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高考资源网 下精品高考试题阜阳二中高一语文新课程必修模块一水平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9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火钵(bn) 彳亍(ch ch) 颓圮(p) 江渚(zh) B、愀(qi)然 桀骜(o) 喋(di)血 浸渍(z)C、游说(shu) 沼泽(zho) 寥廓(ku) 翘(qio)首D、瞩目(sh) 复辟(b) 矫翼(jio) 匮乏(k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跋涉 云霭 执拗 唇枪舌箭 B、瑰丽 焦灼 欧打 怡然自得C、蔓发 狼藉 嫉妒 闲情逸致 D、契约 黯淡 驯服 耳儒目染3、下
2、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A、这个镇长的政绩无人能详,他的官僚作风倒是有口皆碑。B、他善解人意,能说会道,交际场中更是四面楚歌。 C、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似乎束手无策。D、我想像金岳霖先生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要讲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B、一个人自学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C、由于他在计算机方面勤学好问,勇于实践,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D、我们要在思想上自觉地抵制不良的坏风气。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兰亭集序的作
3、者是王羲之,他长于书法,有“书圣”之称。B、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之“新”,就在于它没有格律,十分自由。C、随想录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D、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6、默写(4分。任选2小题,每空1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2)固知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兰亭集序)(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赤壁赋)(4)真正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二、阅读鉴赏(45分)
4、阅读下列短诗,回答诗后78题(6分) 黄鹂 (徐志摩)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7、黄鹂是一首具有象征意义的诗,请谈谈你对“黄鹂”这一形象认识。(3分)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3分)阅读下列语段,回答911题(9分)政治流言年年中伤鲁迅 (选自央视国际,有删改)1925年10月,北京爱国民众和学生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的关税协定,举行游行示威,遭武装警察阻止和殴打。报上造谣:“周树人(北大教
5、员)齿受伤,脱门牙二。”其实,鲁迅那天却是“生些小病”,“整天躺在窗下的床上而已”。1927年,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事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鲁迅在中山大学因援救被捕学生不果和顾颉刚要来任教等原因愤而辞职。不久就传出谣言,说鲁迅“亲共而逃避”。 1931年初,左联作家柔石等被捕,接着报上刊发“鲁迅被捕”的谣言,远播国内外。鲁迅接连发信辟谣。在致留学日本的李秉中信写道:“飞短流长之徙,因盛传我已被捕。通讯社员发电全国,小报记者盛造谰言,或载我之罪状,或叙我之地址,意在讽喻当局,加以搜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爱国情绪普遍高涨,抗日救国运动成为社会主潮。这时,关于鲁迅的流言又出新招,
6、反动文人造谣鲁迅是“亲日”的汉奸,“替日本做侦探”,“意在卖国”。 反动文人制造的谣诼,固然使鲁迅憎恶愤恨;然而,左翼文化队伍中对他的种种流言,让晚年鲁迅更加恼怒悲愤。尤其是左翼中有些年青作者,竟然和反动文氓小丑同流合污,散播流言,伤害鲁迅的身心。他给友人写信:“就是我们的同人中,有些人头脑也太简单,友敌不分,微风社骂我为文妖,他就恭恭敬敬的记住:鲁迅是文妖。”左翼文化队伍里,有些年青人“唯我独左”,故作激进,唧唧喳喳,传说鲁迅近年来不大写文章,不做事之类流言。其实,鲁迅在上海九年来所写的,“比前九年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近三年所写的字数,等于前六年,那么,所谓现在不大写文章,其实也并非确切的
7、核算。” 30年代中期,在抗日救亡的爱国潮流中,左翼文化队伍里又传播着攻击鲁迅的流言。他气愤地给友人写信:“近日这里在开作家协会,喊国防文学,我鉴于前车,没有加入。而英雄们即认此为破坏国家大计,甚至在集会上宣布我的罪状。”鲁迅指出,攻击他“破坏联合战线”的流言的指挥者,不过是“手执皮鞭,乱打苦工的背脊,自以为在革命的”“工头”而已。9、“报上造谣:周树人(北大教员)齿受伤,脱门牙二。”这则谣言的背后隐含了怎样的信息?制造谣言的目的是什么?(3分)10、这些“流言”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类?请具体说明。(3分) 11、全文罗列了许多关于鲁迅的政治谣言的材料,请你谈谈,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将这些材料组织在一
8、起的?(3分)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214题(9分)血和惨叫使整个工房的人都怔住了,大家都在发抖,这好像真是一个榜样。打倦了之后,再在老板娘的亭子楼里吊了一晚。这一晚,整屋子除了快要断气的呻吟一般的呼喊之外,再没有别的声音。屏着气,睁着眼,百千个奴隶在黑夜中叹息她们的命运。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弦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
