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大主题: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三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重大历史线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时间表现原因认识良好起步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北平新政协召开,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基本建成新
2、中国成立60年代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确立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严重破坏“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文化大革命”发生发展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改革开放的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三、题型应用体验否定型选择题【题型解读】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型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
3、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解题技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典型例题】
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南京临时参议院于1912年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于1949年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人大于1954年通过的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A、B、C三项对三部法律的时间、颁布或制定的机构和性质表述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高潮之一,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并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而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这一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过渡时期,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针对训练】1下图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二届全国人大召开(1959年)三届全国人大召开(1964年)四届全国人大召开(1975年)五届全国人大召
6、开(1978年)六届全国人大召开(1983年)七届全国人大召开(1988年)A一届人大奠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B“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史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正式确立。故选C。答案:C2新时期,党和政府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其举措不包括()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改进政治协商制度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时建立的。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