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1.22MB ,
资源ID:22566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56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

1、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纲明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

2、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真题典例例1(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

3、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苏德战争爆发后”,可知当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经成立;由时间信息“1942年6月”可知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根据材

4、料“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墨索里尼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可知北非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根据材料“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可知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第(2)问,从阿拉曼战役对北非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及对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的影响方面分析。例2(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

5、、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答案(1)太平洋战争

6、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等信息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根据材料“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第(2)问,从对中国抗日战争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例3(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

7、,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摘编自

8、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答案(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

9、体计划”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可以从对反法西斯盟国、对德国和对整个二战的形势等角度分析。考情分析1全国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年考题统计2本部分的命题特点(1)试题难度相对较小。“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所有的高考试题都直接或间接围绕这个主题考查。(2)紧扣主题作答。与其他选修命题风格相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查的内容也是主题单一而集中,直接而简洁,就是说,回答时,先确定好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组织答案,就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3)注重材料信息与时代背景的联系。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

10、主;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分析战争的原因、影响;从内容上看,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是考查重点。3本部分的备考建议(1)立足教材,掌握基础知识。(2)重视对战争的原因、影响、启示的分析。知识整合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3)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2经过3性质(1)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两大集团都是为了夺

11、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参战的。(2)塞尔维亚、比利时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4影响(1)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5启示(1)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及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战争的根源。(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

12、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5)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崛起。6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1)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

13、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1)建立背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2)凡尔赛体系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内容: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影响a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b使欧洲和西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欧洲出现

14、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c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d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3)华盛顿体系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筑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影响a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b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c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d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受害者。2国际联盟(1)

15、背景建立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一项重要议题。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了国联盟约。(2)实质: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3)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和裁军。加强国际合作,为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20世纪30年代,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4)评价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3维护和平的尝试(1)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等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但该条约也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2)1

16、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4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了固有的矛盾,甚至孕育了新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惩罚性的掠夺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法、德之间。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

17、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4)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5)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

18、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进程(1)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2)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3)转折: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4)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3影响(1)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2)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3)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4)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5)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6)客观

19、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4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1)原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一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英、法等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2)实质:损人害己、姑息纵容。5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正义的。(

20、2)团结就是力量。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力量的形成和发展却需要团结。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依靠团结形成的强大力量。(3)战略指导正确。战争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和进行,如何避免两线作战,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是一个突出的问题。(4)战争动员有力。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时间持久、消耗巨大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战争动员调动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四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1)原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

21、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2)表现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政治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华约组织。(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4)影响美苏冷战,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局部

22、冲突争端不断。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美苏争霸(1)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重大事件a戴维营会谈: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苏美两国首脑会晤,未取得成果,很快苏美关系趋于紧张。b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2)第二阶段的较量(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重大事件a“缓和”: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和1975年的欧安会的召开。b对抗:197

23、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谋求同中国对话。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结局:1989年的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3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1)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沉痛,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

24、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高科技的威力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大战和核战争,只能实行核威慑。(4)美苏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强加到别国社会之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我们必须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5)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美苏争霸,互有攻守,当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大的时候,在争霸中就处于攻势,反之,经济发展衰退,在争霸中就会处于守势,即劣势。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背景:朝鲜南北对立;美国的霸权政策。(2)概况:195

25、0年朝鲜内战爆发;初期朝鲜人民军队控制了南部90%以上的地区;美军仁川登陆,占领平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1年开始停战谈判;1953年,签署停战协定。(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局部战争。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正义、反对强权的精神,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朝鲜战争结束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越南战争(1)背景法国侵略越南,日内瓦协议签订,南北分裂。美国干涉越南内战。(2)过程:特种战争(20世纪60年代初)局部战争(1964年)转折(1968年)停战协定(1973年)。(3)结果:1973年在巴黎签署停战协定;1975年越南实现了统一。(4)影响迫使美国不得不

26、改变其对外战略。越南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3中东战争(1)问题由来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中东地区是一个民族分布比较复杂的地区,宗教矛盾复杂。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是阿以冲突存在的关键。(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五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4)和平进程背景:前四次中东战争并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序曲:埃以和解和“戴维营协议”。存在的问题:耶路撒冷地区的归属问题;犹太人的定居点问题。4两伊战争(1)原因:各种历史的、

27、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2)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3)影响:两伊战争造成了两伊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5海湾战争(1)原因:边界纠纷;油田之争;地区争霸;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后,中东地区局势动荡。(2)过程与结果:1990年8月爆发,1991年2月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的决议,战争结束。(3)特点:一场高科技战争;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局部战争。六 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2)作用2和平与

28、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1)依据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的潮流。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的需要。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2)不利因素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没有消除。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极端势力的危害。世界发展很不平衡。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规律总结1对战争的分析认识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1)战争的原因:首先主要在于

