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计划模板.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43835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计划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计划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计划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计划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计划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计划模板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小编准备了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2. 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 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2、(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二、 初步认识1米1. 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身高谈

3、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2. 认识1米。出示米尺。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3. 用米尺量。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绸带。提问:张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4、讨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说明:学生的年龄小,合作学习的经验不足,适时进行合作的指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实效。同时,又兼顾并重视了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体体验与思考。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提问:你能用两手比画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画1米的实际长度。谈话: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任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正好是1米。小组活动后,交流汇报。说明:让学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两手比画1米有多长,学生的比画有了参照,就会比画得更准确。这些

5、活动使学生充分感悟了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长度表象。三、 深化对1米的认识(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2)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3)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睁开眼睛,伸出双手,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

6、(4)提问:知道1米有多长了吧?如果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长的绸带吗?学生活动后,用尺量一量剪出的绸带是不是1米长。说明:通过排1米长的队伍需要几人,走1米长的路需要几步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1米的认识。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静静的思考,通过闭眼想和再次比画,力求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1米的表象。进而,再次让学生根据表象剪出1米长的绸带,并借助测量加以调整,学生头脑中1米的表象将逐步精确。(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6)完成“试一试”。先分别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和高,再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7)谈话

7、: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到一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到一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再找到这样的位置吗?学生纷纷站在老师身边,最后围成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形。四、 课堂总结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

8、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9、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以上即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计划,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