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九单元 《日知录》三则 (4)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9088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九单元 《日知录》三则 (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九单元 《日知录》三则 (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赏析古代散文经典之美,以日知录三则为例【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疏通文意(结合导学案完成)。2、体会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3、学习本文的“散文笔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分享“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联系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解题,明确日知录文体特点古代短小精悍的散文。二、 读其文过渡:越是短小精悍的文章,越需要人们反复吟咏、诵读。1、 分组齐读,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点评,顺便提示文中重要字、词、句)过渡:语言文字是人类传达思想的工具2、 自由品读,读出思想。(生分享交流)预设“文须有益于天下”“著书应著古人之所未及就,后

2、世之所不可无之书”“读书人应以器识为先,识经术、通古今,摒弃华而不实之风”小结:无论是写文,还是著书,抑或为人处世,作者认为都应该讲究“经世致用”。三、 思其义1、 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思想主张?(生发言畅谈)2、 如何理解顾炎武口中的“天下”?引入顾炎武:“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小结:作者的思想中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其立足点不在于一国、不在于一时,而在于苍生和现世、后世,已经突破了时空之局限,达到一种高远的思想格局。四

3、、 感其技过渡:语言文字可以辅助思想的传达,但还得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才能使其传达的思想深入人心。1、 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呢?找出来并具体分析。明确:对比、举例、引用2、 文中有没有直接表述作者这些思想观点的句子?明确:文章没有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但传达的道理依然深入人心。拓展荀子劝学片段(可联系过秦论阿房宫赋寡人之于国也等片段)引入余党绪:“ 理的传达与理的论证,不完全是一码事。论证强调的是逻辑性、思辨性与批判性,而传达强调的则是沟通的准确性、有效性与通畅性。说理的核心,是严密的分析与论证;而传达的核心,则是双方的可理解性与可接受性。”小结: 古人有时候传达思想道理的过程并

4、没有严密的思想论证过程,但通过各种方法技巧的运用可以达到渲染道理的艺术效果,而且更加形象、生动,谓之“散文笔法”。五、 承其美过渡:通过赏析日知录,我们既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散文经典的思想格局之美,也体会到了其精妙的散文笔法之美。然而,经典不能止步于品鉴、咀嚼,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主动担起传承经典的重任。小试牛刀 请利用下列三组材料,以“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主题,运用“散文笔法”写一段话。100-200字之间。(可酌情添加材料) 李白 陶渊明 辛弃疾壮志难酬 桀骜不驯 淡泊名利 飘逸豪放的人生道路 立志报国的终生理想 归隐清闲的田园生活 【结语】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让更多的文化经典活起来,需要更多的敬畏和苦心孤诣。唯其如此,中华文明的薪火方能传之久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