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685.50KB ,
资源ID:23091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09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第I卷 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有关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B. 为地球提供能量能源C. 分布受纬度、海拔等因素影响D. 诱发太阳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A.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A正确;B.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B正确;C.纬度、海拔等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C正确;D.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变化,不是太阳辐射所诱发的,D不正确。故选D。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2、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热带雨林破坏严重太阳黑子的增多地球水面的减小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热带雨林破坏,导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正确;太阳黑子数量、地球水面大小对地球大气成分没有影响,错误;矿物燃料的使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正确。故选B。【点睛】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应从人为排放的增多和自然吸收的减少两方面切入分析。下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3. 数字1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A. 岩浆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岩浆4. 如果数字3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3的箭头、代表的

3、是( )A. 上升冷却凝固B. 外力作用C. 变质作用D. 重熔再生【答案】3. D 4. B【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形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据此结合图示可以判断1为岩浆,2为岩浆岩,34为沉积岩或变质岩。(2)指向沉积岩的为外力作用。【3题详解】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形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据此结合图示可以判断1为岩浆,2为岩浆岩,34为沉积岩或变质岩。【4题详解】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故如果数字3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沉积岩的为外力作用,选B

4、。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5. 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A. 背斜B. 褶皱C. 向斜D. 断层6. 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哪处开采最合适A. 甲B. 乙C. 丙D. 丁7. 若该地打算修一条穿越南北向的隧道,最合适的地区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5. D 6. C 7. C【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由图形可知,图中乙处岩层发生断裂错位,属于断层构造,选项D正确。【6题详解】背斜储油向斜蓄水,所以富含石油和天然气的构造属于背斜构造,在甲、乙、丙、丁四个选项中,只有丙处为背斜的顶部,开采油气最适合,选项C正确。【7题详解】穿山隧道宜选择在背斜构造处,主要原因为岩石相

5、对疏松,易施工,工程量小;岩层呈拱形构造,工程坚固;隧道内不易蓄水,选项C正确;甲处为向斜构造,岩石坚硬,不易施工,因岩层向内倾斜,容易蓄水,选项A错;乙处是断层构造,岩层断裂错动,易出现安全事故,选项B错;考点:该题考查地质构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9.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是( )A. 庐山B. 喜马拉雅山C. 华山D. 泰山【答案】8. C 9. B【解析】【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M相对两侧岩体做上升运动,属于断层中的地垒,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9

6、题详解】庐山、华山、泰山都属于断层形成的断块山,而喜马拉雅山属于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 垂直地域分异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1. 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变化B. 水分变化C. 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12. 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 差异性和整体性B. 差异性和相同性C. 独立性和整体性D. 个体性和整体性【答案】10. B 11. B 12. A【解析】【10题详解】图中从A到

7、B的自然景观由热带雨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到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变化,是由于纬度的差异产生的热量变化所导致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11题详解】图中从C到D的距海距离越来越远,其自然景观依次为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水分变化是形成该方向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故B正确,A、C、D错误。【12题详解】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整体性和差异性两个基本特征。故A正确,B、C、D错误。【点睛】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规律以热量为基础。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水热状况差异导致的。13.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

8、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详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海洋的昼夜温差较陆地小;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白天阴天多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而晚上多云,则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故阴天昼夜温差较晴天小,故海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影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下图为“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 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是A. 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向内陆的

9、地域分异规律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15. 自然带变化的基础是A. 海拔B. 热量C. 水分D. 洋流【答案】14. A 15. C【解析】【14题详解】自然带的变化是随着纬度变化,自然带类型更替,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规律,A对。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随着经度变化自然带更替,B错。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自然带更替,C错。非地带性是局地小范围内特征,D错。【15题详解】自然带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变化的基础是水分,C对。海拔是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A错。热量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变化基础,B错。洋流对沿岸气候

10、有影响,属于非地带性因素,D错。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二、综合题。16.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B_,C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_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C自然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_。【答案】 (1).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 温带草原带 (3). 温带荒漠带 (4). 干湿度地带 (5). 水分条件 (6). 温度条件 (7). 中纬

11、度 (8). 温带季风气候 (9). 温带草原 (10). 耐干旱、善奔跑【解析】【详解】(1)从40N由大陆东岸向西,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呈现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过度。A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温带草原带,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C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降水稀少,植被

12、覆盖率低,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耐干旱、善奔跑。1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光照图中EF线是_。(晨线、昏线)(2)太阳光照图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日(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刚好位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a、b、c、d中的_。这一天,地球处在公转轨道靠近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3)A.B.D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_,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是_。(4)此时北京时间为_点。(5)此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 此后一个月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答案】 (1). 晨线 (2). 冬至 (3). d (

13、4). 近日点 (5). 相等 (6). DAB (7). 11:20 (8). 从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9). 昼短夜长且昼变长【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规律,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分析能力。【详解】(1)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EF上的点即将进入白昼,故EF为晨线。(2)由“太阳光照图”可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太阳直射点回归线示意图”中的d点。冬至日这一天,太阳接近近日点。(3)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故A、B、D三点的自转角

14、速度相等。在只考虑纬度因素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由“太阳光照图”可知,A、B、D三点纬度值大小关系为DAB,故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D、A、B。(4)读“太阳光照示意图”,H点的地方时为8时,经度为70E。北京时间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120E经线与70E经线相差50,时间相差200分钟,即3小时20分;根据“东早西晚,早加晚减”计算得,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1时20分,故此时北京时间为11时20分。(5)由小题(1)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判断,此日过后的一个月内,太阳

15、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故北京的昼夜状况为昼短夜长且昼渐长。18.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沿40N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甲图中沿116E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2)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和高山针叶林带,将其按照从到的顺序排序 。(3)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相比,南坡垂直自然带数目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2)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

16、带;(3)该坡基带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气温高,海拔差异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更明显。【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三大自然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有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综合思维等。【详解】(1)甲图中沿40N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出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水分差异明显,导致了该变化的出现,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甲图中沿116E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该景观变化是由于纬度不同导致热量差异所产生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乙图中,由到的海拔逐渐下际,水热条件越来越好。根据水热状况判断,到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灌木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3)读乙图可知,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海拔较北坡低,南坡山麓与山顶的相对高度大,即海拔差异大;且南坡为向阳坡热量充足,气温较高。因此,珠穆朗玛峰南坡垂直自然带数目比北坡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