9、,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12、第二段首句中,作者使用了“饲养”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13、最后一段中的“黑夜”、“黎明”各象征了什么?(3分)14、试分析墨鸦和包身工的异同点。(3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517题(9分)于是余有叹焉。
10、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 B其孰能讥之乎
11、孰:怎么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 夫夷以近 夷:平坦1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深昏暗使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17“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3分)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
12、胜道也哉!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王维被称为“诗佛”,这与他的诗歌内容和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在王维的诗中,还有另一中气象,读下列两首诗,回答1820题。(12分)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少年行四首之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18、这两首诗共同的内容是什么?(3分)19、相对于参禅侍佛而言,这两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5分)20、晚年的王维,每“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对此,你有何评说?(4分)三、表达交流(36分)21、向人借东西,应当彬彬有礼,措
13、词得当。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A.请把圆规给我用用。B.拿你的圆规给我用用。C.我用一下你的圆规,怎么样? D.请把你的圆规借给我用用,好吗?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30分) “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最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要保有精神的明月
14、清泉,就要守护心灵的空间。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较为开放的今天,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请以“守护心灵的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编写故事,也可以畅谈感受,发表议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阜阳二中高一语文新课程必修模块一水平测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基础知识(19分)1、C(3分);2、C(3分);3、D(3分);4、A(3分);5、B(3分)6、默写(4分,任选2小题,每空1分。错字、漏字、增字,该空不得分。) (1)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2)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
15、血二、阅读鉴赏(45分)7、(3分) 诗中两次出现的“象是春光,火焰, 象是热情”的比喻, 给了我们重要的提示。因为无论是春光,火焰,还是热情,都寓指 了一种美好的东西。具体的说,可以指:爱、自由、美等等。 (能够答到“美好的事物、美、美好”等,都可以得分;只答到具体的美的内容,可以得1分。意思对,可以得分。 )8、(3分)求而不得后的失望、忧伤。 (意思对,可以得分)9、(3分)这在暗示鲁迅同爱国游行相关联,参与了示威游行。为军阀迫害鲁迅制造舆论,寻找借口。(意思对,可以得分)10、(3分)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动文人制造的谣诼”,另一类是“左翼文化队伍中对他的种种流言”。(意思对,可以
16、得分)11、(3分)作者主要采用了分类别、按时间先后的方法来组织材料。12、(3分)揭露了资本家(包工头)不把包身工当人,而是当做谋利的动物,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和对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愤慨。 (答到前半部分也算对。)13、(3分)“黑夜”象征了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充满光明的新世界。(意思对,可以得分。)14、(3分)(相同点:遭受剥削,为主人创造利益;不同点:墨鸦能得到主人的施舍、温情,包身工则没有。 )15 B (3分); 16 D(3分); 17 B(3分)18、(3分)开边守疆,立功报国。(意思对,可以得分)19、(5分)这是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境界,歌颂的是勇敢、坚决、意气风发与建功立业。这与开元天宝时期的时代精神吻合,也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一致。(能够答出“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境界”即可得分;意思正确,也可以得分。)20、(4分)或理解、或同情、或褒或贬、或有褒有贬,均要言之成理。三、表达交流(36分)21、 D (3分) 22、 D (3分) 23、(30分)参照2006年高考评分标准。 第7页 共7页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