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50分钟 满分:90分)1(2019云南昆明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8年,欧洲各民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种种牺牲,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立即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
2、识。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时欧洲全球控制力削弱的表现。(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得出民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据材料“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得出德国国会的推动;据材料“前
3、外交大臣西方文明将崩溃”得出政治家的努力;据材料“美国参战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得出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改变战争局势。第(2)问,据材料“美国参战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破坏。答案:(1)原因:民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德国国会的推动;政治家的努力;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改变战争局势。(2)表现: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战争对欧洲的巨大破坏。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日三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某些与战前不同的重要变化,海军军备竞赛阴云笼罩。1920年12月,美国参议员博拉提出召开各国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会议的建议。1921年,美国国会通过提案,要求政府同英、日进行裁军谈判。11月,在远东有利害关系的美、英、日、法、意等九国的代表聚会华盛顿,纪念停战三周年。12月,裁军会议正式举行。美国总统哈定在开幕词中信心十足地说道:“我们在这里相逢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记录下一个关于世界本性的公开宣言,它经过了战争中战火的洗礼并因为焦虑的结果而变得更加敏感。我寄希望于那种对强调和平保障的理解能使世界安静的努力来减少负担,改善秩序。”与会各国对美
5、国国务卿休斯提出的裁减舰船的设想反应不一,经过近3个月的激烈讨论,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缔结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五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主力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3.5万吨,舰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其他舰船未作限制。在裁减陆军方面,因日、法、意等国的坚决反对而无结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11922年裁军会议召开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11922
6、年裁军会议对世界局势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要变化”并结合所学,得出一战后美、英、日力量对比、国家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据材料“海军军备竞赛阴云笼罩”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海军军备竞赛,远东太平洋地区局势紧张;据材料“1920年12月,美国参议员博拉提出召开各国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会议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为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倡导召开裁军会议。第(2)问,关于其影响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得出限制了海军军备竞赛,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据材料“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法、意各6万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
7、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据材料“其他舰船未作限制。在裁减陆军方面,因日、法、意等国的坚决反对而无结果”并结合所学,得出缺乏对辅助舰船、陆军和空军军备限制,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世界局势隐含新的紧张因素。答案:(1)背景:一战后美、英、日力量对比、国家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海军军备竞赛,远东太平洋地区局势紧张;美国为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倡导召开裁军会议。 (2)影响:限制了海军军备竞赛,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缺乏对辅助舰船、陆军和空军军备限制,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世界局势隐含新的紧张因素。3(2019卓越名校联盟一
8、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8年7月11日,美国国务院向飞机制造商和出口商发出劝告信,表示“美国政府强烈反对向从事那种轰炸的国家出售飞机或航空设备。因此,国务院将不乐于签发许可证,授权向正使用军队攻击平民的国家出口任何飞机、航空武器、飞机引擎、飞机部件、航空设备附件或炸弹”。国务院还要求那些已与外商签约的厂商,向国务院通报其合同的内容,无论是否已有或正准备申请许可证。这就是所谓的“道义禁运”。“道义禁运”是美国政府针对日本轰炸广州采取的直接应对措施,但其意义则不止于此。应该指出的是,美国依然保持着大量对日出口,而且,避免卷入战争也仍然是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摘编自陶文钊主编战时美国对
9、华政策(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道义禁运”措施的内涵,并简析该措施出现的历史背景。(7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道义禁运”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国务院将不乐于签发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它不是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而是利用政府在民间的影响力,号召本国企业自发减少对日本的相关进口,它不具有强制性。第二小问,扣住时间1938年7月11日,据材料“道义禁运是美国政府针对日本轰炸广州采取的直接应对措施”,并结合所学,可以从日本、中国、美国、美日等方面来思考。第(2)问,结合道义禁运的含义,从美国、日本、中日、美日等方面来思考,得出
10、推动了美国社会放弃孤立主义思潮,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目的,客观上推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成为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之一。答案:(1)内涵:它不是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而是利用政府在民间的影响力,号召本国企业自发减少对日本的相关进口。它不具有强制性。背景:日本侵华,占领广州;美国政府决心从置身欧亚战火之外到采用经济手段一定程度的限制日本扩张;美日在远东矛盾的激化;孤立主义思潮对美国政府的影响;中国政府呼吁美国等国际力量援华制日。(2)推动了美国社会放弃孤立主义思潮;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目的;客观上推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成为1941年日本发动太
