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的放逐与诗意的突围 贬谪诗词专题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回顾已学篇目,概括分析贬谪诗歌情感内容。 2.追溯已有的答题经验,规范此类题目答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讨论、回忆,总结概括已学贬谪诗歌情感内涵 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及规范答题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贬谪诗歌的情感分析,领悟诗人面对人生苦难时,是如何实现从生命的放逐到诗意的突围的转换。一、温习诗文 ,设境导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
2、衫湿。二、明确定义,把握方向贬谪是我们古代很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一般都是对负罪官员的一种惩罚,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降职二是被赶到荒凉偏僻之地。 “完全其体,宥之远方,应刑不刑,是宽纵之也。”在孔颖达看来,贬谪是对获罪官员的一种轻量惩罚,然而现实是,很多官员并没有犯罪,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还是难逃被贬的命运,比如屈原、比如韩愈、比如苏轼。那么贬谪对于他们而言就不是皇上的开恩,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苦难。大部分人面对这样的人生苦难时,投入文学的怀抱,希望通过文学可以获得心灵的慰藉,从而在古典文学中保留了大量优秀的、发人深省的贬谪诗,这也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贬谪诗。三、交流合作,赏析探究可以说贬谪对于
3、诗人而言是苦难,对于文学却是财富。1、提问:结合以前学过的贬谪诗,说说贬谪诗中一般都会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并用一两个词概括。2、教师带领学生归纳情感类别。愁苦、愤懑、豁达、壮志3、问:这四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不是符合我们上面总结的那几种?选择最触动你的一首具体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指导四、探究贬谪文化,深味内涵问:面对贬谪的人生经历,诗人是如何超脱出来,实现生命的突围的?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你的人生经历加以阐释。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五、直击高考,规范答题【2010年高考真题】 梦中作 欧阳修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6分)学生活动:随机抽取两个同学,上黑板现场做题。 随机抽取两个同学,对黑板上的答案进行批注。【参考答案】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愁 愤 达 志诗意的突围生命的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