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42.50KB ,
资源ID:22414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41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名校联考质检卷精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名校联考质检卷精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doc

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在春秋一书所记述的242年间,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六次,向齐、晋等国朝聘30次;滕、薛等国朝聘鲁国超过30次。相反,周桓王在位23年间曾五聘于鲁。这些现象突出反映了()A鲁国在封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B周王室的影响力已不复存在C朝聘成为维护礼乐秩序的手段D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在距今40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1300多座墓葬中,约 1的大型墓中,每座均有一、二百件随葬品,包括有鼍鼓、石磬等礼乐重器和玉器。几十座中型墓也有较丰富的随葬器。上千座小墓随葬品则十分贫乏,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可以断定()A.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B.该遗址就是历史上的夏朝C.陶寺遗址

2、处于奴隶制时代D.已经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3.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4.先秦诸子理论着眼的角度和论述的根据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这反映出()A. 诸子希望恢复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 先秦诸子阶级属性没有本质上区别C. 结束分裂实现集权已成为诸子共识D. 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5.秦和西汉时期,中央实行丞相制;东汉初年,尚书台成为

3、事实上的中枢决策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建立,形成三公、三省两套各具实权的职官系列。据此推断,魏晋南北朝()A.中央集权高度强化B.宰相制度名存实亡C.决策行政职能分离D.中央职官体制完善6.唐开元十一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下设5房分主政事,有行使权力的“中书门下之印”。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府。门下省名存实亡,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宰相专权趋势出现B.三省六部制被废除C.专制皇权有所削弱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7.据记载,唐代始设枢密使,掌文书,基本没有

4、实际权力。后唐改称枢密院,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五代后期,枢密使兼宰相再领节度使,枢密使权力达到全盛时期。而宋代枢密院只管军事,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枢密使权力的演变说明()A.军事机关的调整毫无章法B.皇权与相权矛盾得到解决C机构调整服务于皇权需要D.中央与地方矛盾趋于缓和8.南朝刘裕建宋之后,封诸皇子为王,并且兼任州郡最高长官,带兵出镇战略要地;后又从寒人之中选拔若干亲信,出任中书通事舍人,虽仅位居八品,但因其出宣诏命,参与决策,因而成为重要职务。刘裕的这些做法旨在( )A.确保皇族与士族共治天下B.强化专制皇权C.抑制统治阶层内争权夺利D.加强中央集权9.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

5、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这反映出()A.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B.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C.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D.门阀世族势力的强化10.962年,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自宋太祖后期起,新中举人必须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这样,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此诏令旨在()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防止选官结党营私C打击贵族特权利益D推进科举公平公正11.明内阁与以往的三省和中书省不

6、同,内阁大学士只对皇帝负责,只同皇帝发生工作关系。而不与六部、督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和联络。这说明明朝( )A.剥夺了六部与督察院的权力B.强化了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系C.提升了内阁官员地位与权威D.使内阁成为全国行政运作的中枢1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明代()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D思想批判风气剧变13.明代内阁大学士多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

7、的品秩升至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B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表明清前期以文治国D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 图2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

8、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 1 和图 2,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的信息。(2)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宋代明代地方行政每略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州加设通判,知州发出的政令须由通判副署;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各省设三司,分掌

9、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分封子孙为王,以镇守地方,屏藩皇室监察制度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以监督宰相为要务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材料二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看法相当普遍。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域,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

10、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明两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及积极作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原来的诸侯朝聘天子的义务发生了扭曲,诸侯之间相互朝聘甚至周王朝聘诸侯,说明传统的制度发生了新的变化,故D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鲁国地位大小,排除A;鲁国向周天子朝聘六次,说明周王室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排除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11、。2.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大型墓中,每座均有一、二百件随葬品,包括有鼍鼓、石磬等礼乐重器和玉器。几十座中型墓也有较丰富的随葬器。上千座小墓随葬品则十分贫乏,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可以推断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制。宗法制度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开始成熟”的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见,战国时期对鉴和缶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制,在周礼中也有所提及。结合所学,周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

12、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这表明冰鉴缶的使用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故C项正确。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人们希望结束战乱,实现国家统一,因此结束分裂实现集权已成为诸子共识,故C项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先秦诸子阶段属性是有区别的,故B项错误。A项明显错误,应排除。5.答案:C解析:题干论述的是中央政府官制,A项与之不符,排除;魏晋南北朝时期,丞相也具有实权,B项错误;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两套”各具实权的职官体系意在强调决策、行政

13、职能是分离的,C项正确;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D项错误。6.答案:A解析:题干主要表明唐玄宗调整中央权力机构,将中书省与门下省进行职权合并,中书门下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原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职权扩大,成为独揽大权的宰相,而门下省及官员权力减弱。因此,相权由分散走向集中,宰相专权趋势出现。故答案为A项。B项,题干只涉及中书省与门下省职事调整,并未涉及尚书省,据题干无法判断三省六部制度是否被废除,且该项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央权力机构调整由皇帝主事,且减弱门下省封驳审核之权,反映出专制皇权加强,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排除。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

1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到宋代枢密院的设置及枢密使权力大小的演变是基于服务皇权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排除A项;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排除D项。8.答案:B9.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古代以策问试士,因此称对臣下或举子的考试为“策试”。南北朝时期,因为九品中正制弊端重重,所选的官吏为官施政能力低下,皇帝往往采取策试的方式判定人才的优劣。由“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可知,北朝对九品中正制弊端的革除更加彻底有效,体现了对选官制度的改变,C

15、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选官制度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不能得出其他制度的变化,A项错误;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隋炀帝时期,B项错误;通过策试选官用人反映出门阀世族的衰落,D项错误。10.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削弱相权,排除A;题干信息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官(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可知是为了避免新老官僚以恩师门生之名结成党派,B正确,C错误;题干中宋太祖的措施对科举考试本身的公平公正性起不到作用,排除D。11.答案:B解析:本题以明朝内阁制度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明代内阁“只对皇帝负责,只同皇帝发生工

16、作关系”,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参预机务,“不与六部、都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和联络”,说明内阁大学士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执政大臣,没有行政实权,这是明初君权强化的产物,B项正确。“不与六部、都察院等其他行政权力机关直接沟通”目的是限制内阁的权力,不是利夺六部与都察院的权力,A、C两项错误;从材料看内阁不是上传下达的权力中枢,D项错误。12.答案:B1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为了避免内阁威胁皇权,故阁臣的品秩较低,清代军机处的建立使皇权得到了强化,内阁并不能威胁皇权,故阁臣的品秩得到提高,这一变化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B项。清朝时,在内阁之外,还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内

17、阁并非位高权重,排除A项;阁臣品秩的变化不能说明清代前期是以文治国,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阁臣品秩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14.答案:(1)信息: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2)变动:为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调整。如:为加强中央集权,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在君主专制的演进过程中,出现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在选官制度上,发展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不变:不变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目的及其调整趋势。目的不变: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总趋势不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不断加强。(3)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议会制度、责任内阁制);经济上:开展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使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时代;思想上:启蒙运动兴起,倡导科学和理性。15.答案:(1)同:分散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异:宋代设置通判,兼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明代三司和分封并存;监察体系更加完善。(2)特点:“守中治边”,对开疆拓土持谨慎态度;重视军事管辖和边防稳定;陆疆、海疆并重,兼理边疆地区经济事务;因俗而治,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民族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管理);一定程度上实行民族自治;维护领土的完整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