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35.50KB ,
资源ID:22918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1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 WORD版含解析.doc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2、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待财富。教学过程一、导入:仁义和富贵 “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在论语中,“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二、 整体感知(一) 朗读1-4章(二) 讲解第一章1【原文】 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1)富:指升官发

2、财。(2)而:通“如”,如果。(3)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4)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评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求”“不可求”的原则,那就是不违背道义。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学生朗读这一章(三) 讲解第二章2【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

3、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注释】(1)公叔之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谥号“文”。(2)信:确实,真实(3)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4)以:此处是“这个”的意思。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拓展: “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这位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如周朝时的陶答子。学生朗读这一章(四) 讲解第三章3【原文】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

4、,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2)曲肱:肱,音,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孔子认为只要符合“义”,贫寒、简单的生活,也乐在其中;二违背道义的富贵,如浮云一样,好无价值。学生朗读这一章(五) 讲解第四章4【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释:(1)恶:厌恶(2)去:离开,摆脱(3)恶乎:于何处,哪里。恶,疑问代词,哪,何(

5、4)是:代词,这(5)颠沛:受磨难、挫折【评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学生朗读这一章(六) 学生朗读1-4章三、 总结重要文言现象通假字1、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饮水:古义:喝冷水;今义:泛指喝水)词类活用1、夫子时然后言(时:名词作状语,在适当的时候)2、以告者过也(过:名词 作动词,犯错误)3、饭疏食饮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4、曲肱而枕之(枕:名词用作动词,将头放在枕头或别的东西上。)特殊句式1、判断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2、倒装句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姓贾曰(状语后置句,应为“子于公明贾问公叔文子”)3、省略句以告者过也(以后省略宾语“之”)四、 拓展:联系现实五、 课堂小结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