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九)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这种游山玩水的日子没有过多久,辛普森便觉索然无味,大有空耗余生、蹉跎岁月的感慨。今天老朋友相逢有很多知心话要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不一会儿他俩就已经如痴如醉,进入无话不说的境地。地铁五号线、八号线、城市轻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让很多建筑商都按捺不住投资的欲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他被眼前的景色陶醉。白云蓝天,山高水低,水面如镜,鸟语清风,让他流连忘返。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
2、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ABC DB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趣味也没有。如痴如醉:形容人神态失常,失去自制。多用于形容阅读诗歌、小说,欣赏戏曲、音乐等时忘我的精神状态,用于此处不合语境。按捺不住:心里急躁,克制不住。山高水低: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弱不胜衣: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用于此处褒贬不当。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作为国家鼓励的新业态,网约车从诞生以来市场上的各种资本就_。打车公司为了迅速抢滩市场,掀起了烧钱大战,导致网约车市场_。这种高额补贴低价竞争的方式,是牺牲乘客安全和服务质量为
3、代价的恶性竞争。而不安全低质量的服务,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另外,打车平台的社交功能超过了车载功能,注册、互评、位置等暴露乘客个人隐私,(),给乘客带来了安全隐患,而车主事先可以通过平台掌握乘客信息并对乘客搭乘有选择权,更是消费者热评的焦点。(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蜂拥而至乱象丛生 B趋之若鹜良莠不齐C趋之若鹜乱象丛生 D蜂拥而至良莠不齐C蜂拥而至:像成群的蜂一样拥来。形容来得多而乱。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根据语境,应选“趋之若鹜”。乱象丛生:纷乱的现象不断出现。良莠不齐: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根据语境,应选“乱
4、象丛生”。(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高额补贴的低价竞争方式,是牺牲乘客安全和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B这种高额补贴低价竞争的方式,是以牺牲乘客安全和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C这种高额补贴的低价竞争方式,是以牺牲乘客安全和服务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D这种高额补贴低价竞争的方式,是牺牲乘客安全和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B“以为代价”是固定结构,排除A、D两项;C项语序不当,“高额补贴”与“低价竞争”为并列结构,应改为“这种高额补贴低价竞争的方式”。搭配不当,“牺牲服务质量”动宾搭配不当。(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些
5、具有诱导性的标签和评价,不能屏蔽和删除B一些标签和评价具有的诱导性,不能屏蔽和删除C一些不能屏蔽和删除的标签和评价具有很强的诱导性D不能屏蔽和删除的一些标签和评价,具有很强的诱导性A联系上下文可知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的是这些标签“不能屏蔽和删除”,所以此分句应该紧接下文,排除C、D两项;根据选项两个小分句之间的关系,前一句的“标签和评价”是后一句的主语,据此排除B项。3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月亮”为中心,分别扩写成两段不少于30个字的文段。情景:将离开家我月亮情景:回到家中我月亮_解析解答本题要根据提供的信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答案(示例)情
