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命题第三板块 以调节为中心的个体稳态 考多少考什么本板块在全国卷中一般考 2个选择题(分值为 12分)和 12 个非选择题(分值为 818 分)(一)选择题一般从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内环境稳态等知识点命题近 5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如下: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7 卷 T3;2016 卷 T4;2015卷T2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2017 卷 T5;2017 卷 T4;2016卷T3;2015卷T3;2014卷T3;2014卷T3(二)非选择题一般从植物的激素调节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两个方面命题 近 5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如下: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7卷T30;2015卷T29;2013卷T29
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7卷T31;2017卷T30;2017卷T31;2016卷T31;2016卷T30;2015卷T30;2015卷T30;2014卷T31;2014卷T30;2013卷T30 二轮复习怎么办本板块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是高考的热点,近年来考查力度又有所增强,考查内容集中在动物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涵及其调节机制、生长素的发现和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突出各个系统、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本板块涉及面广,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考查方式十分灵活。因此复习本板块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思路。(一)从复习策略上看,对不同的题型要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 对常命制选择题的“植物的激
3、素调节”和“动物内环境稳态”应注重基础知识理解,归纳总结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常命制非选择题的“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要明确知识内在联系,拓宽知识,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1通过比较与归纳,结合实例构建神经体液调节的知识网络(二)从复习思路上看,稳态部分重在过程、联系,构建网络是重要的复习措施(示例如下)2多角度、多层次构建免疫调节网络3采用联想迁移法构建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网络高考 6 道选择题命题点之(五)植物的激素调节检测(十五)“植物的激素调节”点击链接 考点一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生理作用 增分类考点讲练贯通1理解生长素的三类运输方式(填空)(1)极
4、性运输方向:形态学形态学方式:上端下端主动运输(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进行非极性运输。筛管(3)横向运输:在某些刺激(如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影响下,生长素在的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不接受刺激的部位不能发生横向运输)。能感受刺激(4)实例判断:2辨明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曲线的三个区段(填空)(1)图中 Oa 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增强。(2)ab 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不能认为抑制作用加强。(3)bc 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增强。促进作用减弱抑制作用 植物生长的向性原理及判断、生长素的运输及结合曲线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生常因混淆生
5、长素的运输方式和不能准确识别生长素两重性曲线而失分。生长素的合成及分布 1(2015全国卷)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解析:植物幼嫩叶片可以合成生长素,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的;在成熟茎韧皮部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幼嫩组织中存在极性运输;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于成熟细胞;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例如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后
6、,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答案:C 2(2017襄阳市模拟)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某研究小组研究了 Zn 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据实验结果可推测 Zn 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B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C实验组在加 Zn 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D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解析生长素的合成及分布 易错提醒与生长素合成有关的三个易混点(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2)生长素并不是由色氨酸直接转化而生成的,而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转化产生的。(3)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但单侧
7、光、重力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和方式 3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 a、b、c、d 四组。将 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 c、d 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 a、b 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 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 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c 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 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解析A若图中 AB 为成熟茎切段
8、,琼脂块和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 和 ABA 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B若图中 AB 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 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C若图中 AB 为茎尖切段,琼脂块和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D若图中 AB 为茎尖切段,琼脂块和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 ABA 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4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 14C 标记 IAA 和 ABA 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解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和方式 生长素运输方向和运输方式的对应关系 归纳拓展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主动运输 横向运输 被动运
9、输 非极性运输 主动运输 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5(2016全国卷)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 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 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 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 b 侧的 IAA 含量与 b侧的相等B胚芽鞘 b 侧与胚芽鞘 c 侧的 IAA 含量不同C胚芽鞘 b侧细胞能运输 IAA 而 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 d从 a中获得的
