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42KB ,
资源ID:2292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21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二、王何必曰利 (2) WORD版含解析 (2).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二、王何必曰利 (2) WORD版含解析 (2).doc

1、二、王何必曰利【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文言句式特点;2分析正反对比加强论证的效果;3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完成预习相关字词句内容。学生互助组相互探讨,结合探究案提出疑问,并进行思考解决。老师总结评价并给予指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孟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学习重点】1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正反论对比的论证方法;2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难点】1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2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教学过程】一、 知人论世,引入新课1、 知人论世子曰:“君子义

2、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仪来实(推)行(义),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这样真是个君子啊!”)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喻:明白,通晓。这里有一个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利:利益。于:对于。义:道义。)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仁,是人类最安全的住宅;义,是人类最正大的道路。现在的人却空放着安全的住宅不去住,舍弃正大的道路不去走,真是可悲啊! )明确:在孔子的心目中,

3、“义”就是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义”和“利”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义以为质”,质就是质干、根基的意思。孟子对“仁”“义”的解说有新的发挥: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意思是人心应该居于“仁”,人的行为则应该以“义”为准则。也就是说,蕴涵在内心为“仁”,而发之于外则为“义”。这样,孟子把“仁”的内涵和要求简明化了。2、引入新课(孔子深沉庄重,孟子自傲自负)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二、

4、初读文本,积累感知(一)第1则1、 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文言知识点落实:古今义词“何必”,词类活用远、利。2、 孟子在文中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用何种论证方法?效果如何呢?A、“后义先利”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 犯上 B、“先义后利”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 忠君 效果:正反对照,观点鲜明,不仅论证有力,而且主旨更加突出。文言知识点落实:宾语前置“何以利”,古今异义家,词类活用后、先,实虚词以、弑、乘、餍。3、 经过孟子正反对比论证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首尾呼应,突出立场“先义后利”(反问句式的点拔)总结:急

5、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而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 第2则1、 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提出“先生之号则不可”的看法。2、如何论证?正反对比论证(1)因利罢师:君臣成仇(国将不国) 父子反目(家将不家)国破家亡 兄弟割袍(恩断义绝)(2)因仁罢师:君臣一体(同心同德) 父慈子孝(共享天伦)称霸天下 手足情深(兄弟和睦)3、 得出怎样的结论?何必曰利(取义舍利)总结:行为本身是否合乎仁义,乃是行为主体判定某事当行不当行的唯一根据,至于其结果的利与不利,则不仅不应计较,而且不应考虑,甚至可以说不能追求。可以说,仁义所在

6、,利亦往,不利亦往,勇往直前,万死不辞。“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4、 这一则除了运用对比手法来说理之外,还运用大量的排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排比可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正反面的例子都从三个方面(排比)来说,明白晓畅,节奏分明,让人易于接受。(三) 第3则1、这一则强调了什么内容?明确: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扬善圣贤之君逐利杀人魔王“鸡鸣而起”一章也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可由此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2、评析:鸡鸣而起,为谁辛苦为谁忙?不要只顾匆匆忙忙,不要只抱怨太累太辛苦,而要忙里偷闲,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

7、忙。如果太看重利,在利害关系中不能自拔,“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又是不是有些迷失本性了呢?更何况,如果一味逐利,不择一切手段,不惜铤而走险,那倒很可能真正成为“蹠之徒”也未可知呢?“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表现了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之美是一种可与日月同辉的大美和壮美。三、 再读文本,鉴赏领悟1、惟利是图这种价值观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弊害?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明确:可以见仁见智。惟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会使人丧失对道义的关怀,不体恤、关爱他,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现实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关注财利,但是如果过分关注“利”,甚到为了利而不择手段,那么,我们的人格就会变卑搞活,人与人之间也就没有了关爱。

8、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我们应该把实践正义、培养善德放在自身修养的第一位。2、为什么说孟子以仁义为前提的和平只能是一种理想?明确:从理论上说,孟子的学说是很有道理的,也能自圆其说。但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尢其没有这种可能。四、深读文本,巩固延伸1、指出下列“之”字的用法:万乘之国(助词,相当于“的”)先生将何之(动词,往,到去)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代词,代楚王)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代词,代上述所说这种情况)2、理解“而”字在句中的意义及用法叟,不远千里而来(表修饰:“地”)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表并列,不译)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表转折:“却”)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表顺接,不译)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表因果:“因为”)3、完成“思考与练习一”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说服秦穆公撤兵,谈的都是亡郑于秦国不利,墨子说服楚国放弃攻打宋国的行动,根据是攻宋“必伤义而不得”,即在义和利两方面都有害无益。本课第2则中,孟子希望宋牼立足于仁义这一点去制止战争。孟子不仅关注眼前的游说能否成功,而且关注游说是否有高尚的价值依据,是否能够弘扬高尚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才是孟子眼中的更高利益。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