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 ,大小:76KB ,
资源ID:230439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043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书愤》整体感知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书愤》整体感知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书愤整体感知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陆游又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与“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的信念。 爱国主题在我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每逢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这类主题便会放射出异彩。陆游继承了这个优秀传统,并把它发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在他将近万

2、首的诗篇里,大都贯穿着那种强烈的爱国的思想感情。书愤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 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那时他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诗的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一是诗人 39 岁 ( 隆兴元年, 1163) 在镇江府任通判时,主张抗金的张浚统率江淮诸路兵马厂给诗人带来收复故土的希望,但张浚兵败,第二年被罢免;一是诗人 48 岁 ( 乾道八年, 1172) 在南郑任王炎幕僚时,王炎策划进兵关中收复中原,诗人曾几次亲临前线,但王炎不久被调走,北伐又成泡影。诗的五、六句是写现在,

3、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只好徒自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鬓发先斑的感慨。“塞上长城”,是诗人毕生的抱负。陆游不仅是诗人,而且是战略家。“空白许”,与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最后两句诗人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 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第三、四句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语言品味 一、对“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的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这两句诗是写诗人的亲身经历,如上面“整体感知”中所说。还有一种理解,是说这

4、两句诗写了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 (1161 ,诗人 36 岁时 ) 的两次战斗,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诗人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对这两种理解,大都采用第二种,如课文注释。但第一种也不无道理,因为这种理解突出了全诗的意脉:“愤”对大业难成、壮志未酬的“愤”。 二、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的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如上面“整体感知”中所说。还有一种理解,是说这两句“借史咏怀,寄寓无人主持北伐,徒使爱国英豪寂寥沦落之慨”。第一种理解似乎更加合理些,因为它符合诗人的思想实际、远大抱负。 三、对“塞上长城”的品味。 这个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 ! ”诗人虽然没有像檀道济一样被冤杀,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塞上长城”只能“空白许”。这种“愤”多么强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