于形势而写出不少的歌功颂德的文章,从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有他那样的结局。然而,不应该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老舍最后一部小说是正红旗下。一九八年六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四二页,九万七千字。这部小说作于一九六一年底和一九六二年。据胡洁青的代序说,这部小说的遭遇很惨,经过也很曲折。小说以写满人为主,而且是清朝末年的满人,并且是以义和团那个时代的骚动为背景。所以在体裁
16、上当然与所谓“现代体裁”不同。老舍所以敢动笔写这一部早就想写的小说,是因为他以为他已获得允许可以“在一定的大前提之下自由选择体裁”,但是他想错了。一九六二年下半年,起了一阵“现代文字狱妖风”,株连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谁愿意莫名其妙地因写小说而被戴上反党的大帽子呢?”“这些文艺政策上的不正常现象就构成了正红旗下既没写完,又没发表的原因。”(选自槐园梦忆)(1)文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老舍,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8 分)(2)作者写“老舍之死”,为何连带写了“他的父亲也死得惨”?(8 分)(3)“从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有他那样的结局”,“那样的结局”是指什么结局?作者用看似极为平淡的
17、文字揭示了老舍之死的谜底,字里行间却隐含了极度的沉痛和悲7哀。请谈谈你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认识。(9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2 月 8 日凌晨,著名文史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所挚爱的研究,离开了他所牵挂的学生。王运熙 1926 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从小就爱好古典文学。后来,王运熙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治学兼通新旧文学,目光宽广,思路开阔。他在和王运熙谈话时,滔滔不绝,上起先秦汉魏,下逮现代的一些学者和作家。正是在这样一种名师云集、学术氛围
18、浓厚的情形下,王运熙走上了他的治学之路。从 1978 年到 1996 年退休,王运熙主持的语言文学所集中了多位学科带头人,下设6 个研究室,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成为学术研究的重镇。语文所成立以后,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完成了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编写。1983 年到 1996 年,王运熙又在原有基础上与顾易生共同主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文 学批评通史(七卷本),历时十余年,对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把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王运熙一生专注于学问,甘于淡泊,白首未改此心。他曾经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吃,但不吃也无所谓;但不让我看书写书,那就一天也受不了。”虽是玩笑,却
19、道出了他虽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心境。王运熙赠给学生吴承学一本文心雕龙探索,他在书的扉页题写“治学自警语”:“全面观照,准确把握。正本清源,探明原貌。”他的治学亦如此,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最平实的学问。在研究文心雕龙时,王运熙的结论与北方一些学者,如,中华书局的周振甫,山东大学的陆侃如、牟世金,西北师范大学的郭晋稀等几位先生的观点并不相同,在当时引起了争论。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他以原著文本为研究的出发点,努力把握刘勰整个文学思想体系,避免先入为主,用现代文学理论去套。因此得出 的结论得到了许多研究者
20、的认同,逐渐被大家接受并信服。“王运熙先生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来讲,这种做法让人十分敬佩。“国家图书馆原馆长、文心雕龙学会会长詹福瑞告诉记者。王运熙常为学生讲起近代以来的学术流派,信古、疑古、释古三派中,他将自己定位为释8古既不盲目信古,也不一味疑古,而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地分析、鉴定,恰切地评述、印证,最后得出平实、适中的结论。“创新”在王运熙那里具有不同的含义求实即是创新。他认为古典文学研究面对的是浩繁的历史材料,人们在面对这些材料时难免众说纷纭,其中便会夹杂很多误解,而研究如果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解,这就是
21、学术创新。复旦大学教授、王运熙的弟子杨明告诉记者,王运熙一生孜孜不倦,只为求真求实。刘勰的文心雕龙中“风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如何理解众说纷纭。在上世纪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前期,曾有过热烈的讨论,流行的学说认为“风骨”代表“文章的内容”、“纯洁的思想”、“合乎道德规范的情感和意志”等。王运熙对材料进行穷尽性的搜集,然后条分缕析,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风骨,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言。与此相承,王运熙也澄清了当时对建安风骨的误解。很多学者认为,建安风骨主要是指那些表现社会动乱、人民苦难的诗歌的思想内容。王运熙则认为,南朝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
22、爽朗刚健的风貌。王运熙服膺札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史记,五帝本纪赞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将其作为治学的座右铭。王运熙的治学正是对这两句话的最好注解。“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但他很了不起,了不起就在于忠于学术,坚守学者的良心。”杨明对王运熙的治学品行推崇有加。直到去世,王运熙一直居住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套 48 平方米的旧房子中,从 1978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每天都能听到火车进出的轰鸣声。正是在这间斗室,走出了我国文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然成名成家。王运熙是在凌晨离世的,一如往常一般平静。“生
23、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恰可比拟。(节选自 2014 年 2 月 22 日中国教育报)(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王运熙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博古通今,思路开阔,引领王运熙走上了治学之路,为他从事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B文中提到周振甫、陆侃如、牟世金等先生,既为了说明王运熙的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与众不同,同时也显示了他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地位。C“从 1978 年到 1996 年”“1983 年到 1996 年”“从 1978 年至今”等具体时间,9使文中所述情况显得十分真实,突出了王运熙进行学术研究的持久。D王运熙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
24、吃,但不吃也无所谓。”表明他喜爱的是读书。他认为如果生活过于优越,就会影响学术研究,所以他乐居陋巷。E“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是王运熙先生的写照。夏花绚烂比喻他活着的时候贡献卓越,若秋叶静美是说他去世时平静安然。(2)文中多处引用了王运熙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王运熙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6 分)(3)王运熙是怎样理解“学术创新”的?文中谈到了他的哪些学术创新?请简要概括。(6 分)(4)本文的题目是“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你怎么理解“平淡”与“有丘壑”?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8 分)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5、A 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B 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 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他的指点,才渡过了难关。C 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D 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 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
26、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C崇安髭蟾蜍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10“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
