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76KB ,
资源ID:22463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46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学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学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

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二、学习重点: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学习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自主学习】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原因:初期,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 郡县 、 封国 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 规定诸侯王死后, 嫡长子 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

2、到加强。2.唐中期:(1)措施: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 节度使 。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2)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藩镇割据 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 措施: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 禁军 。行政:上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通判 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藩镇割据 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 积贫积弱 的祸根。4.元朝:措施:实行 行省 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

3、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 宣慰司 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 中央 的节制。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 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省制 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目的:为了加强皇权(3)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 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1)措施: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 决策 、 审议 和 执行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

4、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北宋: (1)措施: 中书门下 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 参知政事 、 枢密使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 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5.元朝:(1)措施: 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1

5、)主要实行 察举制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影响: 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时期:(1)制度: 九品中正制 。(2)影响: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3隋唐:(1)制度: 科举制 。 隋文帝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 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

6、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合作探究】 三省六部制的实质是什么?它的确立对古代政治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实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它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行省制的目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目的: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内容:山东、山西、河北

7、由中书省直辖;其他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军、政、财大权,省的最高长官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影响:行省制的确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它改变了一千三百年来无数中国人的命运。请问:这一制度是什么?创立于中国哪个朝代?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科举制度;隋朝;公平合理,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

8、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C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爵位C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2.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可以看出宋太祖采取的集权措施是( D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任州的长官3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B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

9、最深远的影响是( A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5资治通鉴里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门下”的职能是 (A )A审议中书省所草拟的诏敕B 提供票拟,供皇帝选择C负责管理各具体执行部门D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6.阅读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历史地图。与此图所反映的历史现实相符的是( B )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采取了郡县制与封国制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7.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

10、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D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8.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B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9.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B ) A.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 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 C.辽、西夏屡屡进

11、攻,战争频仍 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10. 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C)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 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免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于

12、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政事堂的创立,增强了三省制的功能。材料三 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请回答: (1)宰相名称始于何时?它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战国。宰相一般只是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名,地位很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唐朝和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并设政事堂。北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在地方削弱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防止武将专权 (3)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宋:严格控制地方,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