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预测(解密版) 历史 PDF版.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84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4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预测(解密版) 历史 PDF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预测(解密版) 历史 PDF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预测(解密版) 历史 PDF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预测(解密版) 历史 PDF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Q:12 其他产品14 届其他产品2014 考试说明解读与预测测试评价政史地历史.docx 1 历史学科考试说明解读与预测 一、考试说明解读 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试说明和 2013 年对比,仍以保持稳定为主,在内容、要求乃至所提供的题型示例上基本无明显变化。考试大纲的内容没有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2014 年高考历史将会以稳定为基调,命题依旧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二、2014 年高考预测(一)试卷总体特点 延续对新史观的渗透。选择题取消纯素养题,多为复式考查(题干及选项均为新情境)。非选择题中必做题第40 题为长视野、小切口、深分析题;

2、第 41 题是全视野、大主题、深分析,答案开放,注重探究的题型;选修 1、4 的题目均为课标考纲外内容,突出能力。(二)选择题特点 1.对学科素养(如史学理论素养)的考查由单纯考查转变为综合考查,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2.以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间的联系为突出特点,全部为复式考查,隐性考查重大历史问题在现实中的反映,且基本采用复式考查形式。3.直接引用史料考查已不占主流,材料以间接引用并加以整理为主,题干更精炼,信息更丰富。4.图表题数量一般不超过两道。(三)非选择题特点 1.必做题两道。第 40 题的主观题将以中国政治文明的考查为主,体现时代性。第 41 题开放性、创新性力度可能加

3、大,考查对历史观点、事件或现象的描述、评论能力,体现和融入对学科素养的考查。2.选做题考查形式以“一材两问”为主。在素材选择上,预计 2014 年会从选修 1 中国史、选修 2 中国史、选修3 一、二战、选修 4 中国史切入考查。3.基本都是文字材料。(四)试题预测 1.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例 1】(14 届新课标二模全国文综,26)1.诗周南关雎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从中可知()A.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浓厚 B.诗歌拥有政治教化功能 C.古代允许用诗歌讽喻君主 D.诗歌是劝谏的

4、主要形式【答案】B【说明】本题以对诗经的评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认识诗歌在社会教化方面的意义。题目考查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特征和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例 2】有人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在原有的区域系统中,高级农业区与“商贸农业联邦区”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必须经过第三方的中介作用方可连通,而新航路的开辟大大降低了两区之间的运输成本。下列地区(或国家)属于“商贸农业联邦区”的是 A.美洲 B.西欧 C.中国 D.东欧【答案】B【说明】本题提供了观察问题的新视角,由“新航路的开辟大大降低了两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可知,高级农业区与

5、“商贸农业联邦区”是指西欧和东方国家,据此可以排除 A、D 两项。西欧开辟新航路主要是为了发展东西方的贸易,所以西欧属于“商贸农业联邦区”,而中国在当时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非“商贸农业联邦区”,Q:12 其他产品14 届其他产品2014 考试说明解读与预测测试评价政史地历史.docx 2 故排除 C 项。解答本题不但要能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而且要对课本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2.命题的重要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和三省六部制、农、商关系、春秋战国和明清时期的思想(如“仁”、“法治”、“经世致用”)、古代罗马法律实践。近现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创新精神及

6、其经济理论的变迁、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侧重美、法两国)、科学革命及其意义、近现代中国(围绕“弘扬民族主义大旗”这条主线复习,政治上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族抗战等;经济上如商战、爱用国货)、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以经验与教训视角去审视苏联建设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以民族复兴机遇与挑战的视角将现代中国外交与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关联、党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理论。【例 3】管仲认为:“有道之君下有五横以揆(纠察之意)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宋代学者王应麟指出:“至秦,人主自亲事从操制臣下”,“御史大夫遂与丞相分权矣”。材料说明 A.建立监察制度成为历史必然 B.建立监察制度是为了社会稳

7、定 C.监察制的建立有助于维护君主统治 D.在春秋时监察制度已经推行【答案】C【说明】本题以监察制度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准确、辩证地看待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监察制度(或现象)。监察制度的建立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其本质决定了监察的实际效能必然有限,监察官员只是君主的耳目和工具。本题具有一定的时政性,为隐性考查热点。【例 4】汉密尔顿在 1787 年制宪会议上说:如果还让各邦抓住主权不放,那么无论对邦联制度如何修补,都将无济于事。唯一的办法,是把全部主权都集中到一个总体政府,哪怕这个政府是君主制的。材料表明汉

8、密尔顿主张 A.恢复建立君主制国家 B.进一步完善邦联制度 C.国家主权应集中管理 D.将各邦权力都收归中央【答案】C【说明】本题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社会状况及其国家体制变化前后差异的完整理解与把握,明确强化中央政府权力对一国稳定与发展的积极意义。本题考查点即为主干知识之一,也具有一定的时政性,为隐性考查热点。3.试题与答案呈现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设问或作答,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考生的整体学科思维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例 5】(14 届新课标八模全国文综,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一 中国龙(20 世纪初)