6、景:明天我将离开家,望着窗外弯弯的月亮,我的心里莫名惆怅、忧伤,月亮无言以对,只把清辉洒在我身上。情景:离开了这么久,在今夜终于回到家中,我仰头望着月亮,希望它也能分享我的幸福时光。4阅读下面一段话,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30个字以内。有人说,曹文轩被这个时代淘汰了,人人都在追逐时尚和潮流的时候,他却原地不动,一如既往地写他的儿童文学,这注定了他的作品没有市场。而曹文轩却喜欢这种状态,他说自己就是一个“逆行者”,“在随风飘逝和逆风飞扬这两种风采之间”,他愿做后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当前儿童文学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曹文轩依旧坚持着他的理念,这很难得。不过,至少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智者,因为
7、他的坚持是对的,这就像炒股一样,最后的大赢家都是那些意志坚定的人。_解析对于叙事类文段的压缩,一般采用“什么人(陈述对象)干了什么事取得了什么结果”的表述方式。在具体解答此题时,可采用先找关键词(曹文轩、儿童文学、理念等),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答案曹文轩坚持自己的理念,一如既往地写他的儿童文学。5把前方中的语句,由一长单句改为两个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_答案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6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是通过一幅或者若
8、干幅的摄影画面表现的、运用文字说明或描述,形象地创造世界、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综合艺术形式。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中国运动员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_答案(示例)中国选手凌空跃起,在空中自如舒展的瞬间,像轻盈的鱼儿游在水底,像振翅的海鸥翔在海面,像矫健的紫燕飞在蓝天。7下面是一则首届“中华泰山诗词大会”组委会拟发给某校的邀请函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或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首届“中华泰山诗词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229日隆重开幕。组委会向贵校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发出诚挚邀请。届时,您将会
9、看到师生们精彩的诵读表演和才艺展示。您也可以牛刀小试。一展诗词诵读方面的才华。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对“中华泰山诗词大会”的后续举办提出一孔之见。_改为_改为_改为_改为_改为_答案将“开幕”改为“举行”;删去“各位”“们”;将“看到”改为“欣赏到”;将“牛刀小试”改为“登台表演”;将“一孔之见”改为“宝贵意见”。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我们的家园陆梅这一年半载,但有时间,总想着回故乡。“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我耳旁回响着鲁迅的叹息。这个我频频回望的故乡早被夷为平地,碎砖块水泥柱无序地裸呈,断裂处醒目的砖红惊心动魄,脚踩上去竟生出无由的慌乱感。明明是自己的家啊,纵使家已成瓦砾,那
10、也是熟稔的故土。细细想来,是因为静,止息的没有人烟的静。到处是瓦砾堆和疯长的野蒿草,间或窜出一只白猫,无声一晃,转眼不见。我的不安和心惊又添了几分,我是谁?我来这里干什么?父母已搬去小镇安顿,最牵念的那棵老桂树也已易主如果非要有个理由,就是寄养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黄。我确是为着大狗阿黄去的,捎带看一眼辛夷花树。每次去看阿黄,亲眼看着它急急吞下一根又一根香肠,想象它饱一餐饥一顿的日和夜,我都不忍直视,更不敢遥望它的未来。与其说我是对这只狗心存愧疚父母家已不容许再养一只狗不如讲我是无法直面我的失魂落魄。是啊,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恰是在这般心绪下,我随友人去了一趟金华的古村落。村落名都很好听:寺平村
11、、岭下坡阳古街、岭下釜章村、塘雅、琐园很契合浙西徽派建筑的古雅美意,白墙黛瓦马头墙,门楣窗扇梁柱遍饰雕刻,砖雕木雕石雕各般讲究。尤其敞阔聚气的厅堂“立本堂”“崇德堂”“崇厚堂”“敦睦堂”端的是儒家“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敦本敬祖之风。春阳早上,信步在窄长街巷里穿行,确有一种回乡的亲切。这个“乡”,是我们熟悉的远去年代的投影。曾经,我们的祖辈在这样的老房子里繁衍生息。一个大家族衍生出多个小家庭,外姓融入,儿女成家,子孙满堂,村落自然而成。久之,家训、族谱、人伦秩序、乡规民约与古老的建筑一起构成了一个信仰的空间。繁体的“鄉”字,右半边是“郎”。郎在外行游求学、为官经商都把“乡”带在身边,所谓“乡愁
