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则道德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字、掌握要义;2、探析三则道德经的深层内涵及其价值意义;3、总体把握何为道何为德何为经。教学难点1、发掘道德经所蕴含的内涵及于当下生活中的价值及意义;2、指导学生把握世相规律、拥有良好修为、智慧生活。教学重点1、梳理字词、夯实文言文基础知识;2、体会老子的思想深度和精神魅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2、分析探究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资源PPT幻灯片 电子白板 视频资料 音频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二、老子其人(PPT展示)1、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葛洪神仙传)2、其母无夫,母适之李树下而生,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
2、我姓”(老子内传)3、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性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三、研习第一则1、自由诵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行,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疏通句意(学生协作完成):天下人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懂得什么是丑陋了。都知道善行是善行了,就懂得什么是丑恶了。有和无因对立而相互依存,难和易因对立而相互生成,长和短因对立而相互显现,高和低因对立而相互依靠,音与声因对立而互相和谐,前和后因对立而互相追随。3、找出这则道德经中的若干对相反概念,引导学生探讨其所蕴含的道理。(1)概念: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
3、短、高下、音声、前后(2)道理:世间万物不是独立存在的,凡事皆具两面性,这两面既相反又相成,适当的条件下可互相转化。(3)举例分析(PPT展示)例一: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例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例三:天下柔弱者莫胜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七十八章)以雨水为例柔:随风潜入夜,润
4、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父歌 )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浙东飞雨过江来,残木摧花无穷数(殷尧藩风雨 )4、总结:凡事兼具两面性,这是世间众相的普遍规律。他既是客观存在的,也具有普遍性。 因而,道德经中的“道”,即指世相规律(板书)四、研习第二则1、自由诵读: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疏通句意(学生自主完成)踮脚跟立不住,跨步走路不长远。自我表现的人,没有智慧;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劳;自高自大的人,无法长久。3、引导学生
5、探讨其内涵:做人要低调约束含蓄内敛,不炫耀、不矜名、不伐功,谦受益,满招损。4、举例分析(PPT展示)例一:关汉卿戏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张驴儿父子起歹心的原因蔡婆婆的台词:(1)老身蔡婆婆,家中广有钱财;(2)如今你救了我的性命,我一定广备钱财报答你(此话对张父说了三遍);例二:许攸之死(1)主若无我,安能入此城乎?(对曹操)(2)尔等无我,安能入此城门乎?(对许褚等大将)5、总结:万物相形相生,世事否泰相伴,因此,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低调谦逊、懂得自我约束,修身养性、明德砺心,而道德经中的“德”,正好指的是修养品行(板书)五、研习第三则1、自由诵读: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
6、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故强大处下,柔弱处上。2、疏通句意(学生自主完成)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3、引导学生探析其内涵: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我们感到,这一章又一
7、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这里,无论柔弱还是坚强,也无论“生之徒”还是“死之徒”,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因素在发挥作用。这个结论还蕴含着坚强的东西已经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老子在这一章里所表达的思想是极富智慧的,他以自然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奉告,希望人们不要处处显露突出,不要时时争强好胜。4、举例分析(PPT展示)例一:老子的老师常枞对舌与齿的描述;例二:北宋苏易简: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例三:战国最后灭亡的国家卫国;5、总结:曲则全,枉则直。人要懂得的示弱,退一步,天地更宽。所以,道德经中的“经”, 教给我们的是处事经纶、人生智慧。(板书)六、整合收尾被称为“万经之经”的道德经,讲的是万物运行之道,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世间万物都有其规律,人生在世要具有良好的品行修为,要懂一些处世之道。懂规律,具修为,智慧生活,我们的人生方能顺利、诸事才能顺遂。板书设计道(规律)德 经(智慧)(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