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品读,理解作者写自传的深层原因及辞官归隐的复杂心情。2、通过比较鉴赏,体会作者通过“主客问答”的文体特点表达情感的好处。3、通过小组研讨,探究古代士大夫的生命追求和情感价值。【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写自传的深层原因及辞官归隐的复杂心情。【教学难点 】1、 体会作者通过“主客问答”的文体特点表达情感的好处。2、 探究古代士大夫的生命追求和情感价值。【教学过程】一、 引入居士的内涵: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在家信佛、信道的人。作者自号的“六一居士”更符合哪个内涵?二、 作品背景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
2、途,已整整四十年。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王朝,此时既老且病。在其致仕四十年中,他三度被贬,历尽宦海沉浮。三、 课文鉴赏(用原文回答)1、“六一居士”的“六一”指的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更号为“六一居士”?3、“六一”能够带给作者怎样的快乐?4、欧阳修有没有得到“六一”之乐?5、如何能够尽享六一之乐?四、主旨探究:本文是否如鉴赏提示所言:表达了一种辞官归隐的愉悦之情?明确: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文章的中心旨意不在于表现徜徉于琴棋书酒的快乐,而在于表明亟欲辞官归老的愿望。作者并非纯粹表达愉悦之情,也包含了时至老年,历尽宦海沉浮,乞求退隐的无奈之情。五、文章采取“主客对话”的结构有什么好处?(比较鉴赏)(1)使用问句提出问题,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的单调与刻板;(2)采用主客问答形式,一问一答,不断提请读者注意,层层深入地探讨问题,丰富表达的内涵,进一步表达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六、作业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等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做法?【板书设计】六一居士传六一之乐三宜去 厌倦世事之累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