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牧 过华清宫 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杜牧生平,了解唐代历史,学习诗歌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掌握咏史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难点】“以小见大”手法的分析,由杜牧看出出唐代怀古诗的巨大特点。【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讲问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这是一篇很短的小诗,很有名气,讲的人也很多。这节课,我将带领大家,见证一个魅力十足的杜牧,领略气魄恢宏的大唐。 二 作者介绍重在展示、回顾杜牧的著名咏史诗,讲述杜牧的诗坛地位。三 诗歌分析问题一:后人评论这首
2、诗,认为它是“以小见大”的绝顶之作,你如何看呢? 抓住“次第” “妃子笑” 这些细节,通过细节看出唐代宫殿群的恢弘壮阔,看出帝王妃子生活的穷奢极欲,看出老百姓的艰苦无奈。 接着举出“以小见大”在唐诗中的其他例子。问题二:试把杜牧的过华清宫与白居易的轻肥作比较,说说两诗的相同之处。 都是对比手法,都是着力刻画现实,用现实说话,通过侧面细节抨击统治者。但杜牧语气委婉,白居易语气直白。四 从杜牧到唐代怀古诗问:唐代的咏史怀古诗,有哪些共性? 唐代咏史诗讲究怀古伤今,个别诗人的诗歌特别大胆,不仅讽刺古代,还敢讽刺当朝。这是其他朝代的咏史怀古诗所不具有的气魄。 问:为何唐代的诗人如此大胆,居然直接讽刺当朝?五 总结 可见,大唐之大,不仅仅是国土大,国力强,还有胸怀广大,包容万千的气魄。这样的大唐,才是令人着迷,令人向往的。而今,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气魄和风度毫不逊色与大唐,所以,才有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四、课后作业完成步步高杜牧诗三首相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