29、战争发动者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阶级或国家利益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其次要分析社会矛盾双方的利益冲突。(2)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战争目的都是被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3)战争的胜负:因素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

30、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点3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在二战中互相协作的表现(1)政治上互相协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世界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经济上互

31、相支持:为了充分发挥盟国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盟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美国租借法的通过等。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军事上互相配合中国战场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中国修建了滇缅公路,并出兵协同英军作战,支援了英军东南亚战场,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在北非战场和西西里岛登陆战中,英美盟军密切合作,获得重大胜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

32、军攻入德国境内时,苏军攻克柏林,美、苏、英、法等盟军相互协作,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美、英相互协作,苏联也参加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留给后人的思考和教训(1)思考应该设法避免战争的发生,追求和平、进步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前途。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必须加强国家间合作。当侵略势力扩张时,正义的力量应该尽早团结起来,形成抵抗侵略势力的统一战线,使其无机可乘。(2)教训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建立国

33、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5认识二战后的局部战争(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的原因根本原因: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局部“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上的矛盾被双方所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美国对华“扶蒋反共”失败后,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直接

34、原因a在朝鲜,美国一直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眼中钉,希望能有机会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b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故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结果a中国和苏联在这两场战争中,都给予朝鲜、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b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表明:称霸世界的政策不得人心;侵略他国,干预他国内政是行不通的。(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局部战争的原因地区资源及其民族、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

35、大国插手、干涉别国内政。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加深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3)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关系变化对局部战争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课时作业1(2019云南昆明三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18年,欧洲各民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种种牺牲,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

36、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立即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

37、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时欧洲全球控制力削弱的表现。答案(1)原因:民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德国国会的推动;政治家的努力;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改变战争局势。(2)表现: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战争对欧洲的巨大破坏。(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立即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俄

38、国、亚非拉国家、欧洲等角度分析作答。2(2019河北唐山二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进入法国。40万英法联军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但是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至6月4日结束,

39、历时10天。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1940年6月22日,德法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一节火车车厢里签署了法国向德国投降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英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法国战略战术的失当;德军实行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战术。(2)原因:英国政府的积极动员;各国积极配合;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希特勒的错误指挥。意义:保存了有生力量,鼓

40、舞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信心,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原因之一为英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根据材料“但法国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进入法国”可知,法国战略战术的失当,德军实行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战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可知英国政府的积极动员;根据材料“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

41、救生艇等小型船只”可知各国积极配合,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根据材料“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但是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可知还有希特勒的错误指挥。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可知保存了有生力量,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信心,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2019广东三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全面负责对华宣传。为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和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

42、传项目,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随着美国对日反攻路线出现变化,在美国决策者的战略构想中,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是美国对华宣传的重要工作。此外,战争信息署从西方文明优越论视角,把中国看成是一个贫困落后、亟待用西方制度和技术进行“改造”的典型。在战争信息署看来,它不但要通过话语力量给予中国人战斗勇气,促进中美合作,还要改变中国人“陈旧”的思想,为国民政府的“改革”引入美国的观念和制度,为战后缔造远东和平培养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和合作理念。应该指出的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战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殊剪裁,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摘编自王

43、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信息署宣传的中国形象及其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战争信息署所宣传的中国形象。答案(1)中国形象: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肩负国际责任的世界大国;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国。目的:鼓舞中国民众的战斗士气;培育中国的国际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2)鼓舞了国人的战斗士气,肯定了中国的贡献;体现中美同盟互助关系,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条件;形象的变化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其实质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未能完全反映中国现实,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解析第(1

44、)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可得出是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根据材料中“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可得出是肩负国际责任的世界大国;根据材料中“为国民政府的改革引入美国的观念和制度”可得出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国。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通过话语力量给予中国人战斗勇气”可知鼓舞中国民众的战斗士气;根据材料中“为战后缔造远东和平培养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和合作理念”可知培育中国的国际共同体意识;根据材料中“国民政府的改革”可知推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第(2)问,根据材料中“通过话语力量给予中国人战斗勇气”“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可知鼓舞了

45、国人的战斗士气,肯定了中国的贡献;根据材料中“促进中美合作”可知体现中美同盟互助关系,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条件;根据材料中“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战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殊剪裁”可知形象的变化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其实质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根据材料中“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可知未能完全反映中国现实,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4(2019河北5月大联考)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5年9月19日,在苏黎世,丘吉尔提出:“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这就是我们聚集在众多古老国家和民族之中的所有欧洲人的处境,这就

