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577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一、选择题(2016宁德高一检测)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解析:第1题,

2、地貌、岩石等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A项中不只是由大气、水、生物、土壤四部分组成,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第2题,B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提供叶绿素,C项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D项平衡功能是相对的,是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答案:1.B2.A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34题。3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单一性C整体性 D区域性4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下列选项与其相符的是()A风力大 B沙漠广布C光照强烈 D植被茂盛解析:第3题,图中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

3、一个统一的整体。第4题,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其植被茂盛。答案:3.C4.D图中A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所示的是()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6图中所示过程参与的物质循环是()A水循环 B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循环 D生物循环解析:第5题,A是绿色植物,且有氧气放出,表示光合作用。第6题,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绿色植物参与的生物循环过程。答案:5.B6.B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完成78题。7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A氮气 BB氧气CC二氧化碳 DD碳酸盐8从A到整个过程都属于()

4、A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第7题,A和B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放出的氧气,C和D分别表示动物呼吸作用中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第8题,从A到整个过程都属于化学元素在各个圈层的迁移过程。答案:7.B8.A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据此回答910题。9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生产性 B平衡性C差异性 D整体性10材料中所说的

5、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气候 B土壤C水文 D生物解析:第9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第10题,水位的抬升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而水位属于水文的一个重要方面。答案:9.D10.C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1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解析:第11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6、没、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现象。第12题,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1.A12.C 二、综合题1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甲、乙两幅区域图。(1)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面框图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解析:第(1)题,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能够净化水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如湖泊面积减小,部分

7、湖泊变为陆地,气候的大陆性则增强,洪涝灾害多发,水体净化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随之减少,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第(2)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则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加剧荒漠化的趋势。答案:(1)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2)从上至下依次为A、B、C1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图回答问题。(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

8、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解析:第(1)题,沙漠景观的形成主要从海陆位置分析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雪山景观主要从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分布分析;碧水主要从湖泊的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草原主要在水源丰富的地区有分布。第(2)题,从对气候、对生物、对地表环境等方面分析水资源减少带来的影响。第(3)题,结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相互影响。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 000 m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 ,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