12、”就是这样一份对故乡的牵挂。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湖畔海河乃至最初的生命记忆、性格情感早就融在你我的血液里,成为我们一辈子的基础和精神依托。可是,从哪一天起,村落空寂郎不回城市化进程在改变着社会结构,城市人口涌动,村落荒芜少人烟,这是近些年我们切身感受到的一个现实。一个村落如果没有了原住民,保护得再好也只是一具空洞的躯壳。村落的灵魂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人。这是郎还可归的“鄉”。若是连村落也没有了呢?真就应了周易的象数之学,简化的“乡”字,从此乡无郎!金华的古村落虽也显寂寥,却还有人自然以老人和孩子居多。这是眼下中国乡村的一个普遍现象:青壮年背井离乡去遥远的城市求学打工,独独留下年纪尚幼的
13、孩童和蹒跚老人相伴厮守。村落空壳化、乡村人口老龄化成了一段时间来频频被聚焦的话题。近年来,全国自然村在锐减、消失,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伴随村落消逝的,是村庄的凋敝以及村落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消逝。当年李清照登上金华八咏楼,留下诗文:“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前后沈约、崔颢、刘禹锡、赵孟、张志和多少文人留下登八咏楼的诗文,八咏楼之于金华,好比枫桥、寒山寺之于苏州,黄鹤楼之于武汉,曲水流觞之于绍兴兰亭“人已非,风依然”那些使古迹建筑熠熠生辉的,原是“风”里绵延生长的文脉。“风”是什么呢?是礼节习俗,是文采风格,是一地一时的风尚,是千古风流的气象、风骨
14、我确是在金华古村落里感受到了“风”,比如塘雅镇的木版年画、江东镇的古婺窑火、岭下坡阳古街上的老人之家。祈愿民间的“风”更多流传。唯其如此,方能“礼失求诸野”。(有删改)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描写寄养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黄艰辛生活的境况,易于引起读者共鸣,从而体会到作者返乡时的哀伤与失落之情。B作者巧妙地用繁体的“鄉”字,并对其字形加以解说,借以表达对“村落荒芜少人烟”现状的担忧,使文章构思独具匠心。C文章提及金华八咏楼,意在表明“风”具有超越时空、千载传承的特性,“风”的缺失会直接导致村落有“乡”无“郎”的困境。D文章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情理
15、兼具,既有对“家园”凋敝的痛心无奈,也有对守护、复兴“家园”的期盼与思考。C根据文中“人已非,风依然”的表述可知,八咏楼的“风”并未缺失;且从文中可以看出,应是城市化进程导致有“乡”无“郎”的困境,而非“风”的缺失直接导致的。9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_解析回答问题,一要注重联系上下文,二要注重把握语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这句话,从字面意思看指的是“我”还有故乡,但故乡的房屋已被夷为平地;从全文的意思看,“家”不仅指居住的房屋,还指能够让游子有精神归属的“家”。由此可以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物质意义上的“家”,一是精神意义上的“家”。答案故乡的房屋被夷为平地,至亲已离乡,物质意义上
16、的“家”已不在;作为集体记忆的故乡没有了一个个“家”的支撑,精神意义上的“家”也已不存在。10作者期盼的“家园”是怎样的?针对现状,你认为应该如何挽救日益凋敝的“家园”?请结合全文分析。_解析回答问题,首先找出文中描写的有关“家园”的内容。比如第二段,“我”的家成为瓦砾、乡村没有人烟的“静”;第四、五段,写金华古村落的状态,古建筑保存完好,有家训、族谱、人伦秩序等与古老建筑构成的一个信仰的空间;第七、八段,写城市化进程中村落的没落以及村落没落带来的结果;第十段写民间的“风”的延续等。由此可以看出,回答第一个问题,应联系金华的古村落的特色谈作者期盼的“家园”;回答第二个问题,应联系作者的故乡以及其他村落出现的问题,比如村落无“郎”、“风”不能延续等谈怎样挽救日益凋敝的“家园”。答案作者期盼的“家园”:既有传统民居建筑、公共活动场所这些留存集体记忆的物质文化场所,也有家训、族谱等非物质文化记忆;村落还要有原住民。应该在以下方面挽救:采取措施,鼓励村民回村生活,特别是年轻人;修复古民居、呵护乡村原有风貌;保护民间之“风”,使其更好流传。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