10、IAA 量小于 a的输出量解析6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所示。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 a cm,从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 4 mol/L 和 16 mol/L。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再取相同切段浸入其中,测得其生长量为 b cm。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 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 16 mol/LB若 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 4 mol/L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D当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 18 mol/L 时,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 d cm解析生长素的生理
11、作用及特点 技法指导利用“三看法”判断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激素的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题目的综合性较强,难度中档。考生常因不能识读图示中各激素的作用而失分。考点二 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保分类考点自主学通1(2017全国卷)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 CTK 对该植物离体叶片
12、的作用可被 ABA 削弱C可推测 ABA 组叶绿体中 NADPH 合成速率大于 CTK 组D可推测施用 ABA 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解析2(2014海南高考)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抑制植物生长解析: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答案:C 1熟知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填表)用于果实
13、_ 乙烯利 解除种子_,诱导大麦种子淀粉酶合成,用于啤酒生产 赤霉素 保持果蔬鲜绿,延长_ 青鲜素 用于促进插枝,防止落花落果及除草 萘乙酸、2,4D 生根贮存时间休眠催熟2明确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填表)激素 作用 生 长 素、细 胞 分 裂 素、_ 促进坐果和果实生长 生长素、_ 延缓叶片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 _、生 长 素、_ 促进植物生长 _、脱落酸 促进果实成熟、脱落 乙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1细胞分裂周期分为 G1期(DNA 复制前期)、S 期(DNA 复制期)、G2 期(DNA 复制后期)和 M 期(分裂期)。赤霉素可以促进从G1 期到
14、S 期的过程,缩短 G1期和 S 期的时间;细胞分裂素促进 S 期 DNA 的合成;生长素在 M 期晚期可促进核糖体 RNA的合成。以上不能表明()A有些植物激素可促进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分裂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C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协同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D上述只有一种激素不会改变细胞周期的时间解析A比较组别 1、2 可知,顶芽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B比较组别 1、3 可知,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的抑制作用C比较组别 2、4 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生长D比较组别 3、4 可知,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作用效果大于细胞分裂素2研究植物激素对豌豆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解
15、析3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 A 突变体、光敏色素 B 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 8 d 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 PAC 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B浓度为 105和 104 mol/L 的 PAC 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C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光敏色素 B 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解析归纳拓展植物激素调节的两点归纳(1)果实与激素:促进果实“发
16、育”生长素、赤霉素 促进果实“成熟”乙烯 促进果实“脱落”脱落酸(2)A图中物质甲是氨基酸,物质乙是蛋白质B物质甲转变为物质乙与中心体有关C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参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D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1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解析解析2研究发现,黄色光能提高番茄植株生长素氧化酶(可分解生长素)的活性,导致脱落酸和乙烯含量相对增多,导致番茄矮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单侧黄色光照射番茄幼苗,可能使其背光弯曲生长B黄色光抑制了色氨酸转变为生长素的过程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植物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合成D材料显示生长素和脱落酸对番
17、茄植株的生长起协同作用3已知单侧光与重力均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为探究某强度的单侧光及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处理,燕麦弯曲生长情况用柱状图乙表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假如撤去单侧光的照射,图甲茎仍将水平生长B图甲若处于失重状态下,则燕麦茎将水平生长C实验一段时间后,第组燕麦会长成图丙所示的形态D图甲中的向上弯曲程度最大,的弯曲程度最小解析A0.4 mg/L 的 2,4-D 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B2,4-D 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C1 mg/L 的 2,4-D 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D2,4-D 溶液
18、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4(2017兰州模拟)为探究不同浓度的 2,4-D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等量的蒸馏水、0.4 mg/L、0.7 mg/L、1 mg/L、1.3 mg/L、1.6 mg/L 的 2,4-D 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 12 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解析5现将去胚的大麦种子分别放在赤霉素溶液、放线菌素 D(转录抑制剂)溶液以及赤霉素和放线菌素 D 溶液(两种溶液均为适宜浓度)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 淀粉酶的生成情况,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与实验不符合的是()组别 1 2 3 4 处理条件 赤霉素 放线菌素D
19、 淀粉酶的生成相对量 1单位 4单位 0.2单位 1单位 注:表中“”表示不加该物质,“”表示加入该物质。A实验前种子去胚的目的是排除干扰B该实验自变量是赤霉素和放线菌素 D 的有无C赤霉素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D赤霉素能解除放线菌素 D 对 淀粉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解析6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某科研小组用 14CO2饲喂孕穗期的水稻叶片,进行了以下实验:用适宜浓度的BR 喷施水稻叶片,定时测定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 1;用不同浓度的 BR 喷施水稻叶片,测定收获期籽粒 14C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 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R 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催化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图 1 表明适宜浓度的 BR 能提高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图 2 结果表明喷施 BR 能抑制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D图 2 结果能说明 BR 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