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1.50KB ,
资源ID:22585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585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导读法.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导读法.doc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导读法所谓“导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呢?本文建议如下:一、诱导-激发学习动机。人从环境中所接受的不知不觉或意识模糊的刺激影响,心理学上称之为暗示。充分利用学生的暗示心理活动,能促成学生阅读的需要、兴趣和动机,并充分发挥智慧潜能,顺利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有位教师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是这样开讲的:解放军的一个连队每天早点名时,连长喊道:“马宝玉!”没人应声;“葛长林!”仍然没人应声;“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还是没人应声。直点到第六位战士的名字,才听见应“到”。前五位战士为什么不应”到”?他们到哪儿去了呢?既然他们

2、不应“到”,连长为什么还要每天点他们的名呢?因为他们是牺牲在狼牙山的五壮士!(板书课题)接着教师要学生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学生产生了兴趣,又在比赛的氛围中自主阅读,很快便了解了故事情节,感受了人物风貌。导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求解决新课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提高的认识需要和认识水平的内部矛盾不断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因此导读课的设计要构成阶梯式的累积发展层次,让学生在最佳的阅读心境中不断产生探究的动机,一步步地思考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二、疏导-指点阅读的门径。从信息论

3、的观点看,导读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一个反馈系统,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时,必然有反馈信息作用于教师。小学生思想感情、兴趣欲望、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性,各自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这些反馈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此,教师必须发挥教学机智,适当地予以疏导,巧妙地指点门径,以保持学生阅读心理流向的畅达,促使学生自解其难。比如在阅读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学生对文中的比喻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不甚了解,认为“荡秋千不是很好玩的游戏吗?”这显然没有把“秋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考虑。教师可这样疏导:这里的秋千指什么?(十三根凌空而架的铁索)这里的“荡”有什么危险?(脚下是九十 丈的深谷,水急浪高)“荡秋千”在这里说明了什么?随着教师的有序有节的疏导,学生思维开阔了,终于读懂了这句话。三、评导-培养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含思维的度和深度,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它们制约着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要随时加以评导。评导要根据教材特点,揭示学习规律,向学生传授逻辑思维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