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兼爱教学设计安徽省萧城一中 金 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课文,并能翻译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立德树人及构建和谐社会、崇尚和平的现实意义。二、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辩论法。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2、探究墨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3、培养学生的时代核心价值观四、教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我来听听感悟爱的力量。1、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2、 目的:导入课程 渲染爱的氛围第二环节:我来说说领略墨子的“兼爱”之心
2、1、问题:(1)你知道墨子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吗?(2)你了解墨子的基本思想吗?(3)你懂得“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自身”的深刻内涵吗?2、方法:依据课前预习自主探究。3、目的: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及基本思想。第三环节:我来欣赏读兼爱、品爱心第一阶段:读兼爱1、 朗读课文2、 接力赛:将课文分为四段,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一段选出代表朗读,朗读清晰、准确者获胜。3、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古文的能力。第二阶段:品爱心:1、问题:(1)第一段有几个问句?重点谈的是“天下之利何也”还是“天下之害何也”?天下之害有哪些表现?(2)第二段中的问句又是哪一句?请一位同学翻译“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天下
3、之害怎么产生的呢?(3)第三段中的问句又是哪一句?怎么改变天下之害的现状呢?(4)第四段中的问句又是哪一句?如何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呢?2、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将任务分解为四组,学生划为四个探究单位,选出代表汇报探究结果。3、目的:把握教材整体结构,理解墨子“兼爱”思想的基本内涵。第四环节:我来评论继承传统、弘扬精华1、 问题:墨子的“兼爱”思想能否与当今社会相适应?2、 方法:辩论正方:“兼爱”思想能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反方:“兼爱”思想不能与当今社会相适应。3、 目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树立学生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认知态度及继承传统文化必须 “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4、”,“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新内涵”的创新理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教师点评,提出参考意见。第五环节:我来行动践行“真、善、美”1、问题(1)“老人摔倒扶不扶”?(2)“有人落水救不救”?(3)“发生冲突打不打”?(4)“国家不和战不战”?2、方法:教师以记者身份现场采访。3、目的: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增强学生“兼相爱”对立德树人、构建和谐社会、崇尚世界和平重要作用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真善美”的践行者,社会和谐的构建者。4、教师点评、总结:正如余秋雨所说,墨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兼爱这篇文章告诫我们要懂得相互爱护,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请让我们重温爱的奉献中的那句歌词:“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