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沐经典之风,树高德之人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孟子文章的思想有基本的理解和认知,对孟子风格和手法也有比较深度的掌握,具备了经典释义、经典评价和运用经典的基本能力。学生能通过诵读经典,进一步理解孟子思想,并阐发在新时代下的意义,解决纷争。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先”“后”和掌握句式“何以”。2.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体会文本中体现的儒家“仁政”观。3.进一步领悟孟子的语言风格和说理艺术。4.评价孟子的“义利”观,以及在新时代下运用孟子“义利”观解决纷争。三、教学重点:1.评价孟子的“义利”观,阐述在新时代社会的现实意义。2.运用孟子的“义
2、利”观,解决时代纷争。四、教学难点:运用孟子的“义利”观或“仁政”思想,解决时代纷争。五、教学方法:诵读和讨论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书香轻拂沁心灵,诗行轻滑渗血液。在现实中迷惘了怎么办?在喧嚣中沉沦了怎么办?遇到争端了怎么办?读经典一、导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1.他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提出“性善论”的主张。2.他反对不义的战争,反对“霸道”,主张施行保民而王的“王道”。3.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4.他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为“仁政”,其思想对后世有深刻影响。5.记录他言论的书,被奉为经典,他是儒家思
3、想的继承者,他被称为“亚圣”。他就是孟子,他是20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继孔子后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仁政”观点,不但在当时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在今天孟子的思想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孟子,学习孟子见梁惠王一文,让我们读经典,释经典,品经典,用经典。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导入以悬念式设计,让学生通过逐层深入,了解孟子)板书题目。二、读经典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诵读经典(全班齐读和经典领读结合) (设计读是为了理清字词,也是为了理解经典的需要)注意字词读音和意义乘(shng):古代一辆战车为一乘。弑(sh):古时下杀上,卑杀尊曰弑。餍(yn):满足三、译经典: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再读文本(全班齐读)(设技目的,是为了熟悉文本,更是为了理解文本内容。)2.学生译经典(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准备理解选文内容,为评经典奠定基础)(由事先选出的两名经典释义人,进行翻译。其它同学进行点评)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
5、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注意实词:先:把放在首要,重视 后:把放在后面,轻视句式“何以”:用什么;怎么。四、释经典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围绕以下问题,释义:1.孟子的思想观点是什么?孟子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了吗?为什么?2.孟子和梁惠王给你怎样的印象,如何评价?3.孟子运用了
6、怎样的说理艺术?(设计目的是诠释选文的经典意义,理解孟子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中间穿插学生释义后的诵读)(学生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经典释义人来阐述,其它小组点评,老师适时点拨和评价)明确: (1)主张仁义,或先义后利。开门见山,先破后立。(2)梁惠王:重利轻义、直率 孟子:坦率,重义轻利(3)讲求章法,善用铺排五、用经典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用孟子的“重义轻利”观,解决今天现实生活中的纷争。(设计目的是用经典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纷争,纠正价值观)(小组活动,小组列举生活中重利轻义的现象,加以评判,其它组加以点评,老师适时点评) 在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当人类的精神家园渐渐荒芜,人们越来越
7、功利,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了孔孟的精神超越了历史,超越了国界,孟子思想犹如一盏明灯,在我们重利轻义之风盛行的夜空,熠熠生辉!六、总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孟子对梁惠王直言“利”,给予了正面回答:“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文本用铺排的句式,阐明只谈利的危害,强化了“仁义”主张。尽管孟子的主张在当时征讨攻伐混乱的战国时代无法实现,但在倡导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处理个人、社会、国际事务和争端都有着积极意义。 七、板书设计 孟子见梁惠王 梁惠王: 求 利 得 利 先 仁义 后 利益 坦诚 孟子: 求 仁 得 仁 直率板书强调重点和课堂生成 八、作业: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简析两段文字的异同及体现儒家思想,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00字左右)-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