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逍遥游设计 课题逍遥游课型文言文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2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2把握先破后立的议论方法3鉴赏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手法。教育点1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2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重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2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师:在我们的高中课本
2、中学过苏轼的赤壁赋,此文写于他被贬黄州时。在他的文章中,他哀叹人生之短暂的诗句是什么?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师:感慨个人之渺小、天地阔大的诗句是什么?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师:是的。虽时乖命蹇,仕途不顺,但他依然能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豁达。那么,他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有精神上的寄托和支柱,而今天我们要学的庄子就是他的精神支柱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他的逍遥游,一同来欣赏庄子的奇思(想象)、妙想(思想)。二、学习目标PPT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2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
3、理的方法。PPT本次课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2掌握本部分的重点文言现象,熟练而准确地疏通文意2、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并体会庄子的精神内涵三、检查预习,回忆作者及庄子(一)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呢?(适当补充背景知识,以促进对教学目的1的解决。学生思考回答)1、庄子其人:PPT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 人,著名的 思想家 , 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因为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系出楚国公族,后因
4、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楚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同为楚人,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但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1、庄子其书:PPT庄子庄周和他内篇7篇:一般认定庄子自撰的门人以及后学所外篇15篇著。今存33篇杂篇11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PPT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
5、学、哲学的文学。(二) 、你对“逍遥游”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呢?(同桌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PPT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云: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谈南华三十篇。 注:(庄子又称南华经)师:可见理解本篇对于领会全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的主要风格。四、初读感知课文,注意
6、读音句读(学生大声)1、字音识记鲲(kn)鹏抟(tun)齐谐(xi) 坳(o)堂北冥(mn)夭阏()沮(j)丧 榆枋(fn)斥鴳(yn)舂(chn)米 五、再读,参照注释,翻译课文。(分小组讨论)疏通、翻译课文第一部分(将课文第一段分成4个小部分,学生分成8个小组,先自己翻译找出不懂的句子,然后可以小组内讨论。最后选出代表发言,其他组对本组的内容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1、各小组自由发言翻译课文(先朗读要翻译的课文部分,补充订正字音),其他小组或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2、学生齐读第四层然后思考:为什么要写行路备粮的事情?(可以同桌讨论)PPT理解:反驳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
7、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蜩与学鸠以为自己是无所依赖的,是自由的,因此它们嘲笑鲲鹏。蜩和学鸠不是没有所待,而是必须凭借一点外力。3、重点文言现象强化(学生自由回答)PPT(1)、通假字,并解释 1.北冥有鱼 2.三餐而反(2)、词类活用并解释 1.而后乃今将图南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古今异义 1.怒而飞
8、2.腹犹果然(4)、一词多义 1、之:鹏之徙于南冥也 之二虫又何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 其: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3、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以其无礼于晋(5)特殊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2.之二虫又何知?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5.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六、小结第一段 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一部分当中都写了哪些事物?共性是什么?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PPT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世上万物都有所待,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都没有绝
9、对自由。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七、拓展、延伸庄子写这段文章想要表达什么?借助谁如何来表达的?(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PPT(写作背景补充)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
10、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八:练一练:翻译下列语句(1)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去以六月息者也。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之二虫又何知?九、小结庄子思想和文风对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如 郭沫若所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十、作业布置:背诵本段及本段重点文言现象十一、教师寄语:学习庄子远大的目光和恢宏的气度作为青年我们也要从前人那儿继承鹏的精神,拥有鹏的气度。不能如药家鑫自私到撞人后为了逃脱责任而残忍地将人杀死;更不能像马家爵那样只因一点儿小摩擦,就残忍杀害四名同学。不能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冷漠,不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我们要高飞,就要有鹏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和笑看风云的开阔襟怀。附:板书设计庄子其人 其书逍遥游:无所待:依赖、凭借 其思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