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烛之武退秦师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1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烛之武退秦师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 掌握本文中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 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诵读、启发、讨论、讲解教学资源PPT课件 、多媒体投影仪、烛之武退秦师的朗读音频烛之武
2、退秦师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及史书体例的基本情况。 2.学习课文一二段,概括主要内容。 3.理解和掌握一二自然段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积累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教学思路导入新课解读题目文学常识诵读感知课文解析思考讨论小结作业教学环节主 要 内 容设计意图导入(参照教学设计幻灯片1)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讲解,了解本文应该学习的内容。题解(参照教学设计幻灯片5)烛之武 退 秦师郑国大夫 使动用法,使撤退 秦国军队引导学生解题,重视学习本文的中心事件。文学知识简介左传简介(参照教学设计幻灯
3、片6)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古代史书体例(参照教学设计幻灯片7)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史书的几种体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诵读感知(参照教学设计幻灯片8)听朗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画出疑难词句。通过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解析第一自然段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文章第一自然段,理解和
4、掌握下面展示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参照教学设计幻灯片9)注:同桌之间可互相讨论,补充,总结。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贰:动词,从属二主。于:介词,表引出对象,形成介宾短语后置状语。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驻军”。概括第一段:(参照教学设计幻灯片10)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 故事背景:(参照教学设计幻灯片11)晋秦围郑。1.帮助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2、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基础知识,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辨析能力。解析第二自然段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文章第二自然段,理解和掌握下面展示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参照教学设计幻灯片12)注:同桌之间可互相讨论,补充,总结。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连词, “假如”。 使:动词, “派遣”。见:动词, “进见,谒见”。 2.臣之壮也。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壮:动词, 古代男子三十为“壮”,后泛指成年。3.无能为也已。为( wi):动词, “做,干”。也已:语气词连用,“已”同“矣”。4.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 过:名词,“过错” 。5.子亦有不利焉。子:代词,尊称,“您”。 焉:语气词,不译。概括第二段:(参照教学设计幻灯片13)烛之武临危受命。1、通过讨论,了解文言文应该学习的内容。2、让学生明确文言文应该掌握的几
6、类知识及其学习方法。3、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基础知识,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辨析能力。思考讨论(参照教学设计幻灯片14)1.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自责(情) 晓义(理)2.作者写佚之狐与郑伯有什么用意?这样写是为塑造烛之武的典型形象服务的,达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才” 的效果,使烛之武“临危受命,深明大义,弃积怨担国忧”的大美形象更加饱满。在讨论学习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小结本节课了解了左传及相关文学常识,研读了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掌握了一些文言基础知识,并通过思考讨论认识了烛之武其人。复习回顾,进一步感知文意。作业1.复习本课所讲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句式。2.背诵第一、二段。3.预习第三、四段。提高学生查阅工具书、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的能力。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 第一段: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第二段:烛之武临危受命。课后反思具体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文言字词的积累与梳理作为重点,落实了文言文教学中以诵读来培养语感的方法。文章语段的翻译用时有点多,如果时间设计再合理些,小结让学生自己做效果会更好一些。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