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瞿秋白告别人生那一刻 瞿秋白于1927年和1930年两度担任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这一切,得益于他与共产国际的结缘。 1921年,瞿秋白第一次来苏俄采访。192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四周年,瞿秋白到工厂参加纪念集会。“无意之中,忽然见到列宁立登演坛,全会场都拥挤簇动。”瞿秋白记录到。 苏联一行,让瞿秋白吸收接纳了不少进步的新思想,已经有改革社会的要求。 1922年2月,由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苏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因为在苏俄的经历,他曾先后担任共产国际来华代表马林和鲍罗廷的翻译兼助手。 当1925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在上海设立后,中共中央决定由陈独秀和瞿秋白作为常任代表和常任副代表
2、。也因此,瞿秋白开始走入中共中央的核心。1927年,瞿秋白取代陈独秀,成为党内第二个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人。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瞿秋白离开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后来,他又被调到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领导苏区的文化建设,直至1935年被捕牺牲。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上空阴云密布。瞿秋白从容挥笔,写下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然后,瞿秋白向军官扫视了一下,神态自若,缓步从容走出了大门,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 当时,瞿秋白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持香烟,神色不变,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红军歌,到达两华里外的罗汉岭刑场之后,选择一处坟墓堆上,盘足而坐,微笑着说“此地很好”,并要求刽子手正面开枪,饮弹从容就义,年仅36岁。 (法制晚报6.23 陈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