11、平洋战争的原因之一。4(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六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0年10月,英国本土已经度过最危急的时期。英国决定重开滇缅路,其对华政策转向积极。1940年10月14日,英国大使卡尔在与蒋介石会谈时表示“英国国策今已改变”,建议英国向中国提供武器弹药和飞机等军事装备的要求,中国还可以要求英国对华贷款100万英镑。作为回报,中国可以考虑派遣壮丁三四十万人协助英国作战,或在日本进攻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时,以大军攻击广州地区,牵制日军南下。1941年2月,丹尼斯少将将出任英国驻华武官后,中英展开了有关军事合作问题的实质性讨论,其主要内容有英国训练和指挥中国游击部队及英国
12、空军的援华问题。1941年78月,中英连续举行了4次关于联合军事行动的具体问题的商谈。8月中旬,双方就组训15连游击部队,协防香港、缅甸等问题达成初步协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华政策转趋积极的背景与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联合军事行动达成初步协议的意义。(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1940年10月,英国本土已经度过最危急的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不列颠空战的结束挫败德国进攻计划;据材料“英国决定重开滇缅路,其对华政策转向积极”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加快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危及英国利益。第二小问,据材料“英国决定重开滇缅路缅甸等问题达成初步
13、协议”可知主张重开滇缅公路,加强对华军事与物资援助。第(2)问,据材料“1941年78月,中英连续举行了4次关于联合军事行动的具体问题的商谈”可知有助于中英双方的合作抗日;据材料“8月中旬,双方就组训15连游击部队,协防香港、缅甸等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可知加强区域联防,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答案:(1)背景:不列颠之战挫败了德国征服英国的计划;日本加快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危及英国利益。措施:重新开放滇缅公路;加强与中国讨论军事合作问题。(2)意义:推动了英国援华制日;实行特定区域的联防,符合中英两国的共同利益;有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留给人们的
14、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联合国的设计者所设想的那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对于大国的核心作用联合国显然比国联更为看重。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德意日受到沉重打击,也对英法主导的旧的殖民体系形成了冲击。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为了促进
15、民族自决,联合国宪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托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总体而言,二战后期盟国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基本上得以实现,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大国必须在维护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可知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一方面联合国也主权与利益”可知重视和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托管理事会三章”可知提倡民族自决
16、。第(2)问,据材料“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可知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形成了冲击”可知冲击了旧的殖民体系;“他们可以联合发起的任何干涉”可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无法避免大国的强权主义与霸权政治。答案:(1)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重视和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提倡民族自决。(2)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否定了旧的殖民体系;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6(2019河北保定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法国在1958年戴高乐上台之后,为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和独立自主,摆脱美国的控制
17、和束缚,实行戴高乐主义。根据时局的变化,毛泽东在1964年1月将“中间地带”理论发展为“两个中间地带”。在此国际背景下,中法这两个在各自的阵营中别有影响的大国,为捍卫本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形成共识,克服两国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于1964年1月27日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毛泽东在1964年1月30日同法国议员代表团谈话时鲜明地道出了这点:“中法可以合作反对大国的欺侮,法国要把整个欧洲团结起来,可以做日本的工作。建立从欧洲的伦敦、巴黎到中国、日本的反对美苏两霸的第三世界”。中法建交对双方来说都是着眼于世界全局的战略行动。 摘编自靳孔胜中法建交及其对两极格局
18、的冲击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建交的历史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建交的历史意义。(8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中“反对大国的欺侮着眼于世界全局的战略行动”等得出两极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出现;戴高乐政府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结合所学可得,中国外交形势恶化,需要改善外交环境。第(2)问,结合材料“反对美苏两霸”等得出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挑战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政策;提高了法国地位;并结合所学可得,冲击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改善了中国与欧洲的关系。答案:(1)历史背景:两极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出现;戴高乐政府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中国外交形势恶化,需要改善外交环境。(2)历史意义: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挑战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政策;提高了法国地位;冲击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改善了中国与欧洲的关系。-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