27、,具有悠久的历史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ABCD16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人类的身高不只是取决于营养,例如气候。矮个子在散热方面有优势,消耗的食物少,而高个子消耗的食物更多。所以高个子适应寒冷的北方,。只要气候有差别,。同时,人越高,体积越大,在延长寿命和维持身高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种平衡,自然未必会使人的身高普遍增长。172016 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已在中国杭州举办。下面是这次峰会的会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分别说明其寓意,要求
28、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个字。(5 分)六、写作(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便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 8 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 10 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 1 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11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 1 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要求选好角度,
29、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2市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年级语文答案1答案 C。试题分析:“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表述错误。由第 7 段可知,“中国饮食文化是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而不是“影响了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2答案 D。试题分析:由第 4段可知,D 项将原文“古代的中国人”说成“中国人”,扩大了范围。3答案 B。试题分析:与原文不符,由第 5 段可知,原文是说,道教继承并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的说法是“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
30、一的效果”。4.解析:B“灭口”意为“消除借口”。5.解析:A 置,抛弃6.答案:C7.解析:(1)逆鳞,触犯(1 分)“见陵之怨”(被动句 1 分)句意 1 分。(2)之,到(1 分)容,接纳、容留(1 分)句意 1 分。参考答案:(1)您怎么为了被凌辱的怨恨而去触犯秦王呢?(2)樊於期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纳了他。8三四句中的“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有动态感(2 分)。作者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云朵一般的白色(1 分);第四句用形容液体移动的“流”字,来描写“烟”的飘动,写出山岚之动态。(2 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
31、。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9.诗人不眠”的原因有二:一是喜爱山中夜景(1 分),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 分);二是思家(1 分),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2 分)。【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根
32、据最后两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1310(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1)答案 B、D(2)、罪犯的计划很完美,简直无懈可击;女孩善良而充满关爱之心,这一形象很完美;小说的结局很完美,罪犯的人性由恶向善的方面转化。(每点 2 分)(3)、“疼”既是生理反应,又反映了他的思想斗争和内心的挣扎。他手上有伤口,这是他感到疼的生理原因。为了实施今天的抢劫,他制订了完美的计划,可小女孩的关心让他心生愧疚,内心有所触动。(每点 2 分)(4)、此处的创可贴,既指实物,又寓指小女孩对罪犯的关心。该处运用了象征手法,一个小小的创叫贴,寄寓了作者对
33、善良人性的歌颂。它告诉我们不要小看生活细节中的善意,在关键时刻它能拯救灵魂,保护生命。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含蓄委婉,有效地深化了主题。(每点 2 分)12(1)选 A 给 3 分,选 E 给 2 分,选 C 给 1 分。(B 项“王运熙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与众不同”不准确,与另外几位学者做对比,是为了体现王运熙学术观点见解独到,自成一家。C 项“突出了王运熙进行研究的持久”的说法不准确。前两个,可以说突出了王运熙进行研究的持久,后一个则是说他居于 48 平方米的旧房子时间很久。D 项这句话表明王运熙专心学问,甘于淡泊,他认为学术研究比物质享受更重要,但他并不认为“生活 过于优越,就会影响学术研究
34、”。)(2)用王运熙自己的话能从正面直接体现王运熙的学术观点和人生追求;引用詹福瑞、杨明等人的话,借其他专家教授之口侧面体现王运熙高贵的人格和治学精神,;使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使评价更具权威性。(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共 6 分)(3)对学术创新的理解:求实即是创新,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解,这就是学术创新。(2 分)主要学术创新:对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对刘勰所谓的“风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刘勰所谓风骨,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
35、言。对“建安风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南朝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学术创新理解 2 分;后面三个例子及解说各 2 分,答出两个即可得满分。)(4)“平淡”指王运熙先生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王运熙先生的为人,甘于淡泊,安贫乐道。先生的治学态度,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最平实的学问。(或: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来讲)(或: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有丘壑”指王运熙先生各方面的成就巨大。学术贡献。主持语言文学所,先后编辑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把文学批
36、评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学术创新。忠于学术,对治学有自己的理解;对一些学术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并产生很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培养出了我国文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14的一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然成名成家。(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 4 分。意思对即可)(共 8 分)13.答案 C。试题分析:C 移樽就教:端着酒杯到别人跟前一起饮酒,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符合语境。A 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一般用于好的方面,用在此句中不恰当。B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与句意刚好相反,使用不当。D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谦敬用错。故正确选项。
37、14.答案 B。试题分析:A 选项,句式杂糅,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和事故是由造成的两个句式出现杂糅;C 选项,非常隐蔽的语序不当,最初因五十年 前在崇安发现应为因五十年前最初在崇安发现;D 选项,成分残缺,可改善营养缺乏后应补上现象或症状等成分。15.答案 D。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注意里面的关键词“当时”“同时”,紧密相连,因该放在前,谈到“衣着”承启后文,应放到最后,“此外”表明前面还有应用,只能是,谈论到美学,承启,应放在前,只能放在开头,起总领作用。16还受制于多种因素 矮个子则适应炎热的南方 人的身高就会存在差异(每句2 分)17.构图要素:数根线条构成上下对称的拱桥轮廓;(1 分)当中辅以G20、2016、CHINA和“中国”字样的印章。(2 分)寓意:说明此次峰会必将构建各国沟通、合作、共赢的桥梁。(2分)六、写作(60 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