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坛经慧能出山传法教学目的1、 初步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 了解坛经,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 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对于禅宗乃至佛教,老师和大家一样,都很陌生,为此,老师课前让大家搜集整理相关知识,在课堂上,一起学习探讨。二、 展示教学目标三、 小组学生代表展示课件,并加以阐述1、 禅宗;2、 关于慧能。(老师补充:)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禅宗强调:“教外别传,不占文
2、字,直指佛心,见性成佛。”参禅的目的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身心的污染,看见自性的面目。(到此,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介绍、补充,对禅宗乃到佛教有了一定的认识。)四、 共同研习课文经典文化阅读读本中的慧能出山传法,进一步了解禅宗的佛法要义1、 首先,抽查重点字词。2、 齐读选文。3、 展示课前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经过刚刚学生介绍及教师的点拨,学生先把简单的问题删掉,可能留下几个问题: 慧能为何要在猎人队伍中隐遁十五年? 猎人是要杀生的,而慧能为何还要向他们传法? 慧能怎么能吃肉边菜? 为何一句“仁者心动”,而使“一众骇然”?4、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查并适当点拨。5、 小组选代表回答问题
3、,其他学生也可补充或加以追问。教师点拨四个主要问题:1、 慧能隐遁十五年,一方面是躲避别人的追杀迫害,另一方面是一个自修过程,纵然顿悟也要有渐修的过程。2、 人生处处是道场,行也禅、坐也禅,语默静动体安然,禅俯拾即是,无处不在。在禅宗看来,人与心无分别的,人人都是说法的对象。3、 吃素与否本身与参禅无关,日本、东南来等地,佛教供奉什么,僧侣就吃什么,吃素与吃肉都是能量的需要。况且当时的慧能还没有真正出家。吃肉边菜又有何妨?4、 因为在佛教看来,人心原本清净,一切苦恼都是由于丧失了本来的清净的心,两位僧人依然着眼于外界的现象,而慧能却直接超越现象进入佛理本身,心动即是清净之心附着尘埃,两僧关于“
4、风动”、“幡动”的辩论,本身就是执着,这种执着在佛教看来就是守尘埃,慧能一句“心在动”,直指问题的根源,自然令在座的僧人刮目相看。五、 总结佛理,拓展延伸我们了解了佛理禅趣,禅宗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一个“空”字,即虚空,何为虚空?宇宙很大,什么最大?无限大的极限,就是虚空,心如虚空,就是无我的, 清净的心境。借助下面的诗,看看我的对佛理有多深的领悟。课件展示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学生说感悟六、 课堂小结宗白华先生认为,心灵是美丽的源泉,如果在内心发现不了美,别的地方也无法寻找到美。就让我们借助这节所学去领悟人生的意义之所在。七、 布置作业八、 课外阅读禅秀传-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