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9.50KB ,
资源ID:22529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52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自然之道_人教新课标.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自然之道_人教新课标.doc

1、自然之道教学反思自然之道是人教课标本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我”和同伴在南太平洋的一个海岛上旅游时,看到一只想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食肉鸟叼啄,于是焦急万分,迫使随同向导施以援手,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为此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印象中,我是带第三批学生学自然之道了。按理说,该老马识途、轻车熟路的。但是,这些天带学生读论语,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名言又反刍了一番:

2、“有知识、有创新”是孔子提出的一条为师的标准,今年我教自然之道,还能“老调重弹”吗?“老调”,乃大部分语文老师所沿用的“调”,乃照搬教参的“调”。具体到自然之道一课,就是“先入为主,引诱为辅”:教师脑海里已经认定向导知道“幼龟离巢进入大海时会先派侦查兵探路”这一自然之道,再引导学生认同并讨论:既然他知道,为什么还要救幼龟?翻看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里面就写着这样的建议:向导的态度、做法也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不过,不弹“老调”,先该怎样改弦易张呢?我

3、想,干脆简单点,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倾听他们读文后的真实想法。所以,完成课文的初读、生字识记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任务之后,我请学生快速默读一遍文章,再互相交流体会。很快,有孩子发言时提到对“小泡泡”的理解。我相机板书“向导”二字,让他们把目光聚集过来。接着,抛出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问题:向导到底知不知道“幼龟离巢进入大海时会先派侦查兵探路”这一自然之道?没想到,学生畅所欲言,一下子说了四种意见:1、向导深知幼龟是侦察兵,救它会引发更大的灾难。无奈游客催促,被迫出手相救。2、向导虽然是生物学家,但并不知道加拉巴哥岛绿龟的秘密,所以一同前往观察。3、向导应该知道一点。他可能隐约觉得大自然的生物都有生存

4、之道,食肉鸟啄幼龟是自然规律,贸然出手可能不好。4、向导深知幼龟是侦察兵,但游客们很焦急、很顽固,不听向导的。为了教育游客,他决定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说实话,一些孩子从未这样欲罢不能,表现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自我见解。所以,我及时夸奖学生,说他们比我所听过的自然之道公开课上表现出色的学生还要棒!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以后,我再引导他们聚焦:想清楚,你支持或反对哪种猜想?再回到课文,细致阅读,画出相关“证据”。不出所料,大多数同学细读文本后,首先否定了第2种想法。证据就是描写向导态度的两个重要词汇:“若无其事”和“极不情愿”。没想到的是,几个孩子认为第1种观点也经不起推敲:游客催促,向导长了嘴巴呀,为什

5、么不马上说明不能救啊?!嗯,这真是合乎情理的推测。更有意思的是,预想中的争辩发生在第3、4种观点的支持者身上。支持观点4的学生(恰好是性格比较急躁的几个顽皮男生)觉得,向导有“若无其事”地暗示过游客,但那些游客听不懂,所以必须让不听劝告的人好好看看,违背自然之道的下场。在残酷现实面前,才可以转变某些人的固执。观点3的支持者则从文中找到了很有利的证据:“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如果向导决定拿更多绿龟的生命去教育游客,为什么还会“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几十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文章最后向导是后悔地悲叹“我们”,而不是说教式的 “你们”试想,如果没有把课

6、堂真实的思考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权利充分还给学生,能闪现出那么多可贵的思维火花吗?能产生那么多你来我往、有理有据的激烈交锋吗?真实课堂的惊喜,还在延续。当我请学生交流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所得知的人们生活中遵循自然之道或违背自然之道的事例时,张祺同学谈到一个她认为人们违背自然之道的小事例,很有趣:一些小猫、小狗被主人穿上鲜艳华丽的衣服,不好。小动物的毛就是天然的衣服,人类却要多此一举,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它们,它们内心一定不喜欢这样。听到这里,调皮的陈源广趁机假扮小狗喊:“我不想穿衣服!”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不知怎的,我灵感顿生,找到了这些天苦寻不着的“钥匙”:“太好啦!上星期我动员大家参与全国小学生新思路作文大赛,虽然也给你们专门做了观察想象的写作指导,却发现交上来的文章要么拿旧作充数,要么还是打不开思路,平淡无奇。想想看,张祺说的不就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吗?如果融进她刚才的感悟,配以好的形式,比如写成童话我不想穿衣服,该是多么的生动、新颖啊”教学之道贵在“真”。有了“真”的前提,教师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呵护他们的个性,孕育他们的灵性。持之以恒的真实课堂,也一定会出现创新的曙光。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