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2、在生死攸关之际,母子三人怎么做的,体现出怎么样的品质。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死攸关含义。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人物的表现和品质。教学时间:一课时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
2、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3、。”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教学过程: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1、激情导课。同学们,今年是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60周年,在60 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亿人卷入战争长河,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己家园,都加入了为正义而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2、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伯瑙德夫人保护的
5、是一份怎么样的情报?绝密,绝密的情报是怎样的情报?。为保护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怎样巧妙的办法?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听清老师要求,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感受。6、交流:先看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1)请学生读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出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看看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伯瑙德夫人表现怎么样?抓住“急忙”“轻轻”和说的话,体会镇静和急中生智。(2)教师过渡:危机似乎过去,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国人又把蜡烛重新点
6、燃,板书,此时房间里气氛会怎么样?(紧张,恐怖)。指名朗读有关句子。结合前文理解“不堪设想”的意思,以及“不堪设想”的后果。(3)从描写雅克的段落中体会雅克的从容镇定和冷静。运用刚才抓住重点词语的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4)教师小结: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带着这份感动和钦佩把句子再读。教师渲染:蜡烛越来越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蜡烛微弱的烛光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杰奎林挺身而出。她娇声对德国人说:5)重点体会“娇声”一词。杰奎琳利用娇声打动德国军官,唤起他对女儿的思念。指名读杰奎琳的话。(6)师生合作读: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
7、说:“”蜡烛即将熄灭,时间不允许她听故事了,她仰起小脸高兴地说:“ ”杰奎林镇定的把烛台端起来,道过晚安,上楼去了。(7)端起烛台的她会想什么呢?7、句式训练:教师: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扣人心弦的战斗中,勇敢机智的一家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仿照句式说一两句话。伯脑德夫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儿子雅克女儿杰奎琳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