9、图二 中国龙(21 世纪初)Q:12 其他产品14 届其他产品2014 考试说明解读与预测测试评价政史地历史.docx 3 注:两幅漫画的主角都是“中国龙”:图一是描述 100 多年前,中国巨龙匍匐在地,掌断尾折,鳞开肉裂,纵然怒目喷火也只能任人宰割。图二是 2010 年发表在英国泰晤士报上的,上边同样是“中国龙”,却被画成一派顶天立地、蹈海翻江的气势。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有关中国龙形象反映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略。【说明】本题围绕“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这一重要历史主题,突出历史学习的时代性与基础性,材料提供两种视角,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之进行完整、合理的解读,

10、在准确把握不同观点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考生须调动已有的知识,运用相关材料,选取合适史料,充分论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题目灵活性增强,突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描述、阐释能力的考查。4.命题视角体现新的历史观 新历史观(或史学范式),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让命题专家和考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时,都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多元史观的并存与争鸣,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命题的视点之一。【例 6】词学大家唐圭璋说:“宋元以降,竹枝词作者寝多,形式与七言绝句无异,内容则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据此判断

11、,竹枝词的价值在于 A.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B.保存丰富社会史料 C.拓展了宋词的意境 D.反映交通发达盛况【答案】B【说明】本题以竹枝词这一文学形式的价值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不同形式史料价值的认识。通过考查让学生明确人类历史不仅仅是大事件或英雄人物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例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

12、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材料二 中国进行西方化的努力,有一个古典的名词“自强”,以强调中国的自主和首创精神。推动力来自几个不同源泉,首先是学者官吏们讲究治国之道的传统,强调“经世致用”的知识。讲究治国之道的人开动脑筋,想法解决怎样把经运河运来的南方贡米弄到北京之类的问题,诸如运河塞塞不能,黄河、淮河不时演决成灾,官僚的冷漠作风盘踞了运粮行政机构,世袭的押运粮船军队腐败叛乱等。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1991 年以来开放的全球经济已经并且仍在快速扩张。目前,这种扩张正推动着国际秩序在本质上发生新的变化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再是客体和旁观者,而是自己掌握命运的博弈方了。权力正

13、在从国家流散到其他行为体。在这种环境下,国家权力的传统行使方式,无论是经济权力的还是军事权力的。已经越来越不灵了。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20 世纪初推动“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6 分)(2)按照材料二,文中的“西方化”的实质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中国进行西方化的努力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影响国际秩序新变化的。(9 分)面对国际秩序的新变化,各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6 分)【答案】略。【说明】本题考查的是全球史观。第(1)问考查全球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第(2)

14、问考查对全球化的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第(3)问考查对全球化的整体认识,需要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全球化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作出阐释。本题突出了用全球的眼光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导向。5.关注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Q:12 其他产品14 届其他产品2014 考试说明解读与预测测试评价政史地历史.docx 4 考查知识的切入点主要是联系传统文化(“实学”与建设理论“实事求是”关系)、发展模式的转型(邓小平“南方谈话”)、香港回归 15 周年、新航路开辟(哥伦布、麦哲仑)、西方经济发展的变迁(欧债危机、福利制度)等。【例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95 年,美国财富杂志

15、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2007 年时,该杂志发表题为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承当年的预言完全错误。而就在近期,它的姊妹杂志时代周刊创造了一个新名词“纽伦港”,认为 21 世纪是金融的时代,纽约、伦敦与香港已构建了一个能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金融网。回归 15 年以来,香港经济发展紧跟祖国崛起的步伐,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 1997 年的 2.7 万美元,提升到 2011 年的 3.4 万美元;2004 年到 2011 年的 8 年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 5%是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近 2 倍,完成了向高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国际金融、贸易

16、、航运中心地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财富杂志两篇文章发表的背景和其反馈出的信息。新名词“纽伦港”的提出说明了什么?(12 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回归 15 年以来,“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8 分)【答案】略。【说明】本题以香港回归 15 年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效果中认识“制度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本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能正确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三、备考建议 抓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考生最好将考试说明中涉及的考点逐一梳理,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知识网络。构建中外通史知识体系,提升贯通古今的能力。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和运用。在复习备考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抓好训练环节,提高练习效率。习题的选择最为关键,精选精练,目标明确。同时教师应做好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解题注意四个环节:读懂、审准、答好、规范。继续关注新课改。进入新课改的省份已越来越多,新课改较早的省份,在高考试题的命制上手法已渐趋成熟。利用其课改研究的成果,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热点问题,要特别关注。要将长效热点和周年热点相结合,以凸显人文学科的社会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