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具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一)学习课文一、二部分1、指名读(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2、说说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1、自
2、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8、指名朗读
3、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9、讨论。(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三、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1、试着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第二课时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多种方式读,指导读出感情。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3、质疑,总结全文。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三、学习生字词1、读生字组词2、读读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
4、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5、。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3、注意“尸、斩、磨、罢、豪”5个字的部首。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
6、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4、组词:寇()晋()挥()葛()尸()冠()普()晖()蔼()户()崖()斩()磨()豪()屈()涯()崭()魔()毫()掘()四、课外延伸。板书设计: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狼牙山五壮士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