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游到了纸上上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教学重点: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交流: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
2、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小组讨论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小黑板出示: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
3、讨论)、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学生再读课文。、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练习朗
4、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他告诉我,忘了回家。“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板书设计:(小黑板)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
5、忘我的境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说课材料: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五年级的课题研究重点,我所选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正是要展示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解疑能力。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这篇课文含义较深的词句较多,要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逐一加以理解,不能轻易地滑过去。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时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
6、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1、揭题质疑,再寻问题通过课题,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出其他问题。2、交流数量,讨论梳理找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他找到问题的数量,表扬他们能积极动脑。请他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自己所寻找到的问题,互相补充启发。3、归纳重点,再读讨论四人小组将他们的问题面向全班交流,归纳出几个重点的问题,非重点的由他们自行解决或相互解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4、全班交流,诵读体会通过读课文,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最后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中心。这其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
7、培养主要表现在: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想学,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当前学习创新的关键所在,而这堂课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改变学生“迷信权威、死记、死背、死练”为大胆质疑和奇思异想”,保护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2、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让学生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结论;结论生行动。”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