46、是日尔曼人各族在相互残杀使浩劫蔓延所得到的一切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只有这样,千千万万辛辛苦苦劳作的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快乐和希望。这个过程并不复杂,所需要的只是亿万男男女女的决心所以我对你们说:让欧洲站起来。”丘吉尔设想建立一个“兄弟般的协会”,这个协会由英联邦、“欧洲联盟”和美国三个相互关联的集团组成。英国将发挥“他们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的作用丘吉尔的观点使他自然而然地当选为在1948年5月7日到10日私下成立的欧洲议会的主席。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设想建立欧洲合众国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丘吉尔“欧洲合众国

47、”构想与今天欧洲联盟的异同。答案(1)恢复和发展欧洲经济;加强欧洲合作,提升西欧的国际地位;维护英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2)同:都是欧洲一体化的表现,都有利于欧洲地位的提高。异:“欧洲合众国”由欧洲大陆国构成,与英国领导的英联邦并列,承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今天的欧洲联盟成员国德法是核心国家,对美国世界霸权形成挑战。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快乐和希望”可知是恢复和发展欧洲经济;根据材料“让欧洲站起来”可知是加强欧洲合作,提升西欧的国际地位;根据材料“英国将发挥他们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的作用”可知维护英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第(2)问,同:根据材料“必须建立一个类似欧

48、洲合众国的组织”“建立一个兄弟般的协会”并结合欧盟的特点可知,二者都是欧洲一体化的表现,都有利于欧洲地位的提高。异:根据材料“这个协会由英联邦、欧洲联盟和美国三个相互关联的集团”并结合所学欧盟的性质,从“欧洲合众国”与欧盟的成员国组成以及与美国的关系等角度思考回答。5(2019中原名校联考)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2018年4月27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板门店举行会晤。双方会晤后签署板门店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就改善双边关系,实现半岛无核化与持久和平达成共识。会晤举行以来,朝韩双方互动积极,不断推进会晤共识的落成,为半岛局势缓和创造了良好氛围。韩国军方拆除朝鲜军

49、事分界线附近的对朝扩音广播设备,朝鲜修改“平壤时间”与韩国统一时区,韩国宣布北部核试验场将于5月关闭,朝鲜欲邀请麦当劳和特朗普公司赴朝投资宣言明确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双方宣布,为在年内把朝鲜战争停战协定转化为和平协定、构建永久巩固的和平机制,将积极推动韩朝美三方会谈或韩朝美中四方会谈。宣传承诺,韩朝双方将全面停止“敌对行为”,加强交流合作,在开城设立南北共同联络事务所、举行离散家属会面等活动。摘编自宗平朝鲜半岛局势令人关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板门店宣言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板门店宣言签署的原因。答案(1)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年内把朝鲜战争停战协

50、定转化为和平协定;构建永久巩固的和平机制;韩朝美中四方会谈;停止敌对行为,加强合作交流。(2)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朝韩双方的积极会谈;大国从中斡旋;国家利益的推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明确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为在年内把朝鲜战争停战协定转化为和平协定、构建永久巩固的和平机制”“将积极推动韩朝美三方会谈或韩朝美中四方会谈”“韩朝双方将全面停止敌对行为,加强交流合作”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板门店举行会晤”“将积极推动韩朝美三方会谈或韩朝美中四方会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朝韩双方的积极会谈、大国从中斡旋、国

51、家利益的推动等方面进行思考。6(2019河北衡水中学四调)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相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导致中导问题出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于推动新思维改革、改善对美关系的政治考虑以及推动核裁军谈判、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的经济考虑,对美国作出重大让步。双方于1987年12月签署了美苏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以下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将要销毁的中程导弹数量,苏联比美国高出一倍。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积极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量的持续提升,美国对俄罗斯推动该条约全球化的提案表示支持。俄美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主要目标在于限

52、制第三国拥有的陆基中程导弹。但是,美俄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将遭遇一系列阻碍,其前景将十分渺茫。据蒋翊民中导条约全球化:动因、路径与前景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中导条约签署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导条约全球化前景渺茫的原因。答案(1)影响:缓和了美苏局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力量失衡;加速推动了苏联国内的经济、政治改革;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动和平与发展观念的深入。(任答四点)(2)原因: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量的持续提升,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俄推动条约全球化的目的是限制其他国家发展,维护自身的优势;旧的国际政治秩序的影响;霸权主义、恐怖

53、主义对世界与地区和平的威胁。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于推动新思维改革、改善对美关系的政治考虑以及推动核裁军谈判、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的经济考虑,对美国作出重大让步”“条约规定将要销毁的中程导弹数量,苏联比美国高出一倍”并结合所学,从缓和了美苏局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力量失衡,加速推动了苏联国内的经济、政治改革,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动和平与发展观念的深入等方面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量的持续提升”“主要目标在于限制第三国拥有的陆基中程导弹”并结合所学,从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量的持续提升,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俄推动条约全球化的目的是限制其他国家发展、维护自身的优势,旧的国际政治秩序的影响,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世界与地区和平的